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學習走出自己的衣櫃

(11-11-2013一恩)
網路上Ted演講「出櫃,道出「出櫃」的延伸意義,感覺對生命的打開有另一種視野。
小時候個性大而化之,算是活潑熱情的人。大學畢業後,職業是教師,為人師表,開始穿裙子,從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失態」,後來當了七八年的「先生娘」,那是生命中最痛苦的歲月,經常得半夜起來幫忙接生,隔天一早又要送孩子上學,接著一整天應接不暇。
面對產婦和家屬,我的表情永遠只有一個:微笑。
她們都說我是個很溫暖,很有安全感的「先生娘」,即使偶爾外出,遇到熟識的病患馬上得露出她們所「期待」的表情,即使心情再怎麼不好,身體再怎麼疲累,永遠帶著一個面具,永遠躲在我的「衣櫃」裡。
那時的我,常常很不由衷,很不快樂。

後來結束基隆的診所,搬回台北住,住家附近的學校剛好有個代課教師的機會,不過,我決定放棄了,現在回想起當時拒絕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一出門就有種被「監視」的感覺,我還做不到對自己「表裡如一」的嚮往。
十幾年來的學習修行,看到自己真的很想面對過往躲在「衣櫃」的部分,後來決定在社區開靜坐班,很多學員都是附近鄰居,只要一出門,隨時都可能被喊「老師」,隨時都可能被發現自己儀容不整,但想要真正練習的就是表裡如一的自己,一顆永遠由衷的心。
面對好幾位三十多年深藍的老友,以及家裡兩個孩子,前年我也選擇了「出櫃」,有時候觀賞政治性電視節目時,可以將師教導的普世價值適時跟孩子分享,「導正」他們長期被媒體扭曲的觀念,內心十分感恩。
「我們需要每個人都走出自己的衣櫃,讓這個世界有更多強而有力的見證:是的,真正的我,遠遠大過我的衣櫃。」
真正的我,是一種心量。
學習走出自己的衣櫃,想到的是師教導的「不怕失去」。有太多的恐懼,阻擋了很多人做最真的自己,當我看到自己的恐懼時,看到那只是一種無明,透過更深入了解生命的實相,透過更親近神的性情,只會謙卑地認識人類的渺小與脆弱,更勇敢地交給神,由衷地面對自己與別人的不足和脆弱。

走出衣櫃,不代表走出舒適區或暴露自己的缺點,而是一種對天對地,坦蕩蕩生命的開始,一種走向無相的解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