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電影《12怒漢》裡的8號陪審員

(05-03-2011一三)

小組討論時,同修拋出一個問題~「公共議題跟修行有什麼關係?」 

從跟我沒關係到跟我有關係,此一打開的過程就是修行。對不公不義有感覺了、在乎了,就很自然想做點事。做什麼事?怎麼做?就是尋;找到得心應手的投入方式、反覆琢磨,就是伺;尋伺中,能量持續累積、喜樂升起;透過公共議題與世間分享所受用的法,交流更善巧了… 

說完以後,內心浮現一個覺受…這就是情感,一個既真實又自然的情感。

一脈拋出第二個問題~「公共議題有很多種,比方人們想到慈濟就想到緊急救濟…《聖脈》要如何幫自己定位?」 

《聖脈》就是電影《12怒漢》裡的8號陪審員。」 

答案有點奇特,也因此得到進一步說明的機會… 

「世間就像是一間供陪審員審議的會議室,各不相識的12名陪審員在有限的空間討論著某件公共議題,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著自己的偏見,也都盲目得看不見事實。 

 8號陪審員很單純,他只是問大家一個簡單卻發人省思的問題:「事關一個人的生死,難道連討論都不討論一下嗎?」 

 8號陪審員很在乎別人的苦難,也很在乎人云亦云背後的真相。因為在乎,所以好認真;他提供一個讓人眼睛發亮的視野,一個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眼光,但從不強求別人一定要同意;他只是由衷地呼喚,呼喚每一個人從「諍---害」的無明中醒轉過來…《聖脈》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今晚,看見了好多8號陪審員。反核行腳十年的文彬,迴向著熱情與堅毅的人格特質;歷史系畢業的一綸,看見所學獨缺《台灣史》,遂立志將其納入個人修行之中;坤山慷慨供養《台灣史》書籍,兩人所說、所做,只是因為深愛這塊土地與人民;在計程車裡,玲真善巧地對司機從天氣談到反核,散發的是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人道關懷;一寂從關心蔣渭水葬在何處,深情地刻畫著生命的張力與美感在這裡,政治不再是阻隔彼此情感的障礙,而是協助每個人找到內在最愛、最真與最嚮往的修行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