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喜歡法不因為它遙遠

(06-18-2011一止)
「寫出我們對社會的關心,對社會的愛~
很多事是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實大家都懂,都可以寫,把自己培養成公民記者去採訪,採訪就像蜜蜂採蜜,在採蜜的同時也會帶過去一些東西,蜜蜂身上常常帶著一些種子,在採蜜的時候就會留下一些種子。不經意之間就會傳開,這就是走出去~」
好美的譬喻,從來也沒去注意原來蜜蜂、蝴蝶是公民記者,在傳播愛的訊息呢~
「大學二年級時,里民們看到路燈沒有亮,夜間行走有恐懼感,有里民向區公所路燈科反應好幾次,都無人受理,我當時個小小報的記者,就打電話過去說:我是某某小報記者,街頭路燈沒亮,會引起行人不便,請您來處理。結果隔天就變亮了~當地的人沒有辦法解決,我幫忙解決了,會有一種成就感,開始覺得自己有一種力量,像是一位民意代表,可以為這社會做一點事~會有一種滿足感。」

把工作當作「天命」的江醫師

(06-18-2011坤山)
醫師檢查牙齒後說:「看你的牙齒牙根裸露很多,照常理應會鬆動,但看起來還相當牢固,可能是運動的關係。」接受他照顧牙齒已經30年了,第一次聽到正向的鼓勵。
雖然剩下沒幾根牙齒,也曾常常紅腫痛、鬆動,想放棄,接受全口假牙。「不看不起自己的小」,不低估任何一顆真牙,練習「念」當作功課;慢慢找到最好的照顧方式,克服了不良因素,才慢慢的救回來。不知道還能用多久,不放棄就有希望,牙齒大作戰,暫時成功。

迷津讓我們停下來

(6-18-2011一念)

迷津~李長青畫/孟焦畫廊
 「迷津」畫的是一艘小船眼前霧茫茫,失去了方向,它必須停下來,休息一下,好好確認方向。生命中有迷途的時候,迷津讓我們停下來,不一直往前衝,確定調整方向再往前走。

阿青這樣介紹自己的畫作時,看著他很欣賞讚嘆點點頭,他有接收到。他也會主動找一念互動。

找回失去已久的信心


(06-17-2011一三)
法談時,亭伶緩緩道出放在心裡的煩惱,似乎她在寫作上遇到了亟欲突破的瓶頸。亭伶是位作家,平常寫些旅遊方面的文章,師的開示讓亭伶茅塞頓開,原來只寫優點的文章會流於商業化,而寫缺點是為了呼喚出優點。當我們準備好面對問題時,善知識就會出現,而感人的師生交流畫面,讓人不禁想起2000年的電影《重返榮耀》 (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故事發生20年代的美國,一位天才高爾夫球手和教練之間的濃郁情誼…
雷納夫˙瓊納是個天才高爾夫球手,他的出眾才華及高超的揮桿技巧,讓他成為家鄉的傳奇英雄人物。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瓊納奉命上戰場,但戰爭的殘酷及同袍的犧牲讓他喪失了生存的鬥志。戰後,他重回家鄉,開始放縱自己,過著毫無目標的萎糜生活。當女友準備在自家的球場,舉辦一場匯集頂尖高球選手的比賽以挽救經營頹勢時,所有的希望便聚集於瓊納身上,可是此時的瓊納卻喪失了他的手感。正當瓊納為此懊惱而準備放棄時,突然出現了一位亦師亦友的人物--貝格˙文斯
瓊納想逃避比賽,貝格不罵他、不訓他,只是平靜地幫他整理行李;當瓊納球運不錯、有些得意忘形時,貝格就會建議瓊納穩紮穩打;當瓊納落後對手12桿而灰心喪志時,貝格便教導瓊納靜下心來、放空自己
「去感覺風、感覺桿頭的重量,用呼吸聞綠草的氣味,傾聽平日聽不到的音律,用全身去體會擊球的動作,找到自己節奏,在制高點上觀察『視野』,注視著旗桿、洞口、地形、風力、障礙,只要不阻擋它,完美的一擊會自動找上門
瓊納心中,貝格是一位溫柔、慈祥又有智慧的長者,瓊納受用所學到的一切,在揮出完美的一擊後,終於找回失去已久的信心。
師就像是我們的生命教練,每當我們感覺到挫敗時,師總是告訴我們:「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小,也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小,儘管做自己的最真」弟子們心中的師,就是真理、就是道路、就是生命!

負的都要聽成正的

   (06-17-11玲真)

在電話上媽媽問:「妳這個週末會回來吧?」我:「會啊!禮拜六!」

媽媽:「就是明天啊!會在女儿上班前回來嗎?」 我心裡緊了一下,明知故問:「會吧!有什麼事嗎?」

「沒有啦!」媽媽笑笑說。

結束通話,想到師的開示:「不管她說什麼負的,都要聽成正的,這叫『看有不看無』」。

要怎麼樣掐死那個「妳又來了!自己窮緊張,還要給我壓力」的念頭,喜心聽媽媽的話呢?

1. 媽媽真的很關心女儿。女儿很幸福!
2. 我在娘家,讓媽媽很安心。媽媽對我有信心。

身心鬆了!

屠龍的心看不見旗子

 (06-17-2011博琛)
連看了好幾遍《重返榮耀》找回失去已久的信心短片,感受很深,心裡廻盪久久。
影片中找回信心的那幾句引人深省的話,「感覺它,你的手比你的頭更清醒」、「但只有一撃能與大局合而為一,那就是真正的一擊,是它在尋找我們,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放空自己」、「不要想、要感覺、全神貫注」。
半年來面對協理在工作上的要求,從一開始心裡強烈抗拒,到幾乎完全失去了信心鬥志,好多次萌生離職的念頭,負面念頭常相左右,過了一個進退失據、左支右絀的農曆年。

藝術創作的跨界精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博物館「OUR MUSEUM」。(攝影/林喬茵)
 (06-17-2011韻雅)
昨天中午去台灣藝術大學演講,對象是藝術科系的研究生,題目「藝術創作的
跨界精神」,一半的內容在講我的藝術理念和作品介紹,另一半很自然地導向
生命價值的呼喚。我的跨界創作精神不只是多元媒材的融合運用,更核心的是
打破框框、打破慣性,擴展自己的視野(心量);透過與其他領域的接觸,學習欣賞差異性,也在異中創造相同的連結、可以對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