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先民口中的「一口氣」

(06-22-2014一寂)
「第一等國民的所思所想所做是什麼?」
坦白說,我有點陌生,沒辦法想像,又不喜歡變成口號式的宣講,講得不夠具體踏實,我的心都是虛的。沒關係,就先從馬偕、先從「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一生的歡喜攏在此」開始,這是今天課程的重點之一。
下午的海洋想,我用兩則俚語做開場:
「少年仔,來討海,是為著魚?還是為著海?」
「為著魚,是生活,為著海,是心情。」
「少年仔,生活,是為著一口飯,還是為著一口氣?」
講著講著,我對文字的理解與想像,就這樣打開了。

先民的智慧,親近大海,是親近大海的的無垠、寬廣與包容,「看著海、心著開」。俚俗台語的「一口氣」,絕對不是「意氣用事」,那樣的呼吸,淺薄急促志短;先民口中的「一口氣」,是連天接地,是尊嚴第一。
在雨中,我講得很開心,我探觸到古人的心意。
船艙是個動態的環境,外面的景觀不斷地變動,雨勢時疏時密,船艙裡的學員注意力隨時會被牽引,加上音響只能用小蜜蜂,擴音效果有限...,諸多因素,我的身心無法全然融入,無法配合因緣隨時連結地景地貌,做更深入的連結引導。我只能伺機而動,先安穩身心,放掉暫定的講綱。不夠好,就不登場。
牛津學堂前的廣場,是一個安靜的空間,大家很單純的準備接收訊息,如同我所熟悉的上課環境,我比較能夠把自己融入馬偕的生命裡,完整表述我所認識的馬偕,我的感動。
        我相信深情會傳染,我相信我的感動會對世間有所觸動,就如同師的情感深深印在我心底,就如同師的視野高度隱隱約約牽動著弟子一般。
小組分享時,大家的話都很少,先慢慢醞釀,不一定要發表很多,留白也很好。利用剩下一點時間,邀請大家靜下心來,回來身體、感覺呼吸、感覺輕風吹拂皮膚、聽聽蟬鳴....
突然間,我的話頭參通了,內心有點小小的明白,「這就是第一等國民第一等人的生命品質」,「我的情深,我的心靜,我的生活生命裡,隨時有地水火風,我與自然相知相惜」,「我的心連結著古往今來的最真最美,佛陀、耶穌、彼得、馬偕...隨時在我心底」,「馬偕如果活在今日,他的關懷是什麼?...
離開牛津學堂時,瑋玲跑來跟我說,「我已經很久沒有聽蟬鳴,很安靜的聽」,我笑笑沒有說話。
贊元一湛在北科大的學生,帶了女友來參加活動,才發現女友剛好是渼娟北護學生,他們倆人一直緊緊的跟在我身邊,「可以聽到很多歷史故事,都沒有聽過。」
他們讓我想起師的叮嚀,「要帶出法味,要有隨師行的味道,學員很喜歡跟著你,因為可以親近法,因為你是法身。」
什麼是法味?
很深的情、不同的視野、格局、生命中永遠的喜心、信心與蓄勢待發,與我接近,生命可以洗滌更新,可以莊嚴。
以此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