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每個孩子都曾有過渴望

(02-18-2012郁曼)

「陣頭」的票房相當好,已經上映好幾個禮拜了,至今戲院仍每天滿檔,讓我終於抽空去一探究竟,結果,有不小的失望….但裏頭所呈現的一些現象,倒是給了我相當的省思:
好慣常好熟悉的台灣人的家庭互動,跟我所經歷的幾乎是一模一樣:父母對孩子,都是用否定/責罵來表達期待(表達「愛」),而子女都感受不到愛,因而對自己非常的沒有信心,結果,每個孩子都曾有過渴望「有一天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和肯定」。

會覺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且是影響整個社會國家的大問題,因為如是的教育、文化之下,人會變成不知不覺「倚賴」他人(尤其是權勢較大的人)的臉色以為肯定──這總讓我想到小時常對報紙頭版的大標題:「某某(外國)人盛讚我國xyz….其實到現在還是,我們還是好喜歡(好需要)「人家說我們這個那個很棒」…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稱讚自己、自己欣賞自己就好呢?一定要外人的讚美呢?…這是我自小的疑感。

現在當然知道了:因為我們的文化缺乏「尊重」,連帶影響了我們的語言習慣沒有「柔軟/撒嬌(please)…..很清楚的記得:二十多年前,常見報紙說華航的空服員「崇洋媚外、只對外國人好」之類,因為一二再、再而三的有這樣的報導,引起我的好奇,於是,當自己也有機會當了華航的空服員,就很注意找答案。結果,一看到真相,卻是毫不猶疑的站在空服員這邊,因為──那是人之常情:當老外請空服員給他一杯水時,他們是說 “Excuse me, may I have a cup of water?” 而且他們的語氣是柔和客氣的;反之,我們自己的國人卻是說:「小姐,給我一杯水!」或「小姐,我要一杯水!」那口氣聽來是命令句的….兩種很不同的語調,自然被要求服務的人kimochi(気持ち)也是很不同的。

二十多年後,這印象還是很深刻,但放眼看去,這樣「責罵表達愛」的情況還是到處存在,比如家裏的哥哥,受苦於爸爸過去這樣(責罵、粗澀言語)的對待,卻仍然用同樣對待侄子──因為不知不覺,因為哥學校的老師也未曾教過別的方法;沒有更好的示範,他只能用他熟悉的方式。(又比昨天一三介紹我加入幾個台派的臉書社團,結果,待了一天,我發現這兒的人,都是很希望台灣好、揚眉吐氣,但卻是跟「陣頭」裏的兩位父親,和我的爸爸我的哥哥一樣,講出來的話語卻都是相當負面沒能量的,我於是全退出了。)
深深的感覺,「柔軟/撒嬌/欣賞/尊重」的表達,也是「公民常識、普世價值」的一環,因為,正向能量的聲音話語,才可能帶動正向的思考,對方也才願意聽,這樣,才可能「談判」──讓對方接受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