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余杰信仰的愛

(06-23-2014 一綸)
抽空閱讀余杰的新作中國教父習近平,只看了一點序文,就必須停下去處理其它的事了。但短短的一些文字,卻在我內心起了很大的震盪。很欣賞他對人事物的觀察、洞見,以及用生命捍衛普世價值的意志和勇氣。
余杰,在2004年,因為和劉曉波等人共同起草中國人權報告,被中共當局列為黑名單,禁止他在中國內地發表作品。但是,他仍然在香港、台灣、北美等地發表文章。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余杰竟被非法軟禁了好幾個月,還遭到黑頭套綁架及酷刑折磨。終於在2012年,他攜帶妻兒離開中國,獲得美國政府的政治庇護。

遊日本回頭看台灣

(06-23-2014一湛)
初次遊日本4日行,看到他們的管理良善,街道乾淨整齊幾乎看不到垃圾,公共工程品質很好,每一條馬路都很平整,完全看不到補丁,每個人都很敬業,不管有沒有消費,服務品質都是一流的,每個人都很樂意幫忙外來訪客。
他們用了很多以工代賑的清潔工,隨時維護市容,放眼望去都是整潔舒適,廁所永遠是乾的,馬桶是溫暖的,有音樂有沖洗設備,大家都很愛惜很會維護。
日本一般薪資是台灣的三倍,物價不到二倍,只要有工作,要過安定生活不是太大問題。大阪的房價不到新北市一半,居住品質明顯高很多,他們知道自己的資源不多,所以都很珍惜,盡量做到精緻好用不浪費,這樣的精神貫徹到所有的食衣住行育樂。

《來自紅花坂》的信仰

(2014-06-23宥娟)
上午寫完日記之後,原想寫下周六電影欣賞的心得,但《來自紅花坂》這一部電影故事清新得讓我不知如何下筆,彷彿透過網路上的影片介紹就把話都說完了
我想了很久之後,還是先放下,傍晚工作結束後,繼續尋思,未果。最後決定看第三次。這一次終於看懂了這一部學生電影的可貴之處。
少女,為何妳把旗升起
讓思念寄託早風
像那方呼喚
對著偶然相遇的烏鴉
少女,今日也是紅白色的
以藍色點綴的旗在翻動……

從大稻埕到漁人碼頭

(06-23-2014 一心)
前天的成員,有一位中文很好的美國朋友,有小學生、高中應屆畢業生、大學生,有三位八、九十歲高齡的長輩,有國、高中和大學老師,有家庭主婦,有不同行業的上班族,有藝術工作者,有聖脈志工
等到時間差不多,我就問大家:為什麼今天的活動不叫「淡水半日遊」或「古蹟趴趴走」呢?
因為,我們是生命教育協會,不是旅行社,希望提供給大家的,是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
請大家先閉上眼睛半分鐘,去感覺一下周遭的氣氛。然後問大家氣氛如何?
有人說:「風好涼,蠻舒服的。」
再問:「可以感覺到一百多年前的這裡,是什麼樣的氣氛嗎?」
有人說:「更熱鬧!」
問到贊元,他說:「不知道耶!」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先民口中的「一口氣」

(06-22-2014一寂)
「第一等國民的所思所想所做是什麼?」
坦白說,我有點陌生,沒辦法想像,又不喜歡變成口號式的宣講,講得不夠具體踏實,我的心都是虛的。沒關係,就先從馬偕、先從「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一生的歡喜攏在此」開始,這是今天課程的重點之一。
下午的海洋想,我用兩則俚語做開場:
「少年仔,來討海,是為著魚?還是為著海?」
「為著魚,是生活,為著海,是心情。」
「少年仔,生活,是為著一口飯,還是為著一口氣?」
講著講著,我對文字的理解與想像,就這樣打開了。

克制食物誘惑?

(06-22-2014一止)
恩雅問,她總是經不起食物誘惑,吃的肚子漲漲又不喜歡,如何克制?
記得師說戒菸酒,要先懂菸酒,菸抽到第幾口味道最好,酒喝到第幾口味道最好,細細品味斟酌,就會知量。
經濟學有一個基本概念,叫「邊際效益遞減法則」,講投入的資源到達某一飽和點後,其後的生產比例會減少。這個概念用在菸酒,就是菸抽到第幾口味道開始變質,酒喝到第幾口味道開始變差。
對美食也是如此。享用美食一定不能緊張,需要全身非常放鬆,放鬆的受用才能知到其中滋味。之所以變成欲望,出在進食的時候沒有放鬆的受用,結果吃是為了消除緊張,就得不到真正的享受。

暫別


(2014-06-22沐沐)
溶入身體
身體
睡在自孵的泡泡裡
螢火追逐音樂
字句牽引色彩
葉子若不情願
枝椏何忍翻轉孤獨
路程到底有幾種遙遠
穿繭的腳趾

蠢蠢
踴躍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離亂年代的真與假

(2014-06-20 宥娟)
信仰對生命產生的作用,以及放鬆對身心提供的力量和可貴,很多人確實無法理解,但法是無所求的信息,沒有一定要怎樣。
人要回到法回到自然,有時似乎真的很難喔?寧願與自己不單純的亂想糾纏不休,也不敢相信我可以擁有自由。但其實,只要放下,當下就能擁有自由。畢竟世間除了真與自然,無一物可要、無一人可得,
心裡一直糾葛著許多雜念欲理還亂,晚上禮佛時我不斷祈禱,要醒來,要打直脊椎,無論如何都要活得正直!不可以被擊垮!不可以屈服在魔鬼的手中!
靜坐中,感受著身體,專心地與生命同在
醒來後,躺在床上,心裡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刪除記憶?把一切都歸零?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我的國小老師洪天宇

(06-19-2014 怡文)
前二天,在朋友的網站上,看到了上面這個影片。
內心真的有些激動,因為,影片中這個台灣的當代藝術家,正是我的國小老師,自從國小畢業後,聽說老師也調離了我們學校,為了追求他愛的大自然,好像調到了較山上的學校,這中間,我也試著用網路,來搜尋這個老師,真的是拜現在科技之賜,就這樣讓我再見到這個老師,了解他當初帶領我們的那顆愛台灣的心,反應在他的創作上,見到他的說話方式,真的又讓我瞬間回到了從前。
國小時期,因為我們班是個調皮搗蛋班,所以到了5年級,面臨沒有老師願意來帶我們的窘境。剛好有個年輕小伙子,初生之犢來我們學校任教,學校很自然的把這樣的班級,交給這甫出社會,對教育充滿著熱切期待的小伙子。

他給我「傳教職業病」的印象

(06-19-2014 一心)
住社區六年來,在公車上認識了很多人,跟某些人的友誼可能深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但也有些人,就永遠止於車上的簡短對談。
有一天出門,碰到一位僅只於車上對話的鄰居,上回聊過天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為他總給我一種「傳教職業病」的印象,不論說什麼他都要連到聖經,然後,像是在講課一樣、論述一番,所以,我並不是很想要跟他說話。
這一回仍是客氣地打打招呼,各自坐下。
下了公車,我們剛好都要去坐捷運,一起等紅燈,肩並肩走著。我心想,最近在練習用「公民常識」對話,難道,同樣身為台灣人,住在同一個社區裡,我竟然找不到可以切入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