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安樂死算不算莊嚴

(2013-05-30 季菁)
一圓說:每個人没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但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死」,這是現在熱門的生死學話題。當一個没有活下去動力的人,没有生命品質的人,你以律法限制他,逼他不能選擇安樂死,只得以拙劣手法自殘了結生命,相信這應該不是最好的選擇。
英國知名奇幻作家泰瑞‧普拉契特Terry Pratchett),2007年得知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開始思考以「安樂死」方式離世,他挑戰這個涉及宗教、社會、道德、倫理的「死亡權」爭議。導演查理羅素Charlie Russell),尾隨這位作家踏上「尋找另一種出口」的心路歷程,拍成這部紀錄片:《選擇死亡方式》(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聽到石頭的聲音嗎?

(05-30-2013 一止)
前幾天與週一聞思班同修去坪頂古圳森林想
早上我們約在台電捷運一號出口等,毓芳是個好班長,幫忙提醒其他同修早起,還要帶一件薄外套,在山上靜坐需要,一上車,多多就說班長好貼心。
彦伶一上車就說怕睡過頭,整夜都不敢睡,哇!
我們七人開兩部車來到了坪頂古圳,這是以前常與同修來的一條密境,好走不熱。
我們先在涼亭處發給每人講義,先講解一下什麼是森林想,就是不做人我比較想,直接想森林在想什麼?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佛法的「相」是什麼

(05-29-2013 一寂)
佛法的「相」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立身處世態度的總和」,從這個視角看「個人、團體、關係」,更有助於了解「相」與「無相無對象」的意涵。
取「相」不淨或顛倒扭曲,對關係的理解就不淨或顛倒扭曲。
沒有人可以離開關係、離開環境而獨活,所有的個人問題都在映照(mirror back)社會問題;在華人社會,儒家的尊卑主從是個很重要的「相」,教育上我們被灌輸也被制約,身口意繞不出社會位階的主從文化,華人不是勞心者治人,就是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貴勞力者」賤,人一出生就公共資源不平等分配,人一出生就就不得自由競爭。華人對不自由習而不察,渾然不覺悖逆。
真正的人性,在個人的自由與資源不受剝奪時,它有完整揮灑的空間、允許每個人做最真的自己。真正的人性,是慈悲喜捨、是人權。真正的關係,是尊重、平等、絕待、權責相當...
感覺內心有個清晰的理路架構,師與弟子的對話,「對廢死的看法?」「權責相當也是相嗎?」在在都幫我整理內心的架構。
法會結束後,跟mia、小珠在事務處閒談,談到mia的出國專案輔助,她說「我現在體會到這個官僚體系,她就是要展現出不可忤逆的威權,『我有在處理,你不可以質疑,不可以催我』,她不是公僕,她是官吏,高高在上」,「知道華人社會的弊病,反而更知道要把力量擺放在那裡,不需要浪費力氣。」

我接著說「這就是無相無對象」,mia笑著點頭,從出世間的角度看世間,更清楚了。

佛法在敎什麼

(05-29-2013小珠)
今晚新朋友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她說:聽起來老師您給了我們許多不同的思考及方向,但我很想問您的方向是從哪裡來的?誰?或是什麼給您這樣的想法?
師回答,他相信人性都是一樣的,人類想要快樂,不想要痛苦,但他看到很多人都在受苦、都在痛苦當中,而這些受苦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不尊重,這樣的不尊重讓大多數人的生命無法開展,無法流動。
幫助每個人都可以有最流動的生命、最好的生命品質,這種思考的動力出發心就是悲心,不捨得生命受苦,希望生命可以走出受苦的輪迴。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神聖的感覺

(05-28-2013一賢)
晚上法談開示,臨時來了兩位年輕新朋友。
一寂的引領詞「讓我們以最神聖、最純淨的心來向導師一問訊」的適宜性就出了問題。
什麼時候、有什麼人的場合就應該講什麼話。
「這樣的引領,新人聽得懂嗎?」
「怎麼跟新人解釋神聖這兩個字?」
師一個個點名,就是在觀機逗教,從每個弟子的回應中,看到每一個人的困難,師也很善巧地去調教每一個人。

在乎「神聖」了嗎

(05-28-2013一三)
當詮釋「神聖」時,同修們多停留在自己熟悉的語彙裡,鮮少能觸動身邊的人。事實上,「神聖」這二個字,早已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請投下神聖的一票」,我們有投票的行為,卻沒有「神聖」的體驗。
如果放大來看,會發現我們結婚,不是因為神聖,而是屈服於宗法大家長制裡的無形壓力;我們比賽,不是為了榮耀上帝,而是為了報效國家、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我們很難想像電影《火戰車》裡面,蘇格蘭短跑好手伊利克·里達爾Eric Henry Liddell)在跑步的時候,感受到的竟然是上帝的喜悅。如果是老師,一開始的熱情,很快就被僵化的體制給淹沒,我們也很難想像電影《街頭日記》裡的菜鳥女老師,如何能帶領一群被社會遺棄的邊緣人,一起演出203教室的奇蹟。
我們看這樣的電影,領受西方世界的文明,禮敬他們如此地尊重一個人。反之,當我們看中國、看台灣的時候,又會看見什麼呢?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當教育沒有因材施教…

(05-27-2013 一綸)
「教育除了應提供足夠的多元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建立信心,還有一個很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是AQAdversity Quotient),亦即面對挫折的逆轉勝能力。AQ訓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遊戲、競賽、運動,在這些情境中,孩子一定會遇到挫折,但因為遊戲本身的好玩和刺激,可以帶來誘因,讓孩子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以求更好的表現、過關斬將。電玩,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但許多父母親只是一味地禁止,不懂得利用這個情境去引導,白白失去親子間互動交流的機會。」
最近,師的開示,都有談到華人文化的特質,讓人耳目一新、眼界大開。聽了,才知我們從小都是這樣被灌輸長大。

《義光》的禮拜過程

(2013-05-27衣穎)
常常搭車遇到李律師,另一方面是是每次邀約而且每次都從包包裡拿出福音宣傳品邀我去義光教會。
關於最近司改會的志工團事務,我也想請問李勝雄律師我可以怎樣與邱案同案被告吳淑貞聯繫,互動內容為何會更貼切。
因為義光的禮拜,我看到週報與耕心週刊。這部分的確都需要人力與時間來投入。我在想開班授課師負責授課,那類似這樣的文字記載或者文宣,若僅是一張紙,那可由沒帶班者來試著編寫嗎?
另外,我看到禮拜過程整體就具足普世價值與靈修,像極了聖脈的三饒益!

不入流的雞同鴨講

(05-27-2013 一心)
飯前合掌禱告:願在每一個小處,感覺神聖,不要輕慢、失神,因為,每一個當下,都很重要!
就在禱告的時候,想起昨天身口意的漏;法會前,一止問:「要不要我幫忙伴奏?」沒料到她會問這個問題,因為,我之所以提早來,就是想跟她排練,我也以為我們是這樣安排的。心想:她這樣問,會不會是因為她不想伴奏?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華人倫理的政治力污染

(05-26-2013一三)
聽完今天的開示,才發現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喜歡談政治的華人,其兩性關係在開展之前,便早已經承受嚴重的政治力污染。華人眼中天經地義的倫理,原本就是儒生設計給帝王愚民用的。
根深蒂固在每一層關係裡的是三綱君臣、父子、夫婦。就位階而言,君臣綱最高,夫婦綱最低,換句話說,在華人的家族裡,子女婚前、婚後都必須聽從父母的管教,必要時,還必須移孝作忠,效忠朝廷。
三綱在華人的結婚儀式中最為明顯,因為沒有信仰,所以婚姻的誓約不是對天對地對上帝,而是邀請主婚人、證婚人來見證。主婚人是父母,證婚人不是長官就是老闆,而最有面子的就是請到總統來證婚。如果面子不夠大、請不到長官,也會想盡辦法買一些大官具名的喜幛掛在禮堂,大家忙著顧面子、擺場面,忙著展示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至於結婚立約的神聖性,一點兒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