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轉正才有修

(01-08-2013一三)

長輩準備上菜市場,有情報顯示,她今天會買很多的辣香腸,她以為我們都喜歡吃。臨出門前,跟長輩說:「我不吃辣,不要買辣香腸喔!」長輩停了一下,回說:「我們吃!」本想多做說明,後來想想,事情只會越描越黑,遂簡單地回說:「可以幫我帶不辣的嗎?」
市場回來後,發現買得不如預期的多,而且有一半是不辣的,長輩參考了我的建議。雖然如此,感覺當初的語意傳達可以更正向,我只需要說:「我不吃辣,可以幫我帶不辣的嗎?」至於要不要買辣香腸,交給長輩決定就好,我實在不必撈過界。

撒嬌或抱怨

(01-08-2013博琛)
女同事來電要求配合新增其它部門的系統使用權限,不久女同事就寄來e-mail 簽呈的相關附加文件,因簽呈中並未載明申請何種項目權限,且申請的程式權限有跨到其它部門,按規定是要填寫系統流程表單,但同事就是不願意填寫並不很高興的回:那為什麼之前誰誰就不需要填寫需求表,而且我文件已經送簽過了

等待回家的時刻

(01-08-2013 林汝羽)

如果要說一個家與國的故事,我的版本是從零開始。
少時由於家庭因素,我經常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家的人;再長一點入了中學,稍解一些國際政治情勢,才發覺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普遍不受承認。小學時經常覺得:「哇,生做一個美國人真好。他們國家就有迪士尼、有貌似開明自由的公立教育、世界名校、社會福利,可能滿街跑的都長得像大明星。」高中之後,第一次看描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電影;那時台海危機剛過去不久,人們逐漸習慣在飛彈威脅下生活,我在許多國中同學移民紐澳後,才第一次感到恐懼,原來戰爭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