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背是張起的帆

(08-30-2011季菁)

今天穿了一件印染風的衣服,老二江鈺稱讚這件衣服很有藝術味。一旁用餐的家中先生卻說:「妳媽媽穿的衣服都很怪異,之前還有病人問我,說妳媽媽是不是一貫道的,怎麼會穿那種紫色寬大的褲子。」當下聽了有些不可意,感覺鄉下人怎麼那麼愛管別人的閒事,愛給別人貼標籤。一邊洗碗,就一邊用呼吸推拿不可意的身心,漸漸鬆了,知道對方大概只是覺得我還蠻有宗教人的氣質,就隨口問是不是一貫道的道親,如果他比較熟悉佛教或基督教,也許他也會問,我是不是佛教徒或基督教徒吧!

開車前往竹山借書。感覺挺直了的脊椎就是桅桿,背就是張起的帆。讓窗口吹入的風推著風帆前進,眼前車過處所濺起的水花,其實是船身揚起的波。

下車之後,外頭下著雨,冷風吹著身體。以前會覺得冷風夾著雨撲過身體,很是阻礙。但現在因為張起背脊如帆,就會特別感覺到由後方吹來的風,推著我往前滑行,此時的風反而是助我前行的助力了。

禮佛:
吸氣往上,當火點起,只要燒的夠旺夠熱,就能將短短一截的木柴提拉成輕輕長長的清煙,遠上白雲間。呼氣俯身,當雨落下,只要淋的夠濕夠透,就能讓一山
的清翠潰成春泥四溢,沉沉於草根之下。

經行:
吸氣提腳,豎起桅桿,張起風帆,就能觸到高空飛揚的風。呼氣落腳,放鬆的讓風一推,偌大的船身就向前滑行,揚波千里。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看到媽媽最美的心

 (08-30-2011一智)
前天傍晚,哥哥來電問我什麼時候南下?媽媽狀況不樂觀,爸爸從家裡拿來媽媽漂亮的衣服,預計週三讓媽媽回家。

今天調上早班,告訴新來的護士,我將請假一週。下診前,他告訴我:不用擔心,媽媽吉人自有天相。帶著世間的祝福,下班後搭高鐵南下,搭計程車到長庚。這兩天颱風來,風雨大,計程車司機告訴我:風,今天越大了。呼吸間,感覺一切都是好事!

進加護病房,爸爸哥哥靜靜地幫媽媽按摩,今天大家話語少,看來大家都累了。我到了以後,換爸爸休息。內心想媽媽快要解脫了,雖不能表示歡喜,但話語可以透著喜心。發燒中的媽媽,嗜睡,張開嘴巴,舌頭很乾,而且嘴巴內有血塊(牙齒磨破舌頭,加上齒牙動搖),因為用100%的氧氣,所以,嘴巴一直聽到像打嗝的聲音。這是多大的病苦啊!

如果沒有學法,看到此景我可能會崩潰,儘管我學醫。
深深感恩師的教導,要看到媽媽最美的心,不要用我的角度來看媽媽,真愛已讓媽媽活在我心,困阨中回向喜樂。有情即美,濃郁的美感因真情而生,不因有形無形而變異,這一直是清楚的中心線!

一直在媽媽耳朵旁說:媽媽,我們愛您,爸爸和我們都在您身邊,我們很好,您要放心,帶著我們的愛和祝福,跟著上人(媽媽的皈依師)到佛國淨土,繼續修行喔。偶而,我會小聲的在媽媽耳邊說:媽媽加油,您快要解脫自在了。

同時,我們在等病房主任下刀後,討論媽媽的狀況。護理長先來寒暄表示關心,爸爸說,不想讓媽媽繼續受苦,想讓媽媽明天就回家了。護理長反而擔心起來,媽媽現看來還好,也許回家後沒有馬上斷氣,家裡要準備什麼……。他建議我們也許週三回家就好。我們考慮颱風天行車安全問題,建議爸爸週三回家也好。

一會兒,曾照顧過我的醫師也進來看媽媽,他靜靜地沒說什麼,大家開他玩笑:說是我學弟、、、。媽媽此時的心意應是想謝謝這些照顧他四個多月的醫護人員,所以,大聲開心地告訴他:謝謝大家!

昨晚九點,我們三個孩子再進加護病房,護士告知媽媽血壓下降中,恐撐不到早上了,我們要形式上或是真的讓媽媽回家斷氣?跟爸爸商量後,爸爸不在乎形式,只覺得半夜回家,風雨大,行車較危險。所以,希望醫師能讓媽媽撐到清晨。

爸爸說:媽媽,在我來看他後,歸心似箭。醫師加上另一種升壓劑,讓媽媽血壓穩定些!
一來一往,很多的討論中,感覺大家成全的心,包括媽媽,也盡力地配合著。這股好大的力量,流動著,支持彼此,圓滿當下。

早藥石,哥哥來電告知加護病房通知他,要準備回家了。收拾好東西,用完餐,隨時待命。爸爸跟妹妹搭救護車護送媽媽,我搭哥哥的車回大林。大林家裡已拜託鄰居舅舅來開門。一切都在安排中!

車上就開始聽渼娟的創作曲,風雨時大時小,其間,妹妹來電說「生命禮儀公司」還未到家裡搭棚子,請哥哥確定一下。

一面開車,一面打手機聯絡,這幾天,哥哥為了媽媽的事,手機幾乎沒停過,可以想見的操煩,深深感恩他的承擔,請他多保重。

沒想到,救護車比我們還早到大林。回到家,很多親戚都已到了,媽媽躺在客廳了,我走下車,緩緩走進客廳,走到媽媽身邊,禮儀師剛好需要我跟妹妹的幫忙,幫媽媽換衣服,調整好媽媽的假髮,告訴媽媽要幫她穿得漂漂亮亮,禮儀師叫我們心中默唸佛號,此時,一護一點一丹來到,微笑打招呼後,繼續換裝。

不時靠近媽媽的耳朵,『媽媽,我們愛您喔,要帶著我們的愛和祝福,到極樂世界繼續修行喔。』望著媽媽安詳、沒有病苦的臉龐,覺得媽媽好幸福,有很多人深愛著他,包括諸多《聖脈》的家人。一點很細心、很專業,帶來了擴音器,好接上mp3,播放音樂給讓媽媽聽。

換好裝,哥哥帶著全家人來看媽媽,讓小孩子看奶奶的最後一面。哥哥一度流淚哀傷,一護前來扶持。

禮儀師叫我跟妹妹跟著做一些儀式,跟著唸一些話。當他把碗打破時,就代表媽媽色身的病苦沒了,我跟妹妹要感覺不捨,要哭出來……,可是當下我倆卻哭不出來。當轎伕要幫媽媽抬轎時,我們要喊:媽媽坐好…媽媽坐好…,此時妹妹卻哽咽想哭,害我也講不出話來。這時候,就要靠呼吸來完全收縮膨脹了。一呼一吸,交給天地。

接下來,要助念八小時,一護講解完《無我相經》的意義後,帶著大家唸誦台語版的《無我相經》,哥哥妹妹的小孩們也一起唸,互動過程新鮮有趣,小孩們第一次接觸長輩的往生,他們的內心留下美麗的相。

傍晚六點多,樹靈法會,一起頌唸佛說《阿彌陀經》。頌唸過程一直聽到舍利弗…,親切地會心微笑,看著媽媽的照片,感覺天地最美的心,自他最美麗的關係,這是生命傳承的元素。

七點多,慈濟師兄姐10多人來助念。內容簡單莊嚴,沒有華麗的儀式,就是循環唱頌『阿彌陀佛』,感覺媽媽好幸福,很有福報,有師、有慈濟、有世間滿滿的愛。

一整天,有空時就收信,看到師及同修們的來信,常常讓我感動含淚,隻字片語,都讓我不勝感動,有些信件必須分段看完,呼吸間點滴受用世間的愛。唉,這份情好深、好美,媽媽的生死來去反而很平常心。

霎時,似乎懂了,業盡情空的愛。

每當菸癮來時

(08-29-2011一恩)

醫師的助理最近因準備赴德國攻讀博士,下午應老友之邀到戒菸門診幫忙,工作是幫忙收集與整理患者抽菸與戒菸過程的資料。

門診人數跟往常一樣,只有個位數。
第一位患者是50歲的先生,因弟弟重症住院,再加上母親也曾罹癌,因緣巧合看到醫院戒菸的文宣,於是鼓起勇氣找醫師幫忙。

問他抽菸的歷史有多久?
30幾年。」

平時有做運動嗎?
有氧、游泳、慢跑…。

長相有如運動健將的他,為甚麼想戒菸呢?………。
老了?看到無常、苦了?

醫師提供兩種戒菸方式[最新的藥物仍在實驗階段],醫師很仔細的說明目前使用的藥物副作用,而先生毅然選擇比較辛苦的藥物治療[放棄貼貼片]

第二位是個超級時髦的年輕小姐,穿著有點曝露…幫她量腰圍時[記錄戒菸前後的體重變化],因為不熟練所以多量了一吋,便聽到她大聲抗議了!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不忘初衷

(08-29-2011一止)
大物韓劇徐慧琳總統

看了「大物」韓劇,有好幾個畫面段落都很觸動著內心,看到自己有這樣的嚮往與願景。劇中常常提醒著:遇到挫折時,想想當時的初發心;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信念還在嗎?當沒有力氣時,就會有人守護幫忙打氣加油~
在言談話語中,常常出現這三句話:1.初發心 2.信念 3.加油。

學習宗教,不也常常需要這三句話幫助回來中心線? 1.當初學法的初發心還在嗎?2. 對師的信對法的信對同修的信還在嗎? 3.同修梵行彼此加油打氣

(劇中女主角)徐慧琳每次觸礁時,說的每句話都直指人心,讓人拍案叫絕!說出了每人內心的嚮往,也正是每個人心中的燈。「大物」就是點燃心中那盞明燈的大器。

曹紀中在部落格裡寫著:
《大物》,片名取自明朝宋濂《隋室興亡論》:「蓋天下大物也,可以德持,不可以力競。」
該片以韓國人質在阿富汗、索馬里遭殺害,凸顯「弱國無外交」的小國悲情,從遺孀口中喊出:「大韓民國不能再度出現不受保護的國民」,開啟了韓國女性參與政治改革的鴻圖。

放鬆時才知道累了

(08-28-2011史華珠)
五禽戲(虎、鹿、猿、熊、鶴)

   老師教的傳統太極拳很有禪味,課程進入斜飛式,手舉高齊眉、力量平均放在五根手指上,就這樣走了幾步,全身放鬆、全身放空………

   以前練了15年的太極拳從沒有這種體悟,以後不敢說我練過太極拳了~

    林老師說不要練得太勉強,累了就要休息,看看姿勢是否正確?姿勢不正確容易痠痛。放鬆時才知道累了,很緊的時候不知道累、不會休息。

放鬆時才知道累了』,今天早上體會了這句話~
趁著假日把所學的功夫全部練一遍,休息時全身虛脫,才知道我累了~
休息的放鬆讓身體有機會傳達肌肉的緊繃~

乘著風勢滑行

 (08-28-2011季菁)

雖是颱風天,很幸運的,我所住的林內卻是僅有一點風,完全無雨。早上依舊上山散步,由於天氣涼爽,我又往更深山處走去。一步步的踏上階梯,有看到上面一階有一條灰灰的東西在蠕動,原本以為只是一條常見的大型蚯蚓,沒想到再踏上去,才看清楚是一條灰蛇,而且離我腳邊不到幾公分。反倒是蛇並不慌張,優雅的一擺尾,就沒入旁邊的草叢。我卻嚇得汗毛直豎,整個人都警醒起來了。突然覺得,剛才那條蛇搞不好是菩薩的化身,才會那麼從容自在,是在跟我道早安,要喚醒我全身細胞清醒起來的啦!

經行之後,我到廚房炒菜。手伸到碗槽拿碗盤,突然發覺碗盤就是翅膀,會隨著吸入上揚的風而高飛起來,然後隨著風勢移行,再隨著呼出下沉的風而自然的落到桌面。鍋鏟也一樣,隨著風高而翻飛,隨著風散而翻落。隨手拿起的鍋子、油瓶、抹布都一樣變成了翅膀,會自然循著風起風落而不費力的飛起降落。我還發現了一個小祕密,以往拿著較輕的東西,譬如湯匙、空罐等,手會習慣性的亂甩亂擺,結果我發現這樣的動作徒然讓手更酸,反而是乘著風勢滑行,會很省力。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不帶成見的看與聽

(08-25-2011亭伶)

「酷設計100」與「酷設計100 II」,象徵年輕設計師們無限的創意與沸騰的熱情。
今天工作時有點卡,是一篇關於設計師的訪問。這次共訪問了四個設計師,我發現會卡卡的,是我對他有些意見。其他三位都是見一次面,唯獨這位設計師,總共接觸了三次,他在評論學生作品時,以及觀察整個學生的設計趨勢,批評的蠻直接,也有很多的情緒。在寫的時候,一直去思考要怎麼呈現,才不會看起來像說教,真的能夠讀者和新生代的設計人受用,頗為苦惱。

發現我得先放下抗拒,進入他最美麗的心,他是推動新一代設計展出力最多的人,花了很多力氣去串連資源,讓有意推廣文創產業台南市政府設立酷設計獎,並邀請同業,資深的設計師來擔任評審,在每年大專設計科系畢業同學的三千件畢業製作中選出一百件值得鼓勵的作品。同時找出版社來紀錄出書,請資深的設計師談入選作品何以值得鼓勵,還有,同學是怎麼找題目,然後用一年的時間做出來的,提供設計系的同學做參考,即將出版的是第三年第三本。

入食材的心

(08-24-2011博琛)

聖脈阿川師拿麥克風講解
  台灣有位人人稱讚的阿基師,而聖脈有位引以為傲的阿川師,今天幸福餐廳老闆阿川師要上的主題「數位化的食療及烹飪分享」,真的很贊歎永川的用心,在課前先請大家的分享為何想來上這樣的課程、想要學做怎樣的菜單,事先了解學員來上課的的需求與動機,再來做行銷「法的下手處」。

  3C電子產品數位化的概念是耳熟能詳的,可是料理如何數位化可真是很有禪味了,連在家裡只會洗碗筷的我經過阿川師講解心裡澎湃喜悅的躍躍欲試,什麼是數位化的生活料理呢?「相信身體的智慧,用身體來感覺記憶,透過呼吸來輸入存檔,做到上廚下廚打成一片,連結生命的網路系統」,贊歎!水啦!


  阿川師分享烹飪料理是來聖脈才學會做菜的,學會用觀呼吸來感覺食材的變化,入食材的心與食材對話,如此才能真的了解食材的生命現象特性,這是做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少了這個環節煮出來的菜都少了食材的生命色彩,聽到都感動得快要掉下眼淚,原來做菜的境界如此的高,難怪電視上有所謂的食神競賽、料理東西軍。

懂得看門道不懂得看熱鬧,阿川師發給每位學員兩包食料糖、塩,要同修實際體驗用呼吸用整個身體來品嚐它的味道, 品嚐塩的時候是種收縮讓身體細胞得到能量滋養邀請收縮感覺,糖的味道是種膨脹放鬆的感覺,就像人際關係做生意一樣嘴要甜,這是料理的秘笈竟然在日月禪堂無所無條件的教授,真的不可思議。


今天教的招牌料理「麻油煎蛋」,從聽麻油熱鍋的聲音、看蛋顏色的變化…每個細微的環節出錯就是要重來,「魔鬼就在細節處」!真是如此馬虎不得,用六根用心去做菜才能做出一道完美的佳餚,當大家如癡如醉的在品嚐麻油煎蛋時真的好開心,心裡有說不出的美麗幸福的甘甜。

聽說飲食也是禪。「魔鬼就在細節處」,禪味也是。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直覺解讀已失去自然

(08-21-2011韻雅)

這幾天一面泡在苦水裡,一面尋伺為什麼法用不上,來來回回終於中心線漸明了,感覺像是又重新活過。不過,感覺不是手舞足蹈的小Baby,是個歷盡滄桑的老頭,在盛夏坐在陽台上靜靜地看著午後的一場雷陣雨。

出國巡演通常是Scott在接洽處理,這一次因為加上國際專輯發行,整個參與的工作團隊很多,而且來自不同地方。我參與最開始的會議時大家都正面積極、興致勃勃,可是經過三個月,整個team動不起來,郵件往來中閱讀到每個人的掉沮情緒。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一個統合的人,再怎麼優秀的團隊都無法同心同事,又因為擔心自己的工作不完善,彼此對立找出口。

我原本沒涉入,Scott只報喜不報憂,我完全不知道狀況這樣糟,直到最後我負責買機票時發現行程未定,一切進度都延宕。經過三天的情緒,也藉這衝突的機會跟Scott說清楚兩人一起工作必要有的態度,一度因為經費等問題考慮是否取消,最後我還是決定支持這件事情,善解Scott第一次處理這樣複雜的合作關係。剛開始我有怨氣,認為這些人真是糟糕、故意對我們不好,我也賭氣,故意不收拾殘局。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透過馬丁的耳朵

 (08-20-2011一心)

晚上去紅樓看《絲竹空爵士樂團》的演出。

《絲竹空》由爵士樂手彭郁雯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融合國樂、爵士樂與世界音樂,自我期許「不設限、沒有包袱和框架、不斷嘗試與創新」。自去年起,樂團轉型為音樂創作的園地,邀請合作密切的樂手,運用樂團現有的資源,來構思並呈現樂團的年度製作,此種新型態,不但能讓主導的音樂家盡情發揮創意,也讓核心團員的互動更為密切,並豐富了音樂可能性。去年的年度製作,是由彭郁雯吳政君為創作主體的《旋轉》,今年,則是以比利時作曲家兼低音大提琴手吳馬丁(Martijn Vanbuel)的創作為主的《遊文戲字》。

馬丁,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文字的意象、聽中文字的聲音,而編創了一首首令人驚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