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09-13-2011一心)

昨天等直銷的話題告一段落,我開始了另一個關於明年選舉的話題,我帶著微笑,先對著弟弟的女友說:「我想來調查一下明年的總統大選,妳想選誰,我很有興趣知道大家的想法。」她說:「我應該不會去投票吧!」我:「真的嗎?」她:「是啊,還要回去桃園,很麻煩。我覺得誰選上都不重要,我還是照樣過我的生活,對我沒有什麼影響。」
我沒有預料會聽到這樣的答案,胸口,像是被一把刀猛地刺穿了,胸發燙,臉發涼,頭腦暫時當機了。當她肯定地說「政治跟我的生活完全沒有關係」的時候,這個我在平常狀況下可以冷靜作答的題目,我居然辭窮,只能自言自語地說:「政治跟妳的生活沒有關係,好有趣的看法喔!」
事後回想,其實,我只要問:台灣如果發生了像核島一樣的災變,妳可以照樣過妳的生活嗎?如果妳的家人和徐自強一樣莫名其妙地被判了死刑,打了11年的官司,妳可以照樣過妳的生活嗎?如果,妳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家,突然被政府強行徵收,妳被迫遷離,妳可以照樣過妳的生活嗎?

先知先覺的生命

 (09-12-2011季菁)
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看到網站上參觀過鄭南榕紀念館的描述,心中升起種種感動。
想起之前曾看過施寄青老師的一本書,借她們自家的例子,說父親將她們家人接到台灣之後,就又潛回大陸,繼續與中共作戰,最後音訊全無,弄得她們一家徬徨無依,生活困窘。母親更因終日哀怨恐慌,而導致精神有問題。讓老師感慨,男人去做烈士或英雄,他的眷屬卻下場淒慘。也想起林覺民的妻子-意映,在林覺民就義之後,就抑鬱而死。
還有蔣碧玉因先生鐘浩東辦報,而被箝制言論自由的國民黨抓去槍斃。系出名門的她因為身分敏感的關係,必須淪落去擺攤維生。
葉菊蘭女士身上,我沒有看到她因先生的犧牲而變得可憐。雖然她也經歷了極大的創痛,但她後來站了起來,參選立委,又擔任交通部長,繼續完成先生遺願。我想除了是因為葉女士本身的堅強,所以鄭南榕可以「交給她自己看著辦」,完全的相信葉菊蘭女士可以好好的活著。

愈讀愈像朝聖

(09-12-2011一虹)
WARC《阿克拉信仰告白經濟與生態公義協約》。
逐條讀著,用來檢視台灣政治經濟的不平等待遇,愈讀愈發現,這些條律比摩西十戒還精彩可期,因與人民生存條件基本權利息息相關,基於保護人民免於受苦而必須採取行動,竟然是耶穌的主張!這也就是少數極權國家迫害宗教活動的理由吧?想必會與政治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形成對立,而被栽贜揹上「反政府、叛亂」之罪名,讓人民恐懼而遠離信仰的活動。
用柔軟心來讀,愈讀愈像朝聖,讓我在當今台灣政經發展的不公不義中,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18條,「大地和其中的一切都屬於上主;世界和世上的居民也屬於他」(詩241。我們害怕被霸權政府所宰制,等待主,請您來領養我們。
20條,在裡面貧窮者和邊緣人是優先的夥伴,並呼召我們將對「我們當中最微小的」所行的公義放在社群生活的中心(太2540)。自從發現那最弱小、最需要幫助的人(江國慶、徐自強、邱和順…),我的生命再也離不開,他們就是我的瞳孔,幫助我收縮所有一切渙散,讓光進入身體帶來新生力量。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因著對世間苦難的關注

(09-12--2011一護)
葯石間,開心地分享多采多姿的附中生活,感覺他非常喜歡這個學校,非常滿意他的高中生活,搭著「開心」的順風車,聊起我看到的「師大附中學生法庭參觀」的事…。
說:我們學校也有ㄟ,可是,是社會組的才有。耳觸,感覺有些遺憾,「法治教育」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不應該分社會組、自然組才是…。既然沒有,就要靠我們每一個人,把握每一個因緣,將訊息傳播出去。
趁機跟忌談鄭南榕也談談案,他知道鄭南榕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對蘇案則沒什麼印象。再問他:聽過「424剌蔣案」嗎?他搖搖頭。建議忌,有機會可以上維基百科了解看看,這些跟我們息息相關,但主流媒體不會報導的事情,即使有報導,也是非常的有限,而且有很多的偏頗跟扭曲。我們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問題,我們對台灣的歷史都非常的陌生,看~台灣歷史上這麼重要的人事物,教科書上居然都沒有…。

我能夠做些什麼?

 (09-11-2011一護)
收到蘇案平反大隊電子報,最先吸引我注意的,是師大附中學生寫的法庭觀察記錄,其中有一篇這麼記錄著:「今天公民老師帶我們去參觀高等法院,懷著滿心的期待,和44班的同學,搭38路公車,開開心心地前往…。」
「…在法庭轉播的實況中,我聽見蘇建和對這件案子已經沒有怨恨,並且說「如果說謊,判我100個死刑我也接受…」,我還看見三人的辯護律師的忿忿不平,但我能體會他的心情,陪他們19年了,我想他不單只是基於一位律師的職責,更像是個爸爸希望孩子能夠恢復清白…。去旁聽蘇案之前,老師已經有給我們看過《島國殺人事件》這部紀錄片,那時我很驚訝,為什麼只憑著24元加上一些不足以當成證據的證據來定三個人的罪刑,讓我們不得不去省思是否台灣的司法「草菅人命」,是否因為一些警察、檢察官草率的辦事,而誤了三個人的一生,了解了蘇案的發展,我才知道台灣司法究竟有多少的弊端,而打了19年的蘇建和案,就是因為那時辦案的警察、檢察官不願意去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遲遲不能還三人清白,我相信一定可以被證明,而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人一定可以得到他們所要的清白,加油!」
讀著,我也跟著開心起來,竟然有如此寫實的一堂「法治教育課」,感覺對台灣的教育,重新燃起希望。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十年前的今天

   (09-11-2011一心)
中午十二點半,匆匆忙忙地出門教課,連續幾天未雨,日正當午,空氣裡有一股熾熱。坐上公車,體溫漸漸轉涼,開始構思今天的課程,心底有清楚的導向:要藉著這個機會來反省十年前的今天所發生的、震撼全球的事件。
從瑜珈課到這個反省之間的連結,就在於一個「苦」字~對於「苦」的深刻體驗,或者,可以說是「悲慈喜捨」四個字~無法對他人的苦沒有感覺之「悲」心,因而願意釋放正面能量之「慈」心,不斷吸收正向能量之「喜」心,以及不斷淨化能量之「捨」心。
一路上,體會著生命中無處不在的苦迫:烈日當頭的熾熱,如心最微細處的煩惱,一個眼神的漠然或無意間交會的尷尬迴避,折射出人我分別的疏離感,上下捷運車廂之匆忙推擠,惶恐不耐,一袋又一袋的名牌商品,大型廣告看板暗示的種種訊息,驅使著我們盲目填充、抓取、跟隨,以滿足這個有如餓鬼道的肚腸,而忘失了活著真正的意義,生命的尊嚴。
踏入教室前,清清楚楚地感覺到,我正與所有人一樣、浸泡在這個無始劫來的苦裡,這給了我一個立足點,給了我方向,我知道,我們可以從這個位置一起出發,穿越苦的底層,然後,破水而出。每一刻,都可以是破水而出的體驗。

一上台就是天王天后

 (09-11-2011一虹)
一如上台如天王、天后
寫日記逾時,後又發現悠遊卡沒帶,一來一往耗費很多時間,抵師行館已開始1小時,之前跟師及同學斷線的想蘊不開心,也隨著氣氛流動起來。發現只要不判斷、接受各種情緒,心一定會開,也因為看到此出口而生信心。
聽同學分享或歌唱實在很享受,最苦的就是自己也要上台,卻不知要分享什麼,因此想蘊、情緒又來了!有如要作共修報告的痛苦(聞思不會動想蘊,報告觸境就會),發現我怕交際應酬,主因也是-怕自己「不會分享」。
同學會說我不會欣賞自己、看不到自己最美麗的心,但皆無濟於這顆堵塞的心。今晚奇妙的體驗來了!輪到我選唱一首「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雖然詞不熟,但是投入感情後,一切就順暢起來,少了批判的聲音,樂意分享我最近見聞,感覺愛在萌芽(跟師會心一笑)。

第一部榮耀原住民的電影

 (09-11-2011羅耀明)
我以朝聖的心情參與「賽德克巴萊」盛會。上集就在莫那魯道坐在太陽旗的升旗台下,仰望天空中結束,後面觀眾響起一陣掌聲,但這掌聲並沒有帶動前面的大多數人。我心裡是有想鼓掌的,為魏導與其所有工作團隊喝采;但,影片後段慘烈的殺戮影像,壓著我的胸口,讓我無法鼓掌。前排一群人仍坐著,我想我們仍沈浸在複雜的情緒裡,心裡還問著為什麼要出草?我們還需要靜一靜。
黑色的屏幕輪番上演白色的字幕,所有幕前幕後的工作團隊一一呈現,此時,賽德克的勇士們唱著高昂的動人歌聲,歡欣鼓舞地慶賀著「孩子們啊!看見彩虹了吧!」像是英勇的靈魂群起吆喝著世人,一起看看這段屬於我們的歷史,要記得這段歷史啊!是的,若非這部電影我沒有機會多瞭解他們。
出戰前,有一族的頭目不願意出軍,他說年輕人都失去生命了,那留下什麼?莫那魯道回答:「驕傲!」

今晚的師是明亮皎潔的圓月

 (09-11-2011坤山)
和同修們提前共度「中秋」;而今晚的師是明亮皎潔的圓月,高高的、溫柔的俯視著,無所不在的愛和我們一起。
擺滿一桌的水果、茶點、飲料,主角的月餅和柚子當然。一念是今晚的神秘嘉賓,被熱情歡迎歸隊。
沒有安排的節目演出,最自然又精彩:
一如的招牌自在表演打頭陣,是最佳開路先鋒;
一三字正腔圓的台語歌「為什麼」,恰如其分的哀怨,溫柔唱演,入木三分;
一恩有備而來,先解說、後演唱,為紀念震災海嘯五木 ひろし所唱的「街」,知道歌詞意涵,聽來感動加分。
一湛唱「搖嬰仔歌」,思想母親的感情。
韻雅簡要解說呂泉生創作「搖嬰仔歌」的由來;接著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同修一起唱合,一起將心打開。
一止唱「夜玫瑰」,請一地韻雅伴唱,和聲更有感情,伴舞活潑生動;
儀深教授的懷舊演唱,唱出廬山高山山水的情韻,很有味道;
一逸分享儀深教授早年關心台灣政局,在「遊覽車上當眾落淚」的小秘密,由小窺大,一切非偶然。
……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原住民精神的美

(09-10-2011一止)

早上公園經行與靜坐,靜坐時,在草坪上傳來都是一群年輕學子~呼喊耶穌,我愛你等的口號,一起讚美主歌頌主,之後耳邊一直傳來著背誦聖經的聲音,啊~主啊~我讚美你,不斷地讚美你,把我交到你的手上~主啊~…….下座後望著草坪上每個人拿著聖經各自找個地方,背誦著~聲音此起彼落~
下午與同學去參觀張大千的故居,國中開始學國畫,對張大千不陌生~同學從南部上來,提議要參觀他的故居,於是約了時間一起去,就位於外雙溪的一條巷子內,住在這個區域不到20戶,門禁森嚴,看來是官員住的地方,聽解說員說, 19788月完工,佔地578,建坪為222。位於外雙溪溪水雙分之處,由張大千親自設計興造雙層四合院建築,並搭配以中國式庭園。
一進門就看見一輛好大的車子,說是張大千使用的車子,好奇的問,張大千人高嗎?不高,通常他拿的柺杖都比他高~他畫畫的時後都還要站上矮凳子畫畫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