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無我後的起心動念

  (05-18-2011 渼娟) 
看到一賢日記中提到:與玲真同修一起對女兒的呼喚,戀愛是協力車,比腳踏車更難ㄋㄟ!如果另一方也不懂,就更難了」。「真正的愛,是沒有束縛的,對自己和對方都不是束縛。談到信,永遠相信,相信對方的善意,不是相信對方的壞習慣」。

       渼娟對這段文字深深地被感動,台灣的教育,很多在學校學不到,老師也沒教,有的家長也避談,如果是單親、或隔代教養,那更是雪上加霜,好多的坑洞,只能碰到了,硬著頭皮面對,很多在孩子小的時候,注意力幾乎被灌輸在成績與讀書上面,對於情緒管理、禮貌教育、美感素養、都不大重視,社會新聞不斷上演老師的體罰,出於善意,是希望孩子能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太多的自以為是,認為「打、罵、責備、嚴苛」才能調教出新世代的優秀新銳。

       一個人騎腳踏車,學會了,永遠都會;但騎協力車,比騎腳踏車更難了!我們的教育似乎只讓孩子學習放手一博,獨立走出一條道路,雖此路也將是成就一生的希望之路,但若是在孩子年紀小時,及培養二人、三人、親子、家人、同學、朋友、小組、團隊,公司、集團、企業、國家每個人每天獨自騎單車外,也有很多的機會和家人、朋友騎著協力車,一起環遊世界(環遊生活),就好像不是只有獨奏,它能重奏、室內樂、管絃樂團等。

當一個人獨奏時,所有的光環掌聲全聚焦在獨奏家身上,很亮眼;當三人、四人一起演奏,就不是Solo那樣的表現手法了,它是一種尊重、一種欣賞、一種謙虛、一種協調、一起互補才能萃取出和諧的美聲,管絃樂團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沒有自我的存在,但「我」的基本功,在還沒入管弦樂團練習前,就隨時備妥能量,一上陣,聽著指揮的口令,完全聽信指揮,完全把自我交出,只有不斷地協力、協和共創當下多數人的感動樂章,無我後的起心動念,反而更變得有張力、更有動感、更有彈性、空間十足、可緊可鬆。只因為眾生創造的奇蹟,肯定感動世間。

     騎協力車,就是先把自己顧好,然後把愛推展在另一人身上,愛是『投其所好』(成全他的最真與最嚮往),而非『給己所要』。對方少、我能補,且當對方緊、我需鬆。一段旋律也要能有適合此段旋律的好伴奏,不僅是和聲適合、伴奏型態也很重要,不是隨便湊合。每個人都能創作、但也能編曲的話,重心思索每一聲部的音域高低、音質特色、樂句起伏、調性色彩、表情記號記載等,重新再創曲風新生命,太多的生活觸境就像騎協力車一樣,就像旋律與伴奏的關係,就像孩子跟母親一樣,到處充滿愛與信,相信每個人都想要和人沒有距離,面對境界時都想要正面看待。像騎協力車的夥伴一起學習、一起取不同的角度,天天都在騎,天天體驗收縮和膨脹,把充滿愛心,內心無比寂靜當成是我們騎協力車迎面而來的微風一樣。

風無色無味與無形,卻隱藏許多的境界與苦澀;心是清淨,微風就是滿山遍野的花;心是緊縮的,逆風則是一道魔說的牆壁,常常帶著逆風騎協力車,儘管面對堅硬無情的牆壁,相信接受境界,境界一定能轉化成花苞、給它養分,終能開花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