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歐美文化土壤禪師多

(12-16-2013一心)
師講「脫亞入歐」。
師說的「亞」,就是我們的過去,所有約定成俗、卻錯得一蹋糊塗的認知。比如說,我們從小到大唱的國歌,其實是黨歌(雖然課本上硬坳說「吾黨」是「吾輩」的意思),還有,三民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屬於個人信仰之自由,如果放在國歌裡面,不就成了「政教合一」?我們以前這樣天天唱,連看電影前也要唱,比起中國、北韓,真的沒有好到哪裡去。
現在,大家發現不太對,但是,還是覺得唱一唱無傷大雅,或者,獨裁者銅像,豎立在那邊,我們也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殊不知,每唱一次,我們就死了很多腦細胞,讓我們的思考不可能獨立、自由。
擁有最高位階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明定國家「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放在一起,就是不倫不類。
「歐」代表的是尊重人權的心。因為尊重,會給人選擇的自由,因為有機會選擇,才能夠真正去討論利弊得失,去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可以離婚,一定比不准離婚好;可以自殺,一定比不准自殺好。因為允許,整個社會才有機會面對我們共同的問題。

及早退出體制內的競逐

(2013-12-16郁曼)
前些日子看到人力銀行上某機構徵人,以前都是走高學歷路線的,現在都下修了:櫃檯接待總機只要高中職畢,攝影美工還「大學限定」,真是跟以前相當不一樣。可能是要省經費,但也有可能這顯示出,台灣已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學歷未必真的代表能力。
放眼望去,週遭親友浪擲生命,為了文憑而花的冤枉錢和折損的肝,真是臺灣人最大的一種銷磨內耗。事實上他們或者上班已夠累、或者根本沒興趣,但好長一段時間,台灣工作的薪水和升遷都看文憑,讓許多人也只得跟著用金錢和下班後已疲累的身心換那張「證明」。習慣「表面、造假」的中國八股文化,就是這樣子承先啟後、跙滑淪喪。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十二緣起的逆轉勝

(12-14-2013 一賢)
今晚上課,我們討論到:生命繁衍來自結合兩個血緣完全不相干的人,衍生種種血親。這個血親從一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開始,這樣一種生命的演變,是為了什麼?
如果只是為了透過連結壯大自己,然後恃強凌弱,那就是無明。真愛,絕對不是「無明為父,欲貪為母」,真愛,是成全每個人做最真的自己、無偽無懼。
社會上最無明的就是用人唯親的裙帶(crony)資本主義,結合血親、姻親和密友關係、自顧自地壯大勢力範圍,貪婪地破壞生態,造成地球浩劫與貧富懸殊的階級矛盾。十二緣起就是在說一切煩惱生滅的源頭都有無明的衝動。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就是無明。
同修們問說這不就是因緣共業嗎?跟大家分享說:十二緣起可解為境與心,境是被動地給十二緣起轉,又叫隨境轉;心是主動地轉十二緣起,又叫隨心轉、逆轉勝。
「無明不是生命的本來面目。佛陀關心的是:你真的用清淨的法眼在看事情嗎?你真的用菩提心在看事情嗎?在佛法的定義裡,只要不是用菩提心,只要不是用解脫心,就有一定的無明雜染在裡面。」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在寧靜裡映現天光

(2013-12-11 宥娟)

法會在師的開示中,更進一步認識了「靈」「魂」「體」之間的關係。

「隨時隨地用自己的最真最好最美來對待,無論是面對任何狀況、任何人,以慈悲喜捨對待一定不會吃虧,甚至是你最討厭的馬英九、習近平,你很單純只是不希望他們犯錯,不是對立,而是希望中國真的安定繁榮,沒有不一樣。」

師說:「從小就喜歡從鏡子裡注意自己的表情、眼神,甚至會很準確地看到那些表情或眼神語氣是承襲於誰,更發現,每一個人的眼神、語氣、表情都不是自創,都是從別人身上抓來的,這帶給我很大的啟示。」

「我們都需要境子來照見,沒有鏡子很難看見。在關係裡才辦法發現自己未曾看到的部分,境界和關係都是鏡子,都是來照見和發現自己。在鏡子裡看到自己很有神,本來心情不好都會變好。關鍵在於能不能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最真最好與最美。」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體會葉子的存在

(12-07-2013 信良)
早上開老闆的車去驗車,在路上聽開示,聽到一段讓我感觸很深的話,有同修問:為什麼葉子掉下來,不是掉下來,那應該是什麼?師回答說:在葉子的世界,沒有所謂的掉下來,葉子沒有心,它不會有方向跟空間的觀念,它只是很單純的存在,如果葉子能開口講話,它會一邊飄落一邊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我在這裡。葉子只有存在的相,沒有東南西北,沒有上下,我們在禪定追求的也是這個,讓自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只是很簡單的存在著,活在當下!
聽到師這段話,好多的畫面出現在我腦海裡,我試著想像自己是葉子,去體會葉子的世界,發現日常生活中好多的人事物,可以讓我去揣摩,揣摩他們的境界。

活出主體性的信仰

(12-07-2013 一心)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迴向更好。在關係裡,照見與成全。
有人提醒你:寫錯字了、釦子釦錯了、鬍子沒有剃乾淨你不會生氣的,因為,對方幫你看到了你自己看不到的,你會很感謝。如果沒有對方幫你照見,你可能會更「失禮」、更「漏氣」。
所以,遇到很堅持己見的宗教徒,你可以問他:
你是基督的代言人嗎?你是佛陀的代言人嗎?
妳這樣,會嚇跑想要親近宗教信仰的人耶!
如何對待跟你意見不同的人?相信耶穌基督、佛陀不會這樣做的。
為什麼你們都依同一部聖經、佛經,彼此之間卻合不來?
我們只能提供鏡子,提供一面乾淨、明亮的鏡子。經典不只一種解讀,千萬別自以為是上帝。

老人念頭比動作還要快

(2013-12-07 一無)
太太在台北照顧老岳父,我在家照顧老狗。唉!我若是老了,能夠不勞煩別人照顧,最好現在就要加緊練好正知正念。
想到過去照顧老人的經驗,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正知的重要。
今天共修,我特別提醒大家:凡事都要去練習正知,比如先有念頭後有動作,這對我們步入老年,很重要。
年輕人大概不覺有這個需要。事實上,只要我們一想起香甜的氣味,大腦中的嗅覺神經元就開始啓動;一想起跑步時,運動皮質(motor cortex) 就開始運轉,這就像冷水游泳前暖身一樣,先有念頭後有動作是必要的暖身
老人家因腦血管血液迴圈不順暢,腦部微小動脈受阻,腦神經細胞發生病變,有醫學上檢查不出的輕微類中風現象,念頭會比習慣性的動作還要快,重心極易失準。

我在照顧老人時,最怕老人跌倒摔傷,發現行動不便的老人,常忘了自己已不年輕,這種事一旦發生,很危險。我在家,沒事就練習先有念頭後有動作,不管拿東西,走路,只要有空就練習,現在暖身(正知)已成習慣,所以,我絕對不會像那些老人,念頭比動作還要快的。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聽到寂靜的聲音

(2013-12-05一無)
做了一個夢,夢見已過世多年的乾媽,她躺臥在病床,已失去行動的能力了。當我去探望她時,乾媽高興的滾下床來,跌倒在地,我沒有被這個意外驚嚇到,立即抱乾媽回到床上,試著安撫她的情緒,陪她說說話。等我離去時,與我同行的同修問我:你為什麼不跟她說法,幫助她解脫呢?
一無:修行要趁早,乾媽年輕沒有接觸過修行,現已到了臨終階段,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對方開心,幫助對方當下離開貪與瞋,其他的,真的要靠生命力還可以的時候,好好的面對。人若是到了臨終再來談修行的事,真的沒什麼用。趁現在還有力量的時候,早一點來面對生命的苦,等到臨老再來談修行,只怕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就如同我老丈人所面臨的老病苦,雖然我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但老人家不肯聽你講這些,他們也不會順著你的觀念想,太太還請我教老丈人靜坐,但我覺得想辦法讓他開心比較重要。

不忍對方造業犯罪

(12-05-2013桂春)
閱讀公共議題時,想到什麼是「世間沒有別人」。
比較一下基督教徒跟佛教徒在最近社會多元成家議題上極顯著的不同展現,基督徒捧著聖經代替上帝說話,管定人間社會家庭制度,不惜背離平等博愛精神攻擊不認同的人,佛教徒似乎被約束成了方外之人,不沾人間社會家庭制度,靜悄悄,一默如雷?
世間是一個人類整體的舞台,如果用佛法12緣起眾生無明流轉生死來看,大家匯集成的大生命體都關係密切,隔陰之迷與貪嗔癡障礙了彼此認識真正的自己,彼此相害輪轉不已。

為什麼不去賣麵

(12-05-2013 一無)
黃昏回到台中,身體很累,但精神卻好,身與心是分開的。沐浴靜坐後,身與心的距離又拉近了許多,呼吸不但能身心分離,也能拉近身心的距離,呼吸真的是太奇妙了。
週一起個大早,外出溜狗,十度的低溫,常讓身體收縮,手掌用力緊握,多年來的放鬆練習,能讓我很快的察覺到收縮的用力,看到就放鬆,打直中心線,手腳自動擺開,讓自己很神氣的在走路
今天做了高麗菜包,也請陳幼一流來試吃,我希望能將自己做的高麗菜包帶到花蓮,因為現在食安問題一大堆,自己做比較安心
看新聞,外面賣的麵條都有防腐劑,這些商人真是太沒良心了。
我父親教我們做麵條,最差的做法就是加點食用鹼,最好的做法是加雞蛋與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