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11一湛)
面對處心積慮想要將台灣納為地方一省的中共政權,我們必須有危機意識,台灣優先、台灣共同體、獨立自主的主權應是我們的共識,千萬不要落入「囚犯困境」的雙輸。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係由弗拉德(Merrill Flood)在1951年所提出,之後由塔克(Albert W.Tucker)加以明確公式化和命名。所謂「囚犯困境」,是說遊戲雙方可能合作,也可能不合作,描述真實世界是既競爭又合作的常態,證明個人以自我利益為出發最後結局,可能是「雙贏」或「雙輸」。
舉例:警察隔離審訊兩名共犯,採取抗拒從嚴,坦白從寬的策略,先承認並供出共犯的可以獲得減刑,如果堅持不供出的將加重其刑,如果兩個人都沒有供出,因為證據不足,兩個人都可以無罪釋放。
因囚犯被隔離時,多害怕對方招了而自己沒招時,會使自己刑責加重,對方則無罪開釋,結果囚犯雙方最後皆採取認罪策略而雙雙被關進牢裡。以此證明人性在被隔離的限制因素下,產生的各謀自己利益的謀略,形成「囚犯困境」現象,反而造成雙輸的局面。
這點應用到國際談判,要雙輸或雙贏是決定在兩方能否掌握充分資訊,瞭解敵情及有沒有溝通互信基礎。雙贏與雙輸一線之隔,提醒競爭者相互間培養相互信賴、溝通、合作的重要。這種賽局雖然每個賽局者有一種「優勢」的策略可以在抵抗對方可能的反制策略下,使自己獲得最大得益(best pay-off)。可如果雙方皆採「劣勢」的妥協策略,則每一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利益(better pay-off)。
這點應用到國際談判,要雙輸或雙贏是決定在兩方能否掌握充分資訊,瞭解敵情及有沒有溝通互信基礎。雙贏與雙輸一線之隔,提醒競爭者相互間培養相互信賴、溝通、合作的重要。這種賽局雖然每個賽局者有一種「優勢」的策略可以在抵抗對方可能的反制策略下,使自己獲得最大得益(best pay-off)。可如果雙方皆採「劣勢」的妥協策略,則每一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利益(better pay-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