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無我後的起心動念

  (05-18-2011 渼娟) 
看到一賢日記中提到:與玲真同修一起對女兒的呼喚,戀愛是協力車,比腳踏車更難ㄋㄟ!如果另一方也不懂,就更難了」。「真正的愛,是沒有束縛的,對自己和對方都不是束縛。談到信,永遠相信,相信對方的善意,不是相信對方的壞習慣」。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疼痛曾是最大的恐懼 

 (05-17-2011一心) 
早上,去大安路教阿蘋尹潔的私人班,一出捷運,就遇到尹潔,邊走邊聊,她說最近身邊友人的孩子紛紛出生,彷彿是因為,大家覺得大環境不錯,敢生孩子了,我想起前晚跟一寂的對話,於是說,不同的圈子,對外在環境的感受,差異好像很大?她回說,對於他們做唱片的人來說,景氣算是復甦的,因為,大家紛紛往內地發展。我不禁問:你們對於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有什麼感覺?她說:是樂觀的,因為,交流比以前容易多了,比如說,她負責安排女歌手丁噹的來台活動,以前,申請來台很麻煩,現在,容易得多。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至情深澈的唯一

(05-13-2011一心) 
下午,和孟凱約在龍安國小對面巷子裡的「伊聖詩健康廚房/私房書櫃」,想起,永和展覽的地點、新生16,就在附近,順道經過,果然,永和在! 
簡潔的空間裡,有一幅幅從都市窗櫺偷來的「光-陰 與 肌-理」。

回到身體的自然

 
(05-13-2011
一心) 
阿眉的私人班第五堂課。 
阿眉的身體很緊,在鬆開之前,肌耐力訓練沒有太大幫助,打開覺知、重新找回身體自然的呼吸和動作模式,才是最要緊的,而最好的切入點,當然是呼吸。 
從屈膝仰躺開始,這是背部最貼近地面、脊椎最放鬆而且可延長的姿勢。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生命教育就是情義教育

 (05-09-2011一三)

接下了月底一日禪的籌畫。尋伺著:禪修,定淨身心,這一切所為何來,我們可以給出什麼?禪修與世間公義的關係是什麼?又如何跟認同台灣這塊土地結合在一起?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願意改變飲食習慣

 (05-08-2011一心) 
今天收看Youtube影片。台中榮總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醫師主講的「健康與防癌,如何能吃得高枕無憂。」

醫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中,學習到癌症的起因,免疫力是抗癌關鍵,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飲食來提高免疫力。

在動畫和投影片中,看到人體內微生物層次的世界,如此豐富、瑰麗,再聽聽數字:腸道裡,有15萬個細菌,血液中,有250~500億個免疫細胞,一釐米立方的空間,就可以含納100萬個癌細胞。我的身體真的就是眾生,真的不是「我」、「我的」啊。 

原來,人體內一百多種細胞都會變質為微小癌,但癌症可否形成的關鍵,在於「血管增生」這個步驟,癌細胞、就像正常細胞一樣,都有為自己尋找出路的本能,它會釋放出使血管增生的分子,讓血管生長、蔓延到其周圍、供給其養分。此步驟一但成功,癌細胞便開始滋長,並隨著血液到處流竄、著床。 

一個健康的身體,有淋巴球、巨噬細胞等精良的免疫部隊來負責擊潰、吞噬癌細胞,然而,一但免疫力下降,身體便會喪失自禦功能,對癌細胞束手無策。 

醫師說,免疫力下降,百分之九十九是由長期不正常的飲食累積造成的。尤其是飲食不當形成的酸性體質,和腸道維生態不平衡、太多害菌、太少益菌,而造成的慢性自我中毒。在台灣,癌症已成為國民健康的最大敵人,以一人每年14萬的治療費計算,支出已達每年100億,且不保證治癒,王醫師說,如此龐大的醫療和健保費是不必要的,只要我們願意改變飲食習慣。 

有趣的是,台灣近年來大量輸入和效仿的美式肉食文化,在美國,也是1920以後政策推廣而形成的現象。1914年,美國科學家實驗證明,肉食的老鼠比素食的老鼠長得又大又壯,於是,1915年,成立了推廣肉食的公益團體,牛排、漢堡、培根蛋的飲食習慣,才逐漸形成。當時政策的考量,真的是要讓人民長得又壯又大嗎?還是,另有不為人知的意圖。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聆聽身體的指引


(05-05-2011
一心)

早上是恩潔伊虹的私人班,第四堂課了,上課前,恩潔說很想吃個東西然後吃藥(中藥)再上課,因為,她的後頸還是又腫又痛,請她等一等,先上完瑜珈再說,給身體一個機會。



無臂小泰浩

 (05-05-2011一心) 
昨天看了韓國無臂泰浩Youtube影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發高燒的痛苦中,仍然以一顆無比柔軟、天真的心回應周圍的人(讓人想起一智老師),還有,他小小的腳掌嫺熟地打開櫃子,拿出一個乳液罐、轉開,用右腳大拇指沾起乳液,抹在左腳掌心,然後,照著鏡子、仔仔細細地用雙掌(腳)替自己上乳液,上完,他不忘撥撥頭髮,問旁人:好不好看?我看到一個萬丈光芒的小太陽,他的喜悅與愛直直穿透每個人的心底。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共鳴「腔」要有牆壁

 (05-04-2011一心) 
韻雅Scott練唱,韻雅再次提醒我,我大部份的共鳴位置在臉部,音量雖大,但音質比較扁,可以試著把共鳴腔往後移。

這是自己長久以來的侷限,一直試著揣摩,今天,聽到了「肌肉」和「不習慣」,突然很有感覺,整個背面的肌肉,包括頭顱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電影《12怒漢》裡的8號陪審員

(05-03-2011一三)

小組討論時,同修拋出一個問題~「公共議題跟修行有什麼關係?」 

從跟我沒關係到跟我有關係,此一打開的過程就是修行。對不公不義有感覺了、在乎了,就很自然想做點事。做什麼事?怎麼做?就是尋;找到得心應手的投入方式、反覆琢磨,就是伺;尋伺中,能量持續累積、喜樂升起;透過公共議題與世間分享所受用的法,交流更善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