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11一智)
禪在台灣,第七章:苦悶的象徵,一文的書摘禪在福建的代名詞是媽祖,而其流傳於台灣,即因台灣開闢史的特殊性,旁生了王爺信仰。作為「禪」不蒙清朝塵垢的比較純潔的代名詞,是故「禪在台灣」,只是以「不被意識的狀態」存在著。這個「不被意識」的語義,是站在禪的立場而言的,但是其在台灣,卻從未為台灣人的意識所放棄。這可從台灣人對廣泛的「應現觀音」寺廟前殿聚集膜拜的實情而加以充分的證明。單只以「觀世音菩薩」為號召的佛寺呼召不了台灣人的心,他們所熱望的是作為應現的媽祖、王爺、城隍爺、大道工、開璋聖王、、等,曾經是閩南史上的人物,他們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潛在意識深欲使自己也能夠達成作為「應現觀音」而盡其人生的基本慾望。
現代人常引以嘆息的台灣民間信仰幾乎是瘋狂式的動態,其實乃是台灣人認真探索「民族的故鄉」—「靈性中國」的本性上衝動,並不是膚淺的科學信仰家要走向於喪失靈性中國的極端危險的傾向所可以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