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呼喚出性情中人的自己

 (2015-02-28院長)
你喜歡自己(相貌、身材、收入、社會形象等方方面面) 嗎?會怕孤單?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或過癮?喜歡親人(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喜歡老師同學好朋友?喜歡什麼樣的學校或學習環境?喜歡什麼樣的居住環境、社區?喜歡什麼樣的藝文活動、電影、大眾媒體?喜歡什麼樣的信仰(沒教條的智慧)?什麼是佛陀(解脫知見)與耶穌的遺產?(五禪支是作業力,禪定是功力。)喜歡什麼樣的台灣?
問出自己真正的喜歡,問出自己的真性情,就會呼喚出自己嚮往的至情至性。
你喜歡什麼樣的生命態度?嚮往什麼樣的宗教情操?憧憬什麼樣的人格境界?生命教育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夢想這種問題。
怎麼樣能夠讓基督徒更像基督徒、讓佛教徒更像佛教徒、讓回教徒更像回教徒,什麼叫做更像?我們要來面對並落實這個問題,什麼叫做更像?
你喜歡什麼樣的宗教信仰?什麼樣的宗教信仰叫做「沒有教條的智慧」,那會是什麼?我們喜歡這樣問,也喜歡這樣談論,在問與答之間,很自然的就會去落實。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再問,你喜歡什麼樣的佛陀?什麼樣的耶穌?到底什麼是佛陀和耶穌的遺產?你喜歡佛陀,你曾經從佛陀身上學到什麼?我們所知的佛陀遺產是上下座打成一片的五禪支,五禪支是作業力,禪定是功力,作業力比功力更重要,作業力是工作力,完成工作使命所需要的能力。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可以從尋伺,生起喜樂一心,就像童話故事裡的潘彼得,隨時可以想到快樂的事情,隨時飛得起來,隨時有能力微笑,這就是喜禪支,這就是生命教育。

認識自己即認識天命

2015-02-28院長)
世間的問題常常出在這裡:是不是的問題。
比如你是父母,你會覺得你不夠「是」。你是老師,你覺得你不夠是老師,你是醫生,你覺得你不夠是醫生,這個「是」就是「我」到底是誰?我是父母的小孩,我是某某人的哥哥,我是某某人的朋友,我是某某人的配偶。當你是醫生,但人家說你不是一個好醫生,你的心裡會覺得不舒服。你是誰?你是人,但你不像人,諸如此類
「我」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生命裡很容易跟過去世有一些連結,我以前到底是誰?我去年是誰?我上輩子是誰?這輩子我又是誰?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我們會想要算命?會想要知道過去世?會想要知道前世今生?
再怎麼連結,最好的連結是跟現在連結,跟佛陀連結。
怎麼跟現在連結?現在的「我」是什麼?一個將生未生的狀態。這個「我」決定未生之善令生,未生之惡令不起」,這個「我」決定向死而生
「我」到底是客觀、還是主觀的認定?不可能別人認為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也不可能你自認為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別人要認識你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不太容易,你要認識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也有一定困難。
此所以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竟把認識你自己」這麼個聽起來沒什麼的命題當作自己哲學研究的核心;甚至到了文藝復興時代法國思想家蒙田還在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現代德國哲學家凱西爾也認為: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索的最高目標。這個看似每個人都多少認識自己命題竟被視為有其深度不可小覷。
生物學認定人類的祖先是猴子是猩猩基因,這樣的認定雖然可能涵蓋人類近99%DNA序列,但對認識你自己」並沒多大意義!如果說我們都是上天的孩子,嗯!這個還有一點點意思,就是說我們有一些上天賦予的東西,但這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的本質,我們的本心?我們的最真最自然最嚮往?其中好似有一種不太能界定的情智。

相信緣份即相信自由

(2015-02-28院長)
你相信緣份嗎?你願意讓彼此完全的自由嗎?你願意嗎?
你會抓取一輩子的緣份嗎?你不會希望有人跟你在一起是因為依賴吧!「愛就是要彼此黏著」叫做「愛著」,著火的著。
真正的緣份不是宿命,真正的緣份是能不能自由。傳統對緣份的解釋,傾向於過去,但真正的緣份是現在,更是未來。真正的緣份是眼光。
有沒有可能愛是希望有人跟你在一起是因為自由?因為很自由所以在一起,因為在一起很自由所以繼續在一起。我跟你在一起不是因為互相依賴,是因為相互間更自由更獨立更可以一起做事,甚至所做所想所說都可以榮耀彼此。
如果子女對你很依賴,你會放心嗎?如果終身伴侶對你很依賴,你會放心嗎?互相依賴,不是我們嚮往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我們今天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我們嚮往自由。
所以,人與人的關係,包括親子、夫妻、兄弟姐妹,主雇關係,任何關係都是為了讓「自由」更有內涵、更有深度。
2500年前的佛法是很有侷限的,你要拿2500年前的佛法來面對今天世界的問題是有困難的,2500年來的傳統佛法迷失了,徹徹底底的迷失了。智學院嚮往的信仰是能夠解決以色列跟巴勒斯坦衝突的,能夠破解傳統佛教徒基督徒迷執的,我們的志氣比天高比地厚,我們嚮往的佛法,有可能跟2500年前很不一樣,你覺得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佛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