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自由是宗教永恆的課題

(2013-10-24一止)
以下是開示摘要整理──
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鏡子,對象的存在是在幫助我瞭解我自己,不管對方有多少缺點,都是在幫忙照見自己。年輕人為何要談戀愛?目的是了解自己。
我是怎樣的人,我不知道,男性透過跟女性交往,才會知道:原來我是這樣的男人?!我原本以為自己心量很大,經過交往才知道自己心量很小,會忌妒!來往是為了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感謝對方願意幫我照見,感謝對方的存在,讓我更了解自己。
羅丹透過卡蜜兒瞭解女性元素,沒有任何的依賴。不論是去瞭解男性或女性元素,都是為了不再有倚賴,為了開展自由。
需要一面鏡子,不追求關係完美
人與人在一起,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照見自己,一是互相成全。
透過別人,我們看見自己還有不耐煩、不認真,接下來就要看看,是否有緣分共事,傳球作球能否到位。不管親子、師生、主雇、伴侶…,在一起就是為了共事,在共事裡成全自己的性情,成全心中嚮往的真愛。

第一等人第一等公民

(2013-10-24 站長)

神需要鏡子嗎?每個人都是神的鏡子。
但人做不好不因神也沒做好。人之所以做不好,不是上帝不完美,是人沒給自己完全的自由。人活在過去現在未來,活在世間的親疏對待,活在自己瞋怨恨害的囚牢。
沒有完全的自由,人性才失真扭曲。自由就是無縛,不可能「太自由」。無縛的人不會去縛人,無縛的人只會鼓勵每個人「自由」做選擇,做自己的最真。
人性之所以扭曲是受到制度、社會、文化、養成教育與業習的束縛。社會已習慣以權力財力的強弱與不對等,劃分位階,這樣的關係就是桎梏與牢獄。我們都活在世間的對待裡面,沒有辦法出離世間的對待關係,所以我們不自由,連思考的自由獨立都受縛。沒有辦法擺脫桎捁,就沒有辦法彰顯人性,沒有辦法在你身上看到上帝造人的樣子。上帝要看到造人的樣子,這個人必須是完全的自由。
佛洛姆寫了一本書:逃避自由的人。很多人都在逃避自由,沒有辦法面對自由,他害怕自由,他希望在關係裡面永遠有主從,你聽我的或是我聽你的,於是失去了主體性,人因此被動了,不會獨立思考了。

一輩子做苦力的老爸

(10-24-2013韻雅)
父親終於還是決定脊椎開刀。他本是書生體質和個性,卻一輩子做苦力,將近40年的碼頭搬運工,脊柱硬是撐起百斤白米、黑煤,扛起後還要小跑步,否則會擋到後面的流程……背脊就這樣經年累月壓彎了,加上無數次的工傷,身體越來越弱。
病床上他以幾乎聽不到的音量說:「體弱,比較吃虧,無法搬更多(賺多些)」。我聽了心疼,爸媽在那樣戰亂流離的年代,拼了命養大四個孩子,我心中是充滿感恩,只能祈求老天爺讓父親晚年的身體少些病痛的折磨。
五年前第一次動刀因考量父親年邁,而採取顯微手術,當天就可下床活動了,當時神經壓迫有舒緩,後來狀況不佳,直到這次走路有困難。醫師解說顯微手術因為傷口小,處理範圍有限,老爸才決定接受傳統式開刀,希望處理得完整些。80歲的身體應付這手術挺辛苦,手術後第一夜痛到無法入眠,姊半夜緊張地打電話把哥嫂叫來,還好只是麻醉藥褪後的痛,以及無法排便引起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