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找到身心息的正確關係

 (12-15-2011一心)
        師資訓練期間,每個早晨,都是從呼吸練習和打坐開始,經過了三個循環、15天的體驗,Stephen在第四個循環的開始,才正式說明,晨間練習中對呼吸的體驗,其實,可以被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正式的調息法練習,透過對呼吸長度、呼吸部位、呼吸肌肉…等等主動的掌控,來達到感官收攝的效果。換句話說,是用主動的作為「驅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回家。而效果不是在做的當下、而是做了以後才發生。
第二階段,放掉了大部分的掌控,但是,引導注意力不失焦,比如:跟隨呼吸進出的「動態」,或是觀察呼與吸之間「靜止」的間距。好像把「心」當成「肌肉」般鍛煉,透過心的體位法,幫心找到最舒適、最穩當的位置。Stephen提供了一個很美的意象:吸氣~全世界的心收縮聚集,變成我的心,呼氣~我的心膨脹消散變成全世界的心。
第三階段,完全不控制了,只是如實觀照一切的起落生滅,「我」成為見證者,見證了自己「不是」什麼,才有可能去想像自己「是」的、既空又圓滿的無限本質。但這個階段,不能透過刻意的做,而是準備好的時候,自然進入。

醫療環境需要有雙溫暖的手

(12-15-2011一恩)
觀賞公視「台灣剖腹產比例世界第二~~Youtube影集,對照我以前在婦產科診所幫忙的現象,感覺台灣醫界已有很大的進步,至於產婦選擇剖腹或自然產的相關議題,影集中也有清楚的分析與現場見證。
影片中提到最近的荷蘭與日本的婦產科,他們提倡所謂的「人性化」生產,除了鼓勵自然生產外(剖腹產比例相對變低),其中有個制度很值得全世界學習~~就是產婦於生產過程中,除了產房有醫師與護士外,旁邊會有類似護理師的角色來協助穩定產婦的心情。
年輕時曾因盲腸炎開刀,當時茫然地望著蒼白的天花板,刺眼的手術燈…內心的恐懼不是忙碌的醫護人員可以了解的;後來有位護士小姐溫柔地握著我的手,告訴我:「等一下麻醉後就不會痛了……。」
雖是簡短的ㄧ句話,但因著她的手溫,她的關心,讓我完全放鬆了。這樣的溫暖,一輩子都保溫著。 
記得以前生孩子時,幸運地有位護士在旁協助我用呼吸減少疼痛,她依著子宮收縮的頻率配合著呼吸節奏在旁引導我呼吸,隨著一呼一吸,幫助我注意力轉移了,神經系統也跟著放鬆些了。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陪小孩很不可思議

(12-14 -2011小珠)
晚上去哥哥家陪小孩,哥哥的婚姻岌岌可危,我所能做的就是有空去看看他們而已。姪子五歲半,從媽媽不在的那天起,聽說都沒哭過,也沒說要找媽媽,但每天都畫畫,還在家裏的門上辦了一個畫展,每幅畫都有標價。
今晚我們一起玩了想像的敵我攻防戰,對我是想像,對他是身歷其境,敵人是真的來攻擊,小小的空間裏是真的有岩石、山洞,而枕頭真的也是保護我們的天然屏障,玩累了,他也轉換的很快,沒有太多的執著,很敏感自己當下的感受。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佛魔人妖之別

(12-12-2011季菁)
早上幫員工寫薪資所得的資料,因為下個月就要繳交了。拿起原子筆時,不知是不是因為天氣冷,加上太久沒用,寫的很吃力
就直起中心線,想像是像禮佛時一樣,天透過中心線在吹氣。這時我手不再緊繃用力,放鬆的讓天吹下來的氣沿著頭頂到脊椎,再吹到手臂,最後吹動筆管裡的油墨。很神奇的,當我交給天來吹動時,油墨就很滑順的跑了出來,我完全不必用力,就可在紙上滑溜了起來。
與老大江鈴談起了日本的恐佈電影,我告訴她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鬼片叫「雨月物語」,江鈴就叫我敘述一下故事內容,講到男主角因遇到一位法師,才得知自己是遇到鬼怪。
沛雨曾與我一起看過1953年由溝口健二導演的《雨月物語》,她就說了:為什麼很多鬼怪奇譚的故事,都是德高望重的法師,一指明誰是妖魔鬼怪,就認定他們會吸人精氣,擾亂人間安寧。像白蛇傳裡的白素貞只是想報恩,並也對書生產生了真感情
「雨月物語」裡的女鬼也只是因為戰亂早死,想在人間覓得真情,都不到那麼該去除的地步。」我問她:「那妳覺的妖魔鬼怪不一定是像那些法師說的,都是壞的囉!」

做佛陀的心肝寶貝

 (12-12-2011碧芳)    
晚上看到先生很主動的做起禮佛定課(現每次都做30分以上喔),想到早會時一日說:生病也會開悟!
自從左臉顏面神經麻痺後,他很驚訝這麼年輕就這樣,還有很多責任未盡呢!從此更注意自己的飲食、運動、情緒管理、戒菸等,生病讓先生願意放下許多的貪愛抓取…。
一開始內心還對話著:為什麼要等到這個時刻才願意…?感覺這就是世間因緣的成全,至少他從習氣中醒轉過來了啊~。
觸到我和姑的一個對話不對,他還會提醒我~吸氣、呼氣,不要衝動,放鬆放鬆再放鬆。先生:「你就知道她…,少說一句不就沒事了。」
我微笑說:你現在最有能量,因為你每天都有定時定量做定課。我也要歸零重新開始了~。先生因做禮佛,和小儿子間的對話柔軟許多,也因身體的狀況,體會許多,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因為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啊~。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與世間環環相扣的法

 (12-12-2011韻雅)
師給韻雅日記觸境的回覆:「comfortable是主觀的,誠實的說I do not feel comfortable,中心線指的是誠實,也誠實的說出可接受的底限,好聚好散。」師說這個confortable的界線會根據兩人的互動而微調,那個互動就是愛與尊重的核心。好聚好散,放下世間關係相的抓取,一切就簡單多了。
Scott的觸境經過兩天的溝通和沉澱,已經又重新調整一個Confortable的點,這次我的注意力不再完全放在他的行為分析上,而是我對真愛的信念。如果不是基於真愛,也沒甚麼好抓的,恪守一條條的戒律也無法保證無漏,況且,這樣也太磨耗能量了
「尊重」絕對是真愛的要件,有了尊重,才會好聚好散。「聚」是為了真愛,「散」也是為了真愛。
今天師的SKYPE開導,又加深了我對於「人權和尊重」這核心價值的維繫,不論在我的觸境、家人的觸境,更看清楚這一層層記憶迷霧下的問題,下手處也就容易了。
◎能量--時時刻刻的身心管理
◎尊重--尊重自己的身心靈、尊重他人的身心靈
◎人權--不受威權壓制,有自由表達、自由選擇的主體性
有能量,才有身心的空間,尊重的練習會加深建立主體性,才能捍衛自由人權;這核心價值穩固了,才能讓能量聚焦,更有能量。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橫膈肌乘載著心

 (12-11-2011一心)

(數字1是心臟;數字4是橫隔肌)

今天下午,先對肌肉的運動原理有了基礎的認識,然後,開始探討呼吸的解剖學機制。
以往,在教仰臥的、比較溫和的修復姿勢時,總會告訴學生,自然的呼吸本身,就是在按摩心臟了,因為,包覆心臟的心包膜,與呼吸的主要肌肉、橫膈肌,緊密相連,吸氣時,橫隔肌往下收縮,心臟就會跟著被往下拉,呼氣時,橫隔肌往上放鬆,心臟就會跟著被往上提。
從這些允許橫膈肌放鬆的姿勢裡,學生們總是很快地進入自然的呼吸,而且,只要沒有睡著的話,注意力都會變得很細膩,可以覺察到體內各種動態:心跳,液體或氣體的流動,消化道的運作,甚至聽到體內的聲音。 
今天,再度看到了這張從上往下俯瞰橫隔肌的圖片(中間三個洞分別是食道3,主動脈4和腔靜脈9)。
 心臟,就像坐落在橫膈肌上的一顆紅紅的球。
此刻的體會更深了,呼吸,真的是「打從心底的呼吸」啊,呼吸,真的是「進入心的門戶」啊,心,真的「安住在呼吸上」啊,以上論述,都有了解剖學的佐證。
那就是為什麼著名的瑜珈宗師「奎師那瑪恰亞」(Śrī Krishnamacharya)會說,讓心臟停止跳動,不過就是一種極為進階的調息法。
閉上眼體會,一呼一吸裡,「橫膈肌乘載著心」,一同起伏,橫膈肌的呼吸,就是粗糙身體進入細膩心緒的門戶啊,在此,身心不再是二分法,而是同一光譜上,由粗到細的不同顆粒層次。
在師資訓練期間,Stephen鼓勵大家至少有一堂體位法,不要在瑜珈墊上練習,而是在一旁觀察。

還好,中心線很寬大

 (12-10-2011一心)
         今天,講到止息(kumbhaka),呼氣後的止息,叫作外在止息,吸氣後的止息,叫作內在止息。(探討的是刻意的止息,不是自然的吸氣、呼氣間發生的間距。)
學員們分享練習的感覺,呼氣後的止息,有完全放下、小死亡、平靜、穩定的感覺,吸氣後的止息,體驗很不同,有人覺得內在不穩定、像有亂流、不舒服,有人卻覺得,身心受到滋養。
Stephen從解剖學的觀點切入,調息法,其實就是「氣壓(壓力)管理法」,學習如何帶著覺察與控制力地收放氣息,這需要身心的內在系統夠穩定,而穩定的先決條件是「淨化」,實踐方法是「對準中心線」。正是我們前兩個循環的主題。
外在止息,教導我們如何完全地交出去:身體看似縮小了,「我」卻往外擴散成空氣分子,氣息在身外的空間。內在止息,教導我們如何含容能量:身體看似膨脹了,注意力卻需要更集中,「我」變成身體中心小小一點
懂得管理體內外的氣壓,才會懂得面對生命的壓力。生命中的壓力,其實就是兩股力量的推擠。比如說:事情很多,時間不夠用。或是,感受到某種期待,又認為自己不符合期待。

讓情緒帶我去「看見」

 (12-11-2011宥娟)

咀嚼閱讀師寄來的開示,忽然想起許久以前的一段經歷。
20073月,我在一位擔任生命線義工,也從事諮商工作的朋友那兒,體會透過情緒的崩解,所察覺的憤怒的三歲小孩,在情感的洪流當中,疼痛在焚燒中吶喊,被囚禁的靈魂想要釋放,從這經驗中,我學習到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去面對這風暴,才能在洪流當中看見核爆的關鍵,破壞已形成的風暴模組,讓生命恢復真正的平靜。
第二次深刻的體驗,發生在同一年的半年後。
佛洛姆說:「夢的語言不論古今,皆與歷史初期神話所使用的語言相同我相信象徵語言是每ㄧ個人都必須通曉的外國語。
了解象徵語言方能接觸智慧最重要的來源夢與神話確實是我們與自我之間的重要溝通方式。」~/被遺忘的語言~
熱愛居爾特音樂成癡,曾經為這些美妙動人的愛爾蘭音樂寫下許多文字,而我更喜歡稱他們為居爾特的靈魂,2007101晚間,當我聽著「The immigront」之際,突然陷入強烈的悲傷之中,在我的經驗值裡,如果情況許可,就該讓情緒帶我進去「看見」。
我慟哭了三天。躺在床上嚎啕大哭,一個草屋的影像浮現在我的黑暗中,我感到強烈的疼痛、挫敗、與冤屈,心裡不斷吶喊︰他們為甚麼要這樣對我?第二天,我寫下了「草屋之夜」。我感覺我彷彿經歷了一場前世經驗,是被誣蔑為女巫的紅髮少女,躺在草屋中等待火刑,我在那三天當中體會情緒崩解,體會這個經驗帶給我的看見,並寫下了這首詩:《草屋之夜》

宗教信仰者的心聲

(12-10-2011師開示)
有苦難、有壓迫,就是宗教信仰者聞聲救苦的地方。
宗教信仰者反對欺罔、反對司法迫害、反對黨國不分、反對軍人干政、反對政治干涉宗教、反對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宗教信仰者主張國民主權高於公權力。
貪腐或暴力要靠獨立公正的司法審判來校正,不獨立不公正的司法審判要靠公民校正。
宗教信仰者不是要校正貪腐或暴力,宗教信仰者是要校正不獨立不公正的司法審判。
宗教信仰者在乎的不是要不要終止死刑,宗教信仰者在乎的是司法官有能力扮演上帝全知的角色嗎?
宗教信仰者在乎的不是親中或親美,宗教信仰者在乎的是你是否認得生養你的土地?在乎的是用普世價值聲援各國人權並與各國平等往來。
宗教信仰者在乎的不是經濟有沒有成長,國民所得有沒有增加。宗教信仰者在乎的是就業機會有沒有增加,照顧到每個人的工作機會;宗教信仰者在乎的是貧富的所得差距有沒有縮小,照顧到每個家庭的脫貧機會;宗教信仰者在乎的是國土規劃、環境品質有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