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為何安靜下來

(11-28-2012一心)

下午,Yoyo來訪,在約定時間的三十分鐘前,我放下手邊的工作,做定課,沉澱身心,好讓我們的相處,更有品質。
我們今天討論到修行的一個常見困難,就是「上座」(暫時隔絕複雜環境因素的狀態)的體驗,無法用到「下座」(日常生活)。就好比有人參加了一個又一個的身心靈工作坊,但是,在工作坊中的感動與喜悅,一回到現實世界,又破功了,學習到的理論、觀念,無法落實在最基本的人際互動上。
Yoyo說,她認識一個佛教徒,常常把「感恩」兩字掛在嘴上,但是,聽起來都好像教條:「他都不會問問自己,他說那兩個字的時候,心底真的有『感恩』的感覺嗎?」
關於這個問題,師有回應過:「臺語的感恩與謝謝、勞力一樣,是一種問候用語,關鍵不在字的允當,在態度由衷否。所有的問候用語,早安晚安吃飽沒?都是同樣的意涵。越南人不講謝謝,只講感恩,發音與臺語的感恩完全一樣。

她講到去參加內觀,針對氣動的問題,有單獨請教內觀指導師。那位老師的第一個回應是:「妳以前在哪裡學過打坐?不要隨便亂學!要壓抑住。」老師的回答,讓人有種「對立」的感覺,也對她沒有什麼幫助。後來,她的推拿師好朋友,建議她,不要在晚上累的時候打坐,氣很亂,寧可好好睡覺
我問她:「妳打坐前,有沒有先作意?」她搖搖頭。
我:「有沒有想過,打坐,是為了什麼?」
她:「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
我:「安靜下來是為了什麼?」聽到這裡,她似乎若有所悟。
我:「做每一件事,不只是打坐,我們最源頭的動機,都要很清楚。」
她:「以前以為打坐只是把自己空掉。」
我:「把自己空掉前,要先對準天地。會隨著氣動走,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楚的中心軸,就好像是沒有中心信仰,就容易隨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境界轉。不是說不能氣動,也不是要壓抑氣動,而是問:我的能量要用在哪裡?我的中心線在哪裡?」
她覺得最自然,也最相的,是宗教制度化之前的那種信仰,所以,就建議她,上座前,先邀請「天地間最正向的能量進來」,把意向和身體,都對準這個中心線,再開始打坐。
打坐,通常就是先調身,找到最正、最省力的姿勢。她的左肩因曾長期受傷而很緊,我推測,會氣動也是這個原因──身體還不夠鬆。她也覺得有道理。提醒她要記得用骨架子來坐,讓全身肌肉放鬆,鬆了,身體的智慧,才能夠開展。
坐穩了以後,注意力放在下腹部丹田的呼吸,甚至結手印,增加觸的感覺,才不會被亂流給拉去了。她說,的確是需要多一點跟大地的連結。對啊!趕緊教她經行,建議她,晚上睡前,可以用經行代替打坐,早上起來,精神好的時候再打坐。
知道了練習的方向,她很開心地道別,下週,期待聽她的練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