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共鳴「腔」要有牆壁

 (05-04-2011一心) 
韻雅Scott練唱,韻雅再次提醒我,我大部份的共鳴位置在臉部,音量雖大,但音質比較扁,可以試著把共鳴腔往後移。

這是自己長久以來的侷限,一直試著揣摩,今天,聽到了「肌肉」和「不習慣」,突然很有感覺,整個背面的肌肉,包括頭顱
和口腔內的後壁,都感覺到了聲音的振動,一旦有了振動的感覺,我就可以開始把背面的肌肉撐開,如一張偌大的船帆,攬住風,然後,下腹部穩穩地、均勻地往內推擠,聲音就出來了!下腹丹田和身體背面,好像兩張鼓皮,背面的皮撐緊了,正面的皮就可以彈性控制音量。

過去,我的下巴、喉嚨、胸口是緊的,所以,共鳴部位只限於胸部以上。後來,我雖然學會放鬆下巴、喉嚨,拉長中心線,但是,卻因為背後沒有支撐力,很容易就跑回喉嚨發音。今天,體驗到,共鳴「腔」要有牆壁啊,而牆壁,就是核心肌肉群的支撐。

有了這個體會,好像在聲音的世界裡發現了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