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備課的用心程度

 (01-01-2012一三)
       不到四點,出坡事宜幾已完成,原因是同修們都已熟悉環境與流程,只要沒有學員長的造作與干擾,大家都會順勢地流動起來。
回程車上與同修們聊了一下定課引導的要領,也看見了現今定課引導所呈現的不足之處。法的推廣,需要在這個地方多下苦心
無論是經行或是禮佛,意動身動或配合呼吸而動,正是聖脈定課和瑜珈的區別所在。瑜珈講究筋骨脈絡,聖脈講究調身、調息與調心,就引導技巧而言,引導人本身是否受用與內化,將決定學員們的領受程度。
有同修喜歡將法語硬套在定課中。例如,四步經行,就配上慈悲喜捨、地水火風;三步經行,就配上無常、苦、無我,如此硬塞進去的法語,往往很難在動作中呈現法義精要,學員更難以在小小動作中轉換不同的法義。引導人或許將法語運用得非常流利,並在短短的30分鐘裡,分享了各式各樣簡短的法語,例如:接天接地、世間在裡面、真正的愛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卻忽略了被引導人的是否能夠在動作中消化。
實際體驗與開場暖身的時間配當需要拿捏得宜。開場不宜過長,好的開場呼喚也不需很長的篇幅,過往,花了很長的時間練習三分鐘的共修報告,此刻就是派上用場的大好時機。過程中的呼喚亦需結合動作,一個提醒、一句簡單易懂的法語,在先經過自己的語言詮釋後,再於最恰當的時機點出。法的提醒不需要多,種類也不宜龐雜,或許只需要一兩個,只要前言後語相互連貫,相信就會烙印在學員的心中。
當引導者受用所引導的定課時,必定會進入集體定課之流。無論是說話聲音的大小、抑揚頓挫、語默、字距長短,一定是先讓自己有入流感覺,然後再看看學員們是否也跟著入流。必要時,因應現狀做些調整,甚至必須截斷眾流,先停止動作、保持立禪,然後再重新起步。無論如何,體驗內容一定是領會簡易,或有技巧地以法器來輔佐引領,也不失為省力之選擇。呼喚不離體驗,體驗不離呼喚,兩者相輔相成,才有可能利益眾生。這一切,都和備課的用心程度息息相關。
很喜歡聆聽師的開示,不只是喜愛師開示的內容,更是學習師引導的絕佳機會。但願有一天,我們都能成為師的分身,也相信一定會有這麼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