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家有主動被動兩種

(2014-10-22 宥娟)
忽然之間不知如何整理這一整天的觸境與脈絡怎麼辦?
有些茫然的尋伺中,突然浮現了手上正在整理的開示其中一個段落:「什麼叫做『漏』?所有注意力的不恰當,所有心行離開了最美的「經」,離開了經行就是漏,就是造作。所有違背單純、違背由衷、違背認真、違背主動、違背謙虛、違背浪漫的都是漏。漏盡就是沒有這些問題了,沒有這些造作了,就變成一個非常單純的人。然後,因為你的單純,世間也會跟著單純。來禪修,就是要來見證,來鍛鍊我們的心、我們的情,鍛鍊我們的『戒、定、慧』。
如果不主動你很容易就回到你世間的框框回到世間習而不察的夫妻相、父子相、男女相、兄弟姐妹相、親疏相,你會走不出來的。
這段開示像是打開了此刻的瓶頸。即使還不知道如何進行,但是我深知,一旦感覺的門被打開,生命就有了入口。嗯,突然發現這句話似乎不只適用於現在,也適用於生命本身吧!
經由這一段開示,發現我找到統整這一整天觸境的下手處。(也許我得多做一些說明,因為一脈今晚反應,有時讀我的日記會不清楚中間如何轉折。)

宗教與世俗的分野

(10-22-2014一三)
閱讀陳長文律師的文章「莫遷怒慈濟,給尹衍樑空間」,文中關於慈濟的部分,有幾段話頗值得探討:
大律師說:「民主社會,人人各有各的意見觀點,只要不違法律,就算是不同意見,也應包容尊重。對不同意見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對他人採取緘默的尊重。」
這一段話,如放在個人私領域,應該不會有任何的異議,但證嚴法師是領導跨國組織八萬志工的精神領袖,動見觀瞻,慈濟基金會旗下橫跨社服、醫療、媒體、教育、環保等國際性組織,當組織裡的重要成員出了大紕漏,證嚴法師是否仍適合保持緘默,不需對社會做一個交代?有時候,緘默不語反倒助長了不公不義,成了貪婪滋生蔓延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