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遠離牽掛、不捨與悲情

 (11-23-2011 一丹)
昨天讀一湛接到不輕易打擾兒女的媽媽來電的分享,尋求換季協助,也似在提前做最後的人生規劃。晚上又聽芳秀提及她媽媽也總是盡可能地獨立處理自己的事,除非萬不得已才聯繫子女幫忙。
觸境很自然連結到爸媽,對父母....我確實是有較多的牽掛。
孩子們都期望他們能夠搬離妹妹近一些,但由於房換房後的經濟考量,再來最重要的就是爸媽很不希望換環境後,很多的活動(主要是老人家的醫療部分)就得靠兒女接送,造成更大的困擾。
不過最近幾次去電,感受到媽媽是越來越獨立了,不善看地圖找路的她,現在都能帶著爸爸到處去,只不過需要多花些時間事先去探路,也甚至懂得找護理人員幫他們安排車輛接送呢。
妹妹他們的時間有限,除非萬不得已需要英文溝通之類的,爸媽才邀請子女的協助。

採訪認真的人

 (11-22-2011亭伶)
今天到出版社開會,討論即將進行的20位人物採訪的書,包括曾雅妮等人,領域橫跨農業、老師、企業家、藝術家、運動員,受訪者的共同點是認真。
討論寫作方向時,分享了師對於認真的註解,認真是認得自己的真、嚮往自己的真、愛自己的真,不是外來的壓力,而是出自內在本心的做自己的最真、最好與最嚮往…,因為這樣的認真而得以堅持、突圍而成就理想,成為典範,也鼓舞身邊的人。
在場的編輯以及合寫的作者眼睛亮了起來,頻頻點頭,大家都認為以這樣的內在精神作為整本書串連起來的中心線。同時不管受訪者是不是名人,都要像寫小人物一樣很平實的來寫。
嗯,這是我喜歡的風格,希望可以把生命在榮耀彼此、分享喜樂的六度精神,透過受訪者的體驗與歷程,很自然的分享出去。
本來曾雅妮要另外找一位已採訪過她的記者來寫,我提議或許可以一試,編輯說,我很有挑戰精神。是嗎?我只是好奇,越是沒碰過的越想嘗試。但曾雅妮很忙,屆時可能只能用電話或書信採訪,但可以採訪她的父親和教練,兩個影響曾雅妮最大的人,感覺這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