梵行饒益
「守護眾生心行,不妄不害,無偏無懼,導向眾生身語意清淨,培植直心,正視問題。」
網頁
首頁
兩性關係部落格
聖脈生命教育協會
台北聖脈活動訊息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自由選擇家人
(11-30-2013
一湛
)
如果家人可以選擇,你會選擇跟怎樣的人住在一起成為家人呢?能互相尊重、支持、談心、成全的人,沒有人可以理所當然的對你大呼小叫,告訴你一定要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一起是為了分享喜樂,讓世界變大變亮。
華人文化以父權為核心,血緣是唯一的家人來源,婚姻是擴充家族的方式,家成為唯一認同和效忠的對象,如果不聽大家長的話很容易會被剝奪權益和受到排擠,所以孝順和養兒防老,成為最重要的價值,在這樣權威式的教養中,很難發揮個人的自主性、獨特性和創意。
繼續閱讀全文
人類社會對「差異」的處理
(11-30-2013
一心
)
坐捷運時,用手機收看
安德魯‧索羅門
在
TEDxMed
(醫學)的演講影片「愛,沒有條件」。手機的螢幕很小,不論鏡頭怎麼取,他的整個人,不會超過我的手掌大小,然而,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能量,卻是如此巨大,如此溫柔而完全地包覆了我。
起先是被他自信的台風所吸引,他的聲音清晰卻不尖銳,講話速度算快、卻不會給人壓迫感,他和觀眾保持非常自然的互動,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停,讓觀眾笑、或讓觀眾沉澱,停下來的時候,他那雙清亮的大眼睛,篤定、沉穩依舊。
就像在讀一本敞開的生命之書,因為每字每句都如此真摯動人,於是,彷彿也找到了打開自己生命的鑰匙,對最深沉的愛與痛,不再避諱。
坐在車廂裡,我隨著他的演說內容又笑,又哭。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三場一日禪回顧
(11-26-2013
一心
)
將近兩年前的某一晚,我和兩位推廣樸門的朋友深談,告訴他們,聖脈真的很希望能夠跟台灣的
NGO
、社會運動者連結,為他們提供安定身心、補充能量的實用方法。沒想到,過了不到兩年,我們似乎真的朝這個夢想,邁進了一小步。
這次的一日,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志工──民間司改會、反核部隊、台聯青年團、天主教育幼院。
這兩年來,我們很認真,先努力充實自己在社會議題方面的「常識」,記得剛開始讀那些文章,實在吃力,什麼審檢分隸、無罪推定、信息倫理、程序正義、票票等值、轉型正義、量能課稅、憲法精神、普世人權、住民自決
…
,簡直無法消化。同時,親教師寄來的東西,又不要我們照單全收,而是要練習追蹤文章的來源、判斷其可信度、辨別其背後的中心信仰。
因為很生澀,所以,剛開始練習跟人討論這些議題時,不但像鸚鵡只會把讀過的句子生硬地搬出來,還常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激動了起來。要說服我家人選
蔡英文
的那一次,應該是我記憶中唯一一次跟哥起衝突啊。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鄭仰恩:神學能擁抱苦難?
(11-25-2013
一寂
)
跟
鄭仰恩
牧師相約在士林捷運站,找了一間咖啡廳,我們就在鬧哄哄的角落聊了起來。
我們從「還原長老教會的歷史定位」談起。
「
70
年代,神學院的畢業生相當於大學程度,可以成為社會中堅份子,領導教會,現在社會整個程度提升了,神學院的程度並未提升,相較下,教會在社會的領導力量就在往下滑落。」
「長老教會在台灣,曾經居於精神領導地位,但是,
70
年代快速都市化,
80
年代的解嚴,
90
年代政權轉移,這些事情都在衝擊長老教會的主體性,尤其是
90
年代的政權轉移,
長老教會也曾迷失過,跟政治權力過於靠近,失去監督的立場
。」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女運動員的身材
(2013-11-23
季菁
)
看眼科醫師兼攝影師
Howard Schatz
在
11
年前拍的「女運動員」,發現同是運動員,但身材環肥燕瘦各有不同。
http://i.huffpost.com/gen/1470673/original.jpg
,
http://i.huffpost.com/gen/1470692/original.jpg
有的是因應運動項目本身的需要,譬如籃球就需要極高個子的人,韻律操就需要輕巧嬌小的身材,舉重需要有粗壯的四肢。而運動本身又可再加強素造出特別的身形,像游泳選手就普遍勻稱,有流線型的身材。健美小姐則雕琢出筋肉噴張的身型,打拳擊的手臂特別健壯有力,打排球要有一雙有彈力的腿。而跳韻律操的女孩因為習慣優美的舞步,在擺姿勢時也特別有美感。
看到運動員的身材,會覺得注重了哪裡,哪裡就滋養茁壯。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死亡,看見生命的莊嚴
(11-22-2013
一心
)
電影《遺体:面向明天的十天
(
遺体 明日への十日間
)
》故事改編自記者
石井光一
的筆錄著作《遺體
-
地震、海嘯的盡頭
(遺体震災、津波の果てに)
》。(線上收看請點選
上集
、
下集
)
本來在午藥石的時候,打開來看,但才沒看多久,就覺得很悲傷,於是決定不要一面吃一面看,留待之後專心看。
整部電影描述的,是
311
大地震發生後
10
天內的故事,場景,就在日本岩手縣
釜石市
作為
遺體安放處
的
一所學校體育館內。
片中的靈魂人物是由
西田敏行
飾演的殯儀館退休老人
相葉常夫
。
繼續閱讀全文
跟不丹人介紹臺灣人
(2013-11-22
郁曼
)
這禮拜有個工作坊,講師是位不丹人,聽說娶了位美國太太,在
bar
檯遇到,寒暄了一下,他的穿著果然很美式,英語也很清楚,因而溝通相當順暢,我們幾乎一開始就聊到政治,原來他會講圖博話(可能是移居
不丹
的藏人後代),他說中國的年輕人過得很不快樂,都在互聯網發洩…,我問他也會中文嗎?他說是去圖博時,聽那裏的朋友指著電腦翻譯給他聽的,他說中國非革命不行……
也聊到水資源的問題(中國把少數民族的家園納入自己的版圖,在那些地方
建了一堆水壩攔水
),我說這樣中國旁邊的國家很可憐ㄟ,都已經很乾旱了,他嘆了口氣說中國太
powerful
了,大家都拿他沒辦法…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第一特獎的感覺
(11-20-2013
一恩
)
小組討論,
坤山
分享他失敗的觸境,我問到如何練習打開心量?
一智
分享她最受用的法語是「無常」,無論生命的境界如何波濤洶湧,
她說師教導要常常有「中第一特獎的感覺」的喜樂。真正學法,一定是悲喜交集,心量變變得好大,世界變得好大,一定是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可能退轉。
語言文字真的很有能量,當我聽到「中第一特獎」這幾個字時,內心突然有種大放光明的感覺,莫明地開始雀躍了,好神奇啊。
一個舒服的呼吸,一個正向的念頭,一個感恩的眼神
…
都讓我有中獎的感動,只要有生命的存在,時時刻刻都在中獎
,不是嗎?存在就是喜樂的來源!
幸福無他,就是體會存在的感動,體會自由的無價,感受每個人內心的需要與交流吧。
繼續閱讀全文
原住民的文化困境
(11-20-2013
桂春
)
欣賞
13
分鐘
50
秒的
影片〈台灣不見了.迴盪在山谷間的傳奇
–
古風國小布農族〉,失落的原住民文化傳說,借著小朋友說自己的故事,而慢慢呼喚出屬於自己部落的文化傳說
…
原住民的文化困境代表台灣人的困境
,幾百年來的歷史看起來都似曾相識。
台灣人的祖籍大多來自大墾戶與官員的編派,
1915
年《台灣日日新報》的人口統計把所有台灣平地人歸為熟番
(
即平地原住民平埔族
)
。
400
年前的平埔族外貌與福建人差別不大,福建人絕大半是百越族後代,日治時代的台灣人絕大半是百越族與南島族的混血族。也許可以說,台灣平埔族閩客化得非常徹底,徹底到完全不在乎真正祖先是什麼了!
繼續閱讀全文
鼓勵學生集體「親熱」?
(11-20-2013
玲真
)
臉書上,看到一個連結。沒有點進去看,因為只看標題,就知道什麼叫「上行下效」:新北竹林中學校長,為了防止該校學生穿著制服在公眾場所
有親熱的行為動作
,竟提出「凡檢舉者,可拿到
200
元獎金!」
到底是真的為「維護校譽」,還是要禁止學生在公眾場所親熱?
所以,沒穿制服就可以在公眾場所親熱嗎?還是,穿了制服就只能在私下親熱?什麼叫親熱?什麼叫公眾場所?
可以探討的面向很多,包括穿制服的必要性、兩性教育、青少年缺乏建康的交誼活動等!我想到三年多前台南女中近
2
千學生集體「脫褲」抗議,也許竹林中學校長是在另類鼓勵學生集體「親熱」抗議吧!
繼續閱讀全文
誰拖住誰
(2013-11-20
一圓
)
一寂
說:我用最近的學習經驗來回應,「只要能看到自己跟對方都在做彼此的最真與最好,就是同心;其實,一直都是同心,只是沒看到,被吸引力與排斥力所障礙。」
往內看到佛師教導我們要展現最真善美的身口意,與同修在一起與其它友人在一起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差別在於同修間都「做」自己的最真善美,而在友人間是「看」其最真善美的心。
讀
劉育志
《
急救到底永不放棄
》
,文中說翁醫師感嘆道:「我快要變成醫院裡的『師公』了,葉克膜很像是高科技的『法器』,裝上葉克膜成了一種儀式,能夠讓醫師放心、家屬甘心。可是,受盡折磨的患者若還有知覺,大概就剩痛心了。」
繼續閱讀全文
她會回去山神的身邊
(11-20-2013
信良
)
早上被老媽的電話叫醒,一接起來就聽見老媽的啜泣聲,醫院又通知外婆病危了,我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只好跟公司請假,趕回高雄,
一日
老師常常告訴我一個觀念,如果我去幫忙不到什麼,也不能處理什麼,其實可以選擇不要去!我很認同
一日
老師講的,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很多事,是我拒絕不了的,既然我沒辦法拒絕,我就決定讓我這一趟回高雄變的更有意義一點!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無痛與有痛之間
(11-19-2013
信良
)
感覺身體無痛是受用福報,感覺身體有痛是鍛煉心智!
這是
怡文
師姐禮佛引導時講的話,這句話讓我覺得好受用,我現在身體健康不是理所當然的,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懂得感恩自己的身體,表示自己有福報還能健健康康過日子,當身體有病痛時,就是在鍛鍊我的心智,考驗自己的決心,一日老師說過:你只是生病而已,你還沒死,這點病痛不算什麼,就算生病,
這些病痛都只是假像,還是要做定課,日子還是要過!
晚上南哥來參加定課班,我因為比較晚到,一到公司剛好看到南哥很難過的趴在百貨架上,感覺他很不舒服,我就衝進去告訴一日老師這件事,後來過沒多久南哥就進來做定課,剛好是禮佛的時間,所以怡文師姐引導的內容讓南哥很受用,雖然南哥很痛苦的在呻吟,但還是很堅持的做禮佛,我在南哥身上照見到自己,如果今天換成是我身體不舒服,我是會堅持的做完定課,還是去看醫生來逃避,一日老師說:真的很不舒服當然還是要看醫生,但如果是假的病,做定課就會好了!!!
繼續閱讀全文
看到人性可愛處
(11-19-2013
冠智
)
上班時間人來車往好匆忙的時段,走在路邊的我,聽到從後方傳來陣陣狗吠聲,加上女士喊著坐下、坐下。原來是位老人家,騎著腳踏車前籃子放隻貴賓犬,從身旁騎過,車行像是喝醉酒在蛇行似,就在眼前不遠處摔倒了。
當下快步過去看,扶起老人家,也停下了兩位騎士,一位小姐趕快到馬路上追狗,一位先生在指揮交通,牽起腳踏車,我將老人家扶到路旁,看她手腳有擦傷,問她要不要叫救護車。她回答不用!只想到那隻貴賓犬,當小姐抱著狗送到她懷裡,看她高興的樣子,可能忘了自己受傷的事。
繼續閱讀全文
彷彿判了靈魂死刑
(11-19-2013
一心
)
看到台青蕉最專輯「社區大小事」的首波主打
MV
一個瘋所在
A Crazy Place
,深受吸引,整首歌演的就是一場告別式,一場社區文化的告別式,辛辣而諷刺。
曲風充滿了變化,前奏重音在反拍上,有種被推動著前進、坐立難安的感覺,令我想起源自牙買加的
Ska
樂風。進入正曲後,回到正拍的搖滾節奏。歌詞敘述著此刻台灣全島許多社區正在上映的瘋狂故事: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虛擬不虛擬
(11-18-2013
一恩
)
十幾年前我剛接觸電腦,
為了打
15
個中文字花了整整半小時,慢慢地,因為在聖脈的學習,打字的速度變得快多了。因為使用網路,整個世界變大了,相較以前沒有電腦的日子節省許多蒐尋資料和人際關係互動的時間。
美國目前的教育制度,多半已經進入虛擬化的世界,很多大學名校課程不只公開化,還有更多在網路上教學。聽說人類所謂的教育制度,起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他們為了因應渡海征服外敵之故,需要訓練船上的工人懂得服從,也要讓他們甚麼都可以做,隨時有取代性,於是這樣大規模訓練慢慢演變成所謂的「學校雛型」,這是人類教育最基本的模組。
繼續閱讀全文
驅策生命的痛
(11-18-2013
一心
)
下午出門去參加憲法
133
主辦的
BMW
晚會,到了活動會場,華山大草原,居然遇到一位許久未見的舞者朋友,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本來也不知道有這個活動,是因為她跟今天活動的主角之一──五公尺高大紅鞋──的製作人雕塑家
林文德
夫婦,是朋友,剛好遇到,就跟他們一起來看看。
她目前在北藝大讀藝術行政,但是感覺自己並不適合,她原本以為藝術行政專業的培養中,藝文欣賞的素養會是重點,但後來發現,都是在講產品行銷,她不是反對市場機制,但覺得藝術行政只剩下行銷,已經本末倒置,失去初衷。
其實,這跟政府的文化政策脫不了關係,官方和民間資金大量挹注於文創產業,以產值來決定補助對象,造成資源流向的扭曲。一個養分不均的文化土壤,如何能夠生長出藝術的百花齊放?結果,就如同
韻雅
所形容的,文創已成文化創傷。
繼續閱讀全文
有品質的吃
(11-18-2013
一賢
)
晚上去小女兒任職的公司乾杯企業的分支「老乾杯」慶城店用晚藥石。
我們一進去,服務人員就很親切地招呼帶路,將我們帶到靠裡面的一個小隔間。
接下來的服務,不同的服務人員,送茶水、菜單、接受詢問、點菜,都顯得有條不紊,很有訓練、很專業。
我們第一次上門,早聽說價格不便宜,所以不敢隨便點餐,就請小女兒全權處理。
第一道上的菜是牛舌,這輩子第一次吃牛舌,只是一小片,吃起來感覺特別深刻。雖然小女兒怕我們吃不習慣,烤得老了點,那種第一次品嚐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
小女兒切了一塊肋眼牛排,稱重的時候他嚇了一跳,抱怨說對方切太大塊了。其實五個人吃
280
公克,並不算大,知道他是擔心價錢的問題。
小女兒說他們是台灣唯一一家用冷藏方式從澳洲進口牛肉的公司,這樣可以保證牛肉裡面的纖維組織不會被破壞。他們在食材的選用和保存上是非常用心的。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我的機車行老闆
(11-17-2013
冠智
)
到機車行保養機車,認識老闆
20
幾年了,聊天問他開業幾年了。
回:從
1974
年開始開店到明年滿
40
年,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星期假日很少休假。
看他臉上掛著榮耀的笑容,再問:你很少出門玩哦。
回:是啊!最遠到梨山玩一次,沒有比那裡還遠了,以後不知道,女兒讀台大,工作在台北,不知會不會嫁在台北,到時候可能要到台北了。落寞的感覺出現在臉上,這也是親情的牽掛吧。
話題拉回到工作上,再問:你從來沒有職業倦怠的感覺嗎?看他又展現笑容了。
回:不會啊!這修車是活的,機車它像人體一樣,有心臟、有肺部、血管神經線、、很好玩的。
哇!你也是醫生耶!這就是手術台了。手指指著機台。
繼續閱讀全文
午覺
(2013-11-17
沐沐
)
昨夜的雨忘了關燈
直在芭蕉叢裡撐著嗓子
唱著
早上被一群公雞勸著勸著
便不語了
於是
對山的翅膀
水薑花的腰
貓咪藏在屋頂的歌譜
我暖烘烘的沉思
一起眼巴巴等著趕路的
風
風吹著陽光
陽光吹著欄杆上將霉的被單
被單吹著山林
山林吹著我夢裡五顏六色的
啁啁
啾啾
心跟靈魂是同一個嗎?
(2013-11-17
毓勻
)
心是生命的深度依止,
希伯來文
kardias
,相當於梵文
《
心經
》
的心(
Hṛdaya
),演變到英文變成心臟(
cardiac
),在
2500
年前這個字兼有依止、總持陀羅尼(
dhāraṇī
)的意思
。
魂(
soul
)有時候相當於梵文的
Jiva
,指活著;有時候相當於佛法的業識,指連結識(
patisandhi-viññana
)或輪轉識(
samvattanika viññana
),與名色(
nāmarūpa
)的名(
nāma
)等同,包括「受想行識」四蘊,屬個人的長期記憶、價值認同(活著的原則),自我延續與完成、有其人格業習再生的特性。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教學現場轉型
(11-15-2013
一恩
)
日本東京附近有個「濱之鄉」小學,最近是全世界爭相模仿「學習共同體」教育體制的典範。
「學習共同體」理念的創始者是日本東京大學的
佐藤學
教授。他在一開始的
前
15
年提倡的是減壓式的教學法,宣導降低學習壓力、降低課程時數、減少學習內容
…
,但
15
年來推行寬鬆教育理念的結果,並沒有改善日本的教育環境與成效。
佐藤學
教授經過
15
年不斷地挫敗與錯誤中學習,他終於
慢慢體驗到學生與教師其實就是學習共同體,透過雙方的討論與交流,更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
佐藤學
教授終於明白,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才是提升教育成果最大的原動力。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鼓勵學生多發問,教師的角色變成多聽少說,老師在過程中也是在學習,這樣的方式就是一種協同學習。
繼續閱讀全文
他一路笑到國一
(11-15-2013
一湛
)
翻閱舊照片,看到兒子出生時的喜悅,他一路笑到國一,後來笑容變少了,人也疏離了,內心感慨萬千。
問他發生什麼事?他說國一時,有一次跟同學打賭去買保險套,純粹是耍酷好玩,沒想到老師在搜查書包時發現了,就認定他有不軌的企圖,逼他轉學。
當時他未說明,我也沒有深究,就轉學了。
現在想來,老師不能隨便搜查書包侵犯隱私權,更不能未審先判,作不當的推論,更不能損害學生的受教權,我也犯了過度服從權威、不求甚解的重大錯誤
。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壞夢也能受用
(2013-11-13
一無
)
做了一個夢,夢見跟朋友在一棟高樓公寓中聚會聊天,突然發生大地震,高樓搖晃的很厲害,我安慰大家,小地震,很快就會過去了。
可是過了兩分鐘,大樓卻越搖越厲害,朋友們都被震到牆角,驚嚇的靠著牆壁防身,我仍然扮著和平大使的角色,安慰著大家。
但是,地牛可沒聽到我的安慰聲,它從華爾滋的舞步,轉變成大動作的街舞搖滾,大樓房間瞬間傾斜
90
度,突然看到臺灣這個島快沉了,但又覺得這是自己的幻象,我還是回到現實來面對問題吧!
真正問題的所在,是大樓倒了。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注意力,只放在關心大家的安危,與面對問題的想法,根本沒時間去想,自己的害怕與生命的安危。甚至在偶爾的念頭中,注意力回到地震時的恐怖破壞,仍覺得這種天災,沒什麼可怕的地方吧。
做了這樣可怕的夢,醒來後,精神卻出奇的好,我想
主要的原因是,夢中完全沒有害怕與恐懼的收縮,還有一點是,大概我被地震搖的很放鬆,有被按摩電到的感覺。
做了壞夢,卻能受用,這就是我學法後最大的受益處。所以師說的對,白天做的好,晚上自然入夢。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其實外婆很勇敢
(11-12-2013
信良
)
這幾天,因為外婆安裝心臟血管支架,家裡忙得一團亂,
10
號那天跟老媽一起去醫院探視外婆,外婆是
11
號早上要開刀,所以
10
號那天機乎所有親戚都輪流去了醫院,外婆說:越多人去看她,她越緊張,本來還沒那麼緊張!
其實以外婆年紀,非不得已,醫生不可能會做開心手術,但支架不裝又不行,從大腿鼠蹊部劃開約三公分的小切口,藉由
X
光透視下,將導管順著血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雖稱之「血管微創治療」,但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大家免不了會擔心!
繼續閱讀全文
教召七天背值星
(11-12-2013
信良
)
月初我去參與國軍教育召集一個星期,回部隊去再一次的體驗軍中的生活,前三天我們坐上俗稱老母機的空軍
C130
,到澎湖固守的陣地做沙盤演練!
這次教召七天,除了作息時間正常,照著部隊的課表操課以外,我還背了七天的值星官,背值星是以往部隊大家最害怕的任務,因為背值星必須比所有人晚休息,比所有人晚吃飯,簡單來說,就是要照顧大家在軍中的作息,到了晚上,還必須跟連上主官做開課前確認,大家就寢後還要查舖,早上還要比大家早起,在七天中還必須解決連隊上所有官士兵們遇到的問題,退伍快九年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大體捐贈的故事
(2013-11-11
季菁
)
看了主題之夜裡的「奉獻的死亡契約
(
紀錄片原名
Donated to Science)
」,記錄了
2009
年幾位大體捐贈者給紐西蘭
奧塔哥
大學
達尼丁
醫學院
(Otago School of Medicine in Dunedin)
做為醫學院學生解剖用的過程。
大體奉獻者生前娓娓道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家庭、他們之所以願意捐贈的原因。有的是期望能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或許它也有在乎的,但他說死了就是死了,也就沒了那些會在乎的事了。一位說,我生前是位自私的人,但我希望死後人們想起我,不會再覺得我是自私的。
繼續閱讀全文
學習走出自己的衣櫃
(11-11-2013
一恩
)
網路上
Ted
演講「
出櫃
」
,道出「出櫃」的延伸意義,感覺對生命的打開有另一種視野。
小時候個性大而化之,算是活潑熱情的人。大學畢業後,職業是教師,為人師表,開始穿裙子,從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失態」,後來當了七八年的「先生娘」,那是生命中最痛苦的歲月,經常得半夜起來幫忙接生,隔天一早又要送孩子上學,接著一整天應接不暇。
面對產婦和家屬,我的表情永遠只有一個:微笑。
她們都說我是個很溫暖,很有安全感的「先生娘」,即使偶爾外出,遇到熟識的病患馬上得露出她們所「期待」的表情,即使心情再怎麼不好,身體再怎麼疲累,永遠帶著一個面具,永遠躲在我的「衣櫃」裡。
那時的我,常常很不由衷,很不快樂。
繼續閱讀全文
出櫃的可貴
(11-11-2013
一心
)
網路上看到一個
Ted
演講,主講人
Ash Beckham
的題目是「
出櫃
」。她說,每一個人都有衣櫃,當你不能真的時候,你就是躲在衣櫃裡了。所以,每一個人,都有出櫃的經驗。
比如說,跟你未成年的孩子說「把拔馬麻要離婚了」,跟你的合夥人說「我欺騙了你」,跟你的愛人說「我得了癌症」
…
,只要是把難以啟口的話,說出來,就是出櫃。藏在衣櫃和出櫃,是普世經驗。
出櫃的過程,必定是困難的,沒有誰的出櫃比較困難,困難就是困難。我們之所以會躲在衣櫃裡,是因為在衣櫃裡,我們有安全的假象,出櫃則意味著,我們將要離開安全區。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交談的藝術
(11-10-2013
一寂
)
到
《
憲法
133
》
辦公室幫忙處理
11/16
的邀請函,與煥銘談到鄭弘儀專訪柯文哲,「到底要不要宣佈選台北市長?」柯說「我就一路走下去,除非被擋住,
...
」
煥銘對柯抱持肯定的態度,他關心台北市長選舉誰可以出線,顧立雄、呂秀蓮還是柯文哲?我覺得鄭弘儀的專訪可以談得更深更具體。
我說「如果是柯文哲,我要談出我對台北市的夢想,從一個小小的夢想開始。」
「自從托兒所跟幼稚園整合成幼兒園之後,台灣幼教問題重重,雖然是每班編制兩位老師,一位老師帶
15
位學生,但是有些幼兒園的處理方式是每班編制一位幼教老師、一位幼保員,表面上看起來,完全符合法規規定」,「但是,因為幼保員與幼教老師的養成教育訓練不同,幼保員以托兒照顧為主,幼教老師以幼稚教育為主,造成實際上課操作時,根本就是幼教老師負責處理全部的課程,造成勞役不均,幼教老師負擔太重,影響到幼教品質」,「其實,有很多家長(至少就我認識的),他們不一定希望幼兒園的重點放在雙語或多才藝,他們只希望孩子送進幼兒園能夠好好的上一堂課
...
。」
繼續閱讀全文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自我凌遲的緊箍咒
(11-08-2013
一心
)
打坐的時候,或許跟想到「
華人父母業力重?
」有關,浮現一個少女時代的畫面。
那時,剛考上北一女,有天晚上放學後直接跟媽媽去喝喜酒,同桌,還有幾個我從小一起學芭蕾的舞蹈社朋友,和她們的家人。我那些朋友們大多是唸舞蹈班,後來考上了藝專或文大。其中一位媽媽,看著我的上衣說:「這件綠色制服,是多少媽媽夢寐以求的啊。」
我和我媽媽當時的心情,應該叫做驕傲吧,但今日重返過去那一刻,我卻清楚地看到,與其說這件制服代表了我是誰,它更呈現了這個社會的價值判斷與遊戲規則,我剛好是很適應遊戲規則的那個族群。這件制服,並沒有讓別人或我自己,認識真正的我是誰。更貼切地說,它障礙了我看見我的本質。
這一生,我們多半是靠著制服或類似制服的東西(學歷、職位、伴侶關係、工作技能、人脈
…
)來認識自己。
繼續閱讀全文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