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找到身心息的正確關係

 (12-15-2011一心)
        師資訓練期間,每個早晨,都是從呼吸練習和打坐開始,經過了三個循環、15天的體驗,Stephen在第四個循環的開始,才正式說明,晨間練習中對呼吸的體驗,其實,可以被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正式的調息法練習,透過對呼吸長度、呼吸部位、呼吸肌肉…等等主動的掌控,來達到感官收攝的效果。換句話說,是用主動的作為「驅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回家。而效果不是在做的當下、而是做了以後才發生。
第二階段,放掉了大部分的掌控,但是,引導注意力不失焦,比如:跟隨呼吸進出的「動態」,或是觀察呼與吸之間「靜止」的間距。好像把「心」當成「肌肉」般鍛煉,透過心的體位法,幫心找到最舒適、最穩當的位置。Stephen提供了一個很美的意象:吸氣~全世界的心收縮聚集,變成我的心,呼氣~我的心膨脹消散變成全世界的心。
第三階段,完全不控制了,只是如實觀照一切的起落生滅,「我」成為見證者,見證了自己「不是」什麼,才有可能去想像自己「是」的、既空又圓滿的無限本質。但這個階段,不能透過刻意的做,而是準備好的時候,自然進入。

醫療環境需要有雙溫暖的手

(12-15-2011一恩)
觀賞公視「台灣剖腹產比例世界第二~~Youtube影集,對照我以前在婦產科診所幫忙的現象,感覺台灣醫界已有很大的進步,至於產婦選擇剖腹或自然產的相關議題,影集中也有清楚的分析與現場見證。
影片中提到最近的荷蘭與日本的婦產科,他們提倡所謂的「人性化」生產,除了鼓勵自然生產外(剖腹產比例相對變低),其中有個制度很值得全世界學習~~就是產婦於生產過程中,除了產房有醫師與護士外,旁邊會有類似護理師的角色來協助穩定產婦的心情。
年輕時曾因盲腸炎開刀,當時茫然地望著蒼白的天花板,刺眼的手術燈…內心的恐懼不是忙碌的醫護人員可以了解的;後來有位護士小姐溫柔地握著我的手,告訴我:「等一下麻醉後就不會痛了……。」
雖是簡短的ㄧ句話,但因著她的手溫,她的關心,讓我完全放鬆了。這樣的溫暖,一輩子都保溫著。 
記得以前生孩子時,幸運地有位護士在旁協助我用呼吸減少疼痛,她依著子宮收縮的頻率配合著呼吸節奏在旁引導我呼吸,隨著一呼一吸,幫助我注意力轉移了,神經系統也跟著放鬆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