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不動姿,好像跟自己打勾勾

 (12-02-2011一心)
師資訓練的第一循環今天結束了,下午一點就下課,我提早到了《聖脈》休息,晚上幫一止代課。一止事先給我講義「與天地準的禱告」聞思,並建議我帶大家多做定課。
前面15分鐘,大家陸陸續續進來,請已經到的同修先花點時間,調整好座墊的高度,讓髖關節與膝同高或更高,於是,下盤可以鬆沉落,脊椎可以無拘無束,建泰淑玲鈴鈴馬上反應說:腰背舒服多了!比較容易坐穩,呼吸也順暢得多。
在靜坐中,邀請大家放鬆進入這個空間,每週至少一次,來到《聖脈》,就是和真正的自己相處的機會,可以很誠懇地面對自己,很溫柔地陪伴自己。
靜坐過程中,人漸漸到齊,除了明秋明祝涵茵瑋玲是熟悉的面孔外,其他人都不算認識,還有兩位第一次來的新朋友。
僵硬的身心就像硬實的土壤,難以吸收滋養,所以,引導各先後到來的所有學員們,配合呼吸,放鬆身體各個容易累積壓力或緊繃的部位,吸氣,感覺不舒服的地方,然後,用呼氣針灸不舒服的地方。不舒服的感覺,由固體變成了液體,一旦變成液體,很自然地隨地心引力往下流動,釋放到大地。全身的雜質,就如是一點一滴地沉澱、過濾了。
最後兩分鐘,試試看完全不動,去觀察呼吸、感受、念頭的動。
土鬆了,「光線」和「空間」才有機會進來,有了光線,無明才可能轉明,有了空間,心量才可能擴大。
今天的主題是「用身體禱告」,沒有用講義,而以做定課和個人體驗分享、討論為主。用身體禱告,就是用中心線對準天地,讓最純淨的力量住進來。
講義上寫著:「禱告是本能,但內涵是需要淬煉的。」「禱告之前的動作,很細膩,很清明,對準了,這是真正禱告的內容。」這是自己帶課時的內在線索。
經行前,先圍成一個圈,動動膝、踝關節暖身,然後,一手搭著同伴的肩膀,練習金雞獨立,想像自己是一棵大樹,去體會腳底的重心變化,和大小腿肌肉的使用。站立腳的腳底到頭頂,形成中心線,往下紮根到地心,往上延伸到夜空。
用這樣的方式配合呼吸練習慢步經行,中心線超過自己的身體,往下到地心,往上到台北的夜空。看到有人快要撞上前面的人了,於是,提醒大家依照外在環境調整步伐──間隔太小,就原地走,間隔很大,就大步走,但很有趣地,她還是繼續貼著前面同修走,幾乎要踩到同修的腳後跟;也有人眼睛從頭到尾都閉著,完全不管前後的人,兀自陶醉。有人舉步維艱、腳提了又掉,卻戰戰兢兢、鍥而不捨;有人不但腳抬得很高,還可以加上手部動作,一派輕鬆。好像人間百態的小小縮影。
提醒大家,動作大小不要緊,重要的是,我有沒有確實地讓呼吸帶動我的動作?我有沒有真誠地面對自己?面對周遭的環境?
最後問,每個人心底總有盞恆常不滅的心燈,在生命的起伏、飄搖裡,帶給自己力量,默默指引著方向,那,就是信仰。妳知道自己信仰什麼嗎?
經行完的打坐,延續中心線的注意力,只不過,接地的部位,從腳掌變成了骨盆底的會陰,從會陰到百會的中心線延伸超過身體,往下到地心,往上到夜空。看著呼吸在中心線裡上下來回。觀察自己若昏沉,就用吸氣向上提神,若無法安住,就吐氣向下安神。最後,還是練習了幾分鐘的不動姿,好像跟自己打勾勾,遵守承諾。
對於剛接觸定課的人,其效果是很顯著的:身心敏感度提高,衝動可以停,人際關係改善。四年前接觸過《聖脈》、最近重新回來上課的Bonny就說,女兒拜託她回到「小花園」(他們對《聖脈》的暱稱),因為,有去「小花園」的媽媽,是最不會亂發脾氣的,也比較會欣賞她;在《聖脈》與另一個團體之間做選擇時,老公也投了《聖脈》一票。不過,她四年前,卻是因為害怕做定課和寫日記,而離開了。
可能因為求學階段的恐怖經驗,很多人總把「定課」當成是要交給老師的作業,而很有壓力,其實,「定課」不是要對老師交代,而是認識自己的最好機會啊。
Bonny分享她成長經驗中的傷痕,還有她最近曾低潮到想自殺,爆瘦六公斤,新同學很有感觸地分享她同樣傷痕累累的成長過程,並因為家庭因素造成她罹患亞斯伯格症。運用她們的例子點出,生命中的苦痛,不是為了陷在自己的苦裡,而是為了衝破、打開,讓我們可以去體會別人的苦。我心底想,這就是聞思班之所以有別於心理諮商的原因。
不願意抽空認識自己,修行是不可能進展的。無法將自我經驗中的苦,擴展為對他人所苦受的理解,生命也不可能流動與開展。
第一次來的士聖說,他跟淑玲很像,退休後,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對這個世界應該有更多的付出,今天,透過明秋的介紹來到《聖脈》,覺得自己來對地方了,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老師剛剛問的「信仰」。回答他:其實,需要活出生命真正的熱情,需要跟人有更多的交流,這就是你的信仰啊,信仰,不是既定的宗教,而是內心深處真正的嚮往。
在生活中,我們被瑣碎的事情佔滿,很容易忘記,生而為人,我們有與生俱來的高貴情操與更高層次的靈性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每週一次的相聚很重要,我們彼此提醒,互相鼓勵,千萬不要放棄內在最真切的嚮往。
接天接地的身體中心線,就是至純至性的力量所住的地方,常常記得回來中心線,與這股力量的關係也就越親密。
每一期聞思班,就是一個小小僧團,很幸運地,同修有退休的、在職的、也有新新世代,聽到彼此迥然不同的觀點與生命體驗,真的打開了彼此的視野!下課前,我們把這個團體凝聚的力量,分享給我們深愛的家人、朋友,願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內在真正的嚮往。
下課後,Bonny說,公司可能結束營業、她隨時可能失業,已經讓她夠不安了,一位同事又很難相處。回:要注意「投資報酬率」,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要放在自己可以管理的事情上。公司何時結束,同事如何做人,都不是妳能控制的,擔心公司,跟同事過不去,就好像把時間和精力丟進無底洞,還不如投資在定課上,有能量,才有資產面對任何突發狀況。
她:在家裡,真的很難有空間,可不可以有時候來《聖脈》,自己上去小花園打坐?回:事先打個電話,只要有人在,應該都沒問題。
涵茵說,最近好像憂鬱症又犯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懊悔不已,她很害怕。問她,最在意什麼?
她:「我想要自己很厲害,所以,大家才會喜歡我,我也才可以幫助別人。」
我:「讓大家喜歡我,和幫助別人,真的需要『很厲害』嗎?」
抽絲剝繭之後,她恍然大悟,想要別人喜歡我,得先要成為一個容易親近的人,「很厲害」反而讓人望之怯步;而想要幫助別人,首先,要懂得別人的需求是什麼,要有傾聽與對話的能力,跟「很厲害」也沒有關係。所以,她不用捨本逐末地追求「很厲害」了。
她拿起一張便條紙,寫下她內在真正的嚮往,以免忘掉:
希望別人理解我,接受我~讓自己成為可愛、有能量的人。
希望可以幫助別人~練習傾聽。

確知信與愛是最大的力量

 (12-02-2011一綸)
身為台灣人,不可不讀的台灣史之一:「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十字架之路」。這本書,我愛極了,因為愛,選擇在最安靜時、用最慢的速度去感覺…。
「疼惜自己的同胞、疼惜台灣,是一種本份!」高牧師說的這句話很響亮,在我心裡迴盪不已!
小時候的高俊明,雖出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卻不愛讀書,功課見不得人,成天只想玩耍,也不喜歡上教堂。但是,他卻從小就展露了單純和承擔的性格。
在日本念中學時,有一個參加幫派的別班同學,常欺負高牧師他們班同學。依照當時日本傳統,中學生的規矩,哪一班的人常被欺負,那一班就要派人出來和挑釁者決鬥,當同學們討論該派誰去時,高俊明心想我身為班長,不可推卸責任,於是決定自己出面。決鬥開始時,他心裡雖然緊張,但還是冷靜地迎戰,回想著小時候看哥哥打拳的姿勢和招式,結果竟然打贏了對方。
後來,因為無知而犯行,給了他很大的刺激,開始省思人的軟弱,不能僅憑著自己的判斷力做事,又加上太平洋戰爭,天天目睹死亡的慘狀,他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他感覺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因此開始了信仰的追求。
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強硬要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退出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簡稱WCC),他們指責WCC容共,長老教會若參加,也就變成容共擁共的叛亂團體,並利用一些御用教會報,展開一波波的攻擊,教會因而面臨了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