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從八分之一的好開始

(10-23-2012 亭伶)

「什麼是做自己的最真最美最好,但是沒有壓力?」
「就是嘟嘟好的意思,譬如每一次說話的口氣、眼神、表情、姿勢都好一點,不用好太多,八分之一的好,只有自己知道,對方沒有感覺,如果對方覺得你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那就是你一下子變得太好了,他會不習慣,或是覺得你怎麼下次又變得不好了,不用一下子變太好。」
「如果習慣自責怎麼辦?」
「那就每次自責少一點。凡事都是好一點點,知量,人的問題就是起伏很大,大起大落,像期貨買賣,我們可以一次好一點點,穩健投資。」
曾聽人說過:見善莫貪、見好就收,總不是很明白,ㄜ,原來,人看到好就會想抓住那個好,留住那個好,好變成了自己投射的對象,導向的目標,如此,壓力來了,用力來了,身心又緊起來,失去了自然。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把自己準備好

(10-21-2012 亭伶)

師分享年少時候,父親期待很多,師回父親一句「管我那麼多幹嘛,你要養兒防老啊!」惹得父親淚漣漣,嚇得師趕快跪下來,卻冷不防一根棍子抽過來,師拔腿往外逃…
「我從小就很像哪吒,非常叛逆,不是像現在的電音三太子只是左搖右晃,我是真的跟父親說我的骨還你、肉還你…」
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裡,淚湧了出來,好像看到小時候那顆桀傲不遜的心,那種叛逆自己也莫名所以,無意冒犯任何人,卻總是被錯讀誤解,相信當師對父親說出骨肉剔還時,心是很痛的。
「嘸咁裡底有咁,咁裡底有嘸咁」,是靈魂深處所渴望的歸零,渴望回歸到父母出生前的本然狀態,不是不愛了,是不希望自然的本心,牽扯壓抑於情愛倫理的框框之中,失去了至純至性。唯有如此,才有空間和機會,去了解、去找到什麼是最真最美最好的自己;才能真正不辜負對方、不辜負自己,以最自然的關係還諸於天地。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從無奈轉成熱烈

(10-20-2012一湛)
今天上課時問學生:如果有時間有能力,你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嗎?全班幾乎都舉手了(相信只要有能量大家都很願意付出的),只有一位沒舉手。問他為什麼不願意?他說:自己造業自己擔,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用幫助他。
我說:你很在意公平喔!如果不公平是來自於人為、制度的不公平,那是否要先改變,然後每個人在公平的法治下,負起該負的責任,這時候再來看是可憐還是可恨,是不是會比較清楚,很多人的可憐是「制度」所造成並不是他的「懈怠或不認真」,即便是懈怠或不認真,我也相信那不是他的本意,所謂幫助是幫助他站起來幫助他有平等受用資源的機會,如果我們處在他的處境會希望社會如何回應呢?學生說他沒有想到這些角度。
另一學生說:我們現在根本不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到處充滿了不公、充滿了特權。當下民調,全班竟然沒有一個人認為我們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國家,大家都有點洩氣。從這個地方開始談世間的苦難跟體制不公的關係。

點燃生命的熱情

(10-20-2012 宥娟)

面對自己的困難和缺點,一再咀嚼:「宥娟說話太快,密度太高,不懂得傾聽,所以常常答非所問。」「當情緒來的時候,像被魔附身一樣。」以上,是過去的我。
感恩師,當善知識深邃的雙眼看著,說:「信,是相信我可以有的最真最善最美和最自然;望,是嚮往;愛,是執行。」
今回想起來,是善知識臉上充滿篤定的神情打進了我當時意識和淚眼模糊的神智裡。於是,當我再次確認「最真最善最美」的「信」,慈悲喜捨開始真正從抽象概念變成了具體的情感和行為,轉換著總是落入過去迴圈的頑固習性。
過去,是「對號入座」的座位,承載著生命,接受它曾經在我的生命旅程中存在過,感謝這一張車票曾經帶我看見的風景。
無論是好是壞,在該下車的時候,就得下車,不然我永遠就到不了我要去的目的地。離開我所曾經表現出來的過去,現在我想要打一張叫做慈悲喜捨的車票,祈請上天帶我往信望愛的世界,常住平安寧靜與祥和。
說到了眼神,我忽然想起過去的銷售經驗。

感恩小精靈的撒嬌

(10-20-2012春櫻)

一連五天上班,身心有緊。加上右腳的不適,有警覺到身心電池的蓄航力已經不足了。做定課、做定課,來充電,守護身心的小精靈,一直在呼喚。
今天是週末,心情放鬆,上班火車上的觀呼吸,一直有感覺到清新的呼、吸。雖然車上有好多同學,由老師領著去戶外教學,談笑聲,經過呼吸流入全身,按摩了全身。每一個聲波,都是喜心流動,全身用最由衷的寂靜心迴向。下車時,感覺到能量有補充了三分之一,開心去上班了。
剛進辦公室,同事就拿著訂單來請問問題,「請幫忙,在聯絡客戶時,問客戶的住家電話。因為客戶有時聽不到手機聲音,需要撥家電,有利於聯絡客戶,方便送收工作的完成。」 回答:「好,謝謝你的提醒!」 感覺到彼此尊重,都願意把工作做好的心,很美。
業務單位,有去澎湖出外埠行銷。銷售績效不錯,昨天已經先把聯絡的前置工作做好,今天要交由另一位同事,做打包郵寄的工作。因為有事先安排好,一位送收留下來幫忙打包,並且幫忙整理訂單事情。有感覺到同事間的互動,今天都很流動、放鬆。彼此互相分擔了工作,不會勞逸不均,不會有人工作量太多、有人工作量太輕,辦公室的氣場,因此流露著鬆,每一個人都是微笑。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把腳下的書抽走

(10-19-2012 宥娟)

做為最美的情緒,慈悲喜捨究竟是如何的一種風貌?
仔細地回顧了一番,感覺從未如這十幾天以來,與善知識,與一寂的多次互動,所感受到的深刻體驗。就像是韻雅說的:「以前師回台灣,我只能說是感染著大家喜悅和溫暖的氣氛,不太知道如何受用善知識的智慧,這次與善知識親近的感覺很不一樣,每次心中都有好多問題想問師,那學習心是很自然的。」觸境因為有善知識親身的身口意校正,從親近善知識、感受善知識身口意的迴向,真的有很大的力量!
在善知識的每一個眼神、表情、動作、話語當中,感受善知識對弟子、對世間無窮的愛化作生活點滴如呼吸一般自然!
慈是釋放正能量,悲是轉化負能量,喜是吸收正能量,捨是淨化能量 
從每一個當下開始,一寂說:「法要用在關鍵的時刻」,任何時刻,能不能接納自己的缺點?能不能看見並欣賞自己的最真和最美?能不能喜心看待每一個外在的觸境?並且看到每一個人的本心都是對愛的嚮往?
能不能嚮往真善美,嚮往無所求的自然?

風動還是幡動

(10-19-2012一寂)

靜坐時,腦中念頭起伏,身心在波動中,知道那是生命在醞釀,醞釀著如何跟世間結緣,當下的鍛鍊:「我的心,住在呼吸上,停在呼吸上。」
知道在呼吸,呼吸的感覺很微弱,看不到出與入,「能不能心更細?」,一個指令(或方向),身體還很粗糙,心卻細了,看到可以更綿密的跟著呼吸,緊緊的貼著,彷彿在粗糙的石壁裡,有根纖細的絲線,細細地流動著。
給自己一個功課上街一小時,無所求的觸世間,尋伺著托缽的機會或靈感。
東門捷運站,五號出口,三位房地產廣告宣傳員分別佔據三方,分送著宣傳單,結果,大家都避免經過這個區域,或匆匆走過,大概是不想被侵犯吧(當業務員拿著宣傳單靠過來時,雖然是面帶微笑,還是有可能有些尷尬)?
路口的另一邊,也有兩位宣傳,分送的是指壓按摩。
繞了幾圈後,才發現,原來永康街與信義路口交接處,人潮湧現,是兵家(業務宣傳)必爭之地,一組行動都在兩人以上,讓來往行人無所遁逃。
不過,佔據路口的廣告宣傳員,他們是唯一會跟我點頭微笑回禮的。

我又活過來了

(10-19-2012一無)

早上醒來,原來是被發熱的身體喚醒過來。自從十年前,身體開始進入呼吸之流的調整後,每逢中夜時分,身體就開始自動的聚集能量,這也許是因為定課讓睡眠品質改善的關係,也許是因為想蘊得到法的沉澱的關係,這也許是呼吸讓身心回到自然的關係,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因為回到親教師所教導的法,所得到的禮物。
尤其是在秋冬之際,這份禮物,不但讓自己不再怕冷,也讓我更加相信,放鬆與放下「對身體的依賴」,才能讓身體發揮生命正常的功能,提供我們使用。
正知動作的起床,上廁所,下樓梯,每一步都看到無常的變化,也看到無常之苦,這個苦,真的不是我的,也非我能,安住無常的知見中,外觸六境,只會讓自己更加瞭解,「依賴我我所,只會更苦,更加讓六神無主」。讓自己轉向,依賴法(善知識),依賴慈悲喜捨,只有這條路,能讓生命永續經營,發光發亮。
一上座,先打直脊椎,幾個呼吸下來,身體找到中心線的支點,再讓頭坐落到大椎,到腰際。突然之間,一股辛酸痛楚,從身體左輪筋脈竄起,從未有過的體驗,今早靜坐中發生了。

我們公司的笑聲

(10-19-2012靜芳)

   同心同事,真的是一家公司最寶貝的資產和能量、競爭力,沒什麼東西比得過同心同事的。
          話說,最近公司趕著一批從夏禪就一直開發到這週才完成的「大」產品,真的是很大,和我一樣高,160公分,這麼大的產品要很大的機台,我們家沒有,於是前二個工程委外加工,委外的時候,因為不是自己的公司,對方三拖四延的,模具更是在生產過程中有問題,連模具廠都無法好好配合,已經量過機台尺吋,模具廠還做得比機台高。
          原本週一委外廠才能排上線,但是我們家阿卿伯以他那高超的公關手法,說服了委外廠,星期六加班上線。星期二開始回到自家工廠加工,全公司上上下下各自分工,有的處理新產品,有的則分擔原本排定的工作,沒有人說「工作變多」,都很認真的在工作,雖然很趕,但是奇怪哦,出現在廠內的都是開心的談笑聲。
          因為產品很開,在包裝時又要小心不可以弄傷;因為很貴,所以用氣泡袋裝,裝的時候,壓到氣泡袋大家都會開心的說:又在玩了、又在玩了、哈哈哈,破了哦?我比你快哦!我找到方法了,在工作的過程中,同事都會自己去找尋提高效能的最好方法,沒有人說誰的方法好,誰的方法不好,有的只是提供自己想到,對方要不要接受是對方的事,大家互相學習。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沒有圍牆的學校

(10-18-2012 一心)

「我喜歡在人的眼睛裡尋找靈魂,我也認為,每個人應該都是這樣。」什麼是靈魂?就是生命中最精華的東西吧。
一年級的親教師,透過大他五歲的畫家表哥,認識了哲學。當時意氣風發、又有點臭屁的表哥,談著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吸引他的倒不是內容,而是表哥眼眸裏散發出深邃的光,那是在其他大人身上,遍不著的。
親教師說:「孩子,是從大人的眼神閃露出的光芒,建立價值觀的。」當時的他心想:那裡頭,一定有值得投入的東西。於是,開始進入哲學的殿堂,常去逛舊書攤,在舊書攤發現了宗教的奧義與修行經典,一頭栽了進去,找到了這輩子的最愛。
雖然,求學時期的親教師,對生物學也很有興趣,但總覺得,這些世間知識,不缺他一個。父母希望他當醫生,把他買的哲學與修行的書藏起來,卻絲毫阻止不了那股對宗教與修行的熱情。短暫做過其他職業,但覺得最有意義的,還是傳法。
親教師說:「也曾經試過找修行的指導師,但是,沒有一位老師,可以完全接受我做最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