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腿疾,曾在三總神經內科就診,醫生說要開刀,吃藥沒用,但也開給了母親28天份量的7種藥物。母親不想動刀,在朋友的介紹下,轉赴住家附近的署立醫院就醫,朋友特別囑咐母親看診時不要交代三總的就診紀錄。
署立醫院的神經內科有三間門診,母親掛號的黃醫師,使用在每一位病人的看診時間最長,幾乎是另外兩位醫師的一倍,相對的,黃醫師的病人數也只有他們的一半。前次看診時,母親不小心說溜了嘴,醫生知道母親曾在三總看診後,隨即要求下次就診時攜帶三總所開的藥物,以避免相同藥物重複使用。
今日複診,黃醫師在逐項檢查三總的藥物後,發現兩邊藥物完全重複,決定不另外開藥,並請母親選擇一方就醫即可。台灣的健保制度雖已開辦多年,但國人就醫與用藥的觀念似乎仍跟不上時代。若非黃醫師的認真把關,母親重複用藥的結果,不僅殘害自己的身體,也連帶拖垮了健保財務。
「重複看診」與「重複用藥」一直是健保揮之不去的痛,相關單位也想盡辦法在制度面上予以有效管制,但成效始終有限。黃醫師是一個啟示,他告訴我們醫病關係是健保的第一道防線,但醫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與熱情,才有可能充分地瞭解病人看診與用藥的紀錄,才有可能教育病人正確的就醫與用藥觀念。
只要醫生有心,病人通常會很願意聽從醫生的建議,兩者也很有可能發展成師生的關係,其中的關鍵是感情,而感情源自於待人如己的由衷。在韓劇「醫道」中,一代名醫許浚的師父柳義泰對他說過一句刻骨銘心的話
:「世人所期盼的只有一種醫生 ~ 心醫 ~ 真正能體恤病人,視病如親的醫生」。捨不得病人重複用藥、殘害自己的身體,就是待人如己的由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