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選擇與世間苦難站在同一邊

(10-21-2011亭伶)

今天到公館附近的基督教長老教會拜訪,接待我們的黃哲彥牧師,講述了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以及參與社會改革的歷程。
沒想到身邊有一個教會,已經投入了台灣社會改革數百年,現在所享受的人權,都有長老教會的努力。黃牧師說,馬偕博士開始,就認為教會不只是宣教,而是要看見台灣的需要,所以對於教育和媒體(傳播)特別重視,像1887年設立台灣第一個女子學堂-長榮女中,就是要改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聽到入學條件是每年4塊錢的學費,以及不能纏足,真想大力按十個讚,能夠在百多年前率讓女性有受教育的權利權,解放束縛,果然是非常前衛,足以帶領眾人的教會。
牧師說長老教會思考的不是以人為本的人權,而是站在上帝面前,人應該是怎麼樣的
很重要的轉型關鍵,是在台灣進入工業化之際,進一步將視野看得更廣,真正去了解台灣社會的痛。

我聽了哈哈大笑

(10-21-2011一點)
 
晚上到一丹家上聞思班,今晚同修們分享的氛圍很熱絡,幾乎在場的12位同修都舉生活觸境做實例分享。大家聚焦在慈悲喜捨的實際應用上,互相觀摩學習。
 
今晚有位學員從我們這個班開班以來,每次輪到她分享時,總是請求跳過,不敢發言,但她今天的分享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因為長期患有重度憂鬱症,她求醫、求神問卜,不得解脫,甚至多次想自殺以求解脫。家人朋友關心,幫她想盡辦法仍無法擺脫憂鬱症之苦,長期以來就是不想動,躺在床上,痛苦不已。
 
後來經朋友介紹,來《聖脈》上課,起初並未感覺有什麼幫助,幸好沒放棄,也開始做了一點定課,奇妙的事發生了,本來嚴重憂鬱的我,本週開始有180度的轉變,從聞思講義中內心漸漸打開了,本來笑不出來的我,開始會笑了,覺得憂鬱症好像好了,就跑去找我的主治大夫複診,他也感覺到我的轉變,但有點懷疑地說:「會不會變成躁鬱症?」我聽了哈哈大笑,我不覺得自己有躁鬱的傾向,只覺得心突然打開了耳觸她的分享,內心為之感動,感染到她的喜悅
 
回想幾次來一丹這裡,通常我會在一樓客廳幫來上課的同修開門,每次和這位同修打招呼她都沒什麼反應,上課也是沈默寡言。今晚她一進門,我還沒來得及跟她打招呼,她已經跟我問好了!

多關心台灣結構性的問題

 (10-21-2011一智)
同修們像當學生般開心地聚集長老教會,黃哲彥牧師放了影片:介紹搶救杉原灣、反美麗灣飯店活動,做為長老教會長期以來參與公共議題的介紹。牧師介紹著長老教會,100多年來釘根於台灣土地的愛,每個階段發現的問題,融入台灣社會的種種轉變。很是精彩!
牧師提到40年前,教會就發現了台灣結構性的問題,提出『國是聲明』,伸張正義、自由,主張徹底革新內政。並提出人權這個概念:人權是上帝所賜予,人民有權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他說:慈濟這個團體,行小善、容大惡,如有人可以影響慈濟,可以請他們多關心台灣結構性的問題。他們的影響力很大,有他們的參與,台灣一定會更好。結構性的問題,才是台灣社會之痛!
對上帝有信,對人民有情,對土地有愛!透過人權、公義、民主自由的反省,他們實踐信仰的愛。牧師常常反省,自己對權力的追求高於上帝?對金錢的追求高於上帝?我跟上帝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牧師心目中美麗的台灣,以原住民的文化為基礎,加上歐美的民主和公民素養,台灣一定能成為上帝應許之地。

1977,我出生的那一年

(10-21-2011一心)
1977,我出生的那一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住民決定。...為達成台灣人民獨立及自由的願望,我們促請政府於此國際情勢危急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因為這最後一句話,時任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被羅織罪名,入獄四年。
繼續讀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發表的重要文獻--1980年「有關高雄(美麗島)事件牧函」與「有關林義雄家慘案牧函」,1985年,「有關「內政部來函禁止使用方言傳教」本教會之決議文」,1987年,「尊重原住民人權的告白與呼籲文」,1989年,「二二八公義和平日牧函」,「關懷鄭南榕先生殉難事件」與「反核廢料共同聲明」...
讀著讀著,就像讀著一部台灣民主及人權發展的近代史,一部我的十二年國民教育中,完全空白的台灣近代史。
今天,與聖脈同修,參訪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總會,收穫非常豐富,感覺自己不論是從歷史或是信仰的角度上,都學習到了一個更寬闊的格局。
自從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馬雅各醫生,及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博士來到台灣展宣教開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經歷了一百四十六年,清國、日本、國民黨政府等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時期,看見了台灣人民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最早期,是對教育、醫療和大眾傳播(白話字)的需求,六零、七零年代,台灣社會型態由農轉工後,則演變為對民主、自由、人權等更高層次的抽象概念的追求。今日,長老教會對生命教育、土地倫理、環境正義、國家認同等議題持續關心,其宣教工作的基礎信仰,是自始至終不變的──「對上帝有信,對人民有情,對土地有愛,對人權、公義和民主自由,不斷反省。」
所謂「人權」,不是以人為本位主義的人權,而是要站在上帝面前的、有尊嚴的人的格局。不斷反省,我有沒有讓個人的「意識形態」先於了「信仰」?有沒有用「權力」、「金錢」等等取代了「上帝」?是否真的在上帝的跟前為人做事?
因此,在台灣社會現況的關懷上,長老教會不是跟著議題走,而是藉由議題呈現信仰價值。比如說:反核議題,從「我們已經跟子孫預借了兩百年的土地/空氣使用權」的觀點,來指出跨世代的不公不義;反美麗灣運動,去引導當地居民思考:「美麗灣大飯店承諾的工作機會是什麼?這真的是你要的工作嗎?你的生活會真的因此有保障嗎?」「英國租借香港不過99年,台東縣政把杉原灣賤賣給財團五十年,這塊土地,不也是被財團『殖民』了嗎?」「失去的不只是部落,整個語言、文化也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