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另一種修行

 (08-02-2011一經)

法國喜樂米劇團
小珠31日的日記,法國劇團在兒藝節的演出,欠缺道具,時間匆促,卻態度依然專業、有禮,沒有一絲一毫怨言,贏得一致讚賞,完全顛覆小珠對法國表演者的成見,再累也覺得「值得」。

看了心有戚戚焉,時間緊迫卻能保持從容不迫,表示當事人內心很有空,即使再緊急,也沒有不耐或怨言,具見藝術家的優雅已溶入生活,欣賞這樣有品質又浪漫、流動的藝術家。

日記中提到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一段話,很喜歡:「人總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或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因為追尋過程中的每一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恆的邂逅、、、當我真心在追尋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份.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

想起昨天上一門課是「內控管理的基本觀念」,舉台東陳樹菊賣菜幫助人的例子,陳樹菊父親也是賣菜的,只賣四樣菜:竹筍、蔥、薑、蒜,賺不了什麼錢,父親去世後,陳樹菊改變賣菜種類與方式,賺了錢,養弟弟及弟弟的小孩,從小就窮養成非常節儉習慣,一天只吃一餐,中午白飯加一罐觀音牌麵筋,有吃就好,睡覺睡地板,大概一天睡四小時。兩個弟弟病死,由於曾受同學幫忙,讓陳樹菊立志賺錢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人家問她,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她說兩個弟弟都沒有享受,她就不配享受。好奇特的人生信念,受她幫助的人說不定都比她生活過得好。

陳樹菊勇敢追求助人的夢想,而且身體力行,動機強烈,實踐助人的夢想,讓她每天賣菜精神奕奕即使身體很糟,唯一沒有放在她夢想裡的就是「對自己好」。這大概也是另一種修行吧。


版主:
馳名國際的台灣導演李安,一年多前在美國《時代雜誌》撰文介紹陳樹菊60歲的陳樹菊女士是台東縣菜販,於1963年開始在中央市場賣菜,賺的是蠅頭小利,收入小康,行善卻毫不吝嗇,前前後後捐出台幣近一千萬元,幫助孩童基金會及協助母校興建圖書館,還贊助她認養三個小孩的一所台東育幼院。
  李安強調,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在於她的卓越非凡,而是她的為人樸實與樂善好施。他特別引述陳樹菊的一段談話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充分呈現陳樹菊最樸素的金錢價值觀,錢不需要浪費在奢侈浮華的生活享受,用就用要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