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老友一同欣賞了「少年pi」,我和一心都很感動的落淚,但一智、一寂說平平的,沒有張力。一寂在計程車上說,覺得在汪洋大海沒有人的境界裡,要去面對孤獨是很容易,但若是在人群中又感到孤獨,可以走出來才顯得有張力。
這時回一寂:這部影片有談到他在汪洋無助時,面對飢餓時是他面對老虎最大的轉變。一智笑著說,是指人在生命最後一道防線時,是要選擇面對?還是放棄?
看到剛身口意的加減。於是選擇歸零,不再增加業力,而是看到這部戲最後的那一句話,當你認識了這一部電影,你所看到的就是你自己了,也變成你的故事了,發現這時可以更開放的讓各種不同聲音進來,或許這就是李安導這部戲的意義。
晚上上網搜尋了一下相關報導,更想知道李安本人對這部戲的看法,他一開口說就讓自己很認同----
他說,「其實這個故事是在探討老天爺這個觀念,宗教只是一部份,pi小時候天真,只要什麼宗教有啟發,他就去接受那個信仰,可是宗教其實是一個人為的東西。它是一個組織,宗教本身就有社會性的意義在裡面,可是當他喪失一切,到了海上,就受到試煉,他是面對上帝,面對他自己,這才是試煉他信仰力量的場所。在宗教裡面,有比喻沙漠試驗人對神性的力量,我們現在是用海洋來試煉,有趣的是其實這一部是講人對信仰,人對自己的在這種不曉得事情的當下,所展現的一種靈性的力量,不單是精神跟思想上面,還有情感的依附,這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其實它是挺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