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發燒的叮嚀

 (07-29-2011一智)

一丹日記提到腹瀉和蕁麻疹:「以前看911救人的經驗得知,退燒的第一要訣,就是別因為病人感覺冷,就繼續加衣加被,反而要幫他卸下身體種種的束縛來散熱….擦拭酒精。決定起身去盥洗室,用冷水毛巾為自己擦拭(冷敷)。下床,感覺頭重腳輕,身痛且暈,無力感重,超感恩還有機會在夜裡獨力完成降溫一事。
其中有幾個可以討論的觀念:
1.      發燒是好事情: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2.      錯誤的照顧:酒精擦拭,使用阿斯匹靈(小孩),瘋狂的使用退燒塞劑,逼汗。
3.      手腳冰冷時穿多一點,冒汗時穿少一點。這也是自然,勿反其道而行。
4.      只有退燒藥具有「真正」退燒的效果。其它輔助的方式如退熱貼,冰枕,溫水擦拭(不是冷水)等等,都只是治標,並不會對中心體溫有任何的影響。體溫上上下下都是自己身體的機轉在互相平衡,跟你給的冰枕一點關係也沒有。
5.      冰枕、散熱貼、退燒藥等各種退燒法中,哪一種效果比較好?

(摘自:台灣兒科醫學會,關於發燒的民眾衛教)
退燒法可分為物理退燒法(包括冰枕、低溫毯、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與化學退燒法(包括口服、肛門塞劑、注射之退燒藥)兩種。過去曾經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有礙散熱,所以不應做為退燒之用
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散熱,並不會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的腦部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所以發炎性疾病不應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法,而應使用可以矯正腦部體溫定位點的退燒藥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機轉,會大幅增加發燒生理反應所需進行的代謝作用,反而讓身體承受更多代謝負擔而增加危險。對於代謝異常、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需特別留意。
衣服穿太多、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形,腦部體溫定位點正常,而仍有體溫失調(產熱與散熱),此時才可用物理退燒法

版主:
打破發燒的迷思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兒科醫學會(01-19-2005)
傳統上,大家總認為發燒是件壞事。一旦發燒不退,有些民眾會到處換醫師看,形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近年醫學界對於發燒的研究,才發現我們對於發燒居然有那麼多錯誤觀念。人們生病會發燒這件事,其實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一旦對病人的發燒做出不適當的處置,有時反而有幫倒忙的危險。
迷思之一: 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把腦子燒壞。
我們的叮嚀~~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動物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生病的時候發燒,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 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一般口語傳說發燒把小孩腦子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迷思之二: 生病發燒的時候,睡冰枕會有退燒效果。
我們的叮嚀~~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白血球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使體溫上升。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會認為38以上才是正常體溫,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的設定而讓熱量流失,就好比把熱水器溫度設在 100,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一直丟冰塊進去,不但讓病人有寒冷的不適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他們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的危險性更高。
迷思之三: 高燒不退的話必須打點滴才會退燒。
我們的叮嚀~~反覆發燒與退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很多汗散熱,身體容易因此缺乏水分,打點滴頂多只有補充水分的效果,對於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發燒病患隨意打點滴,不但沒有治療效果,也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迷思之四: 使用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表示醫師開的退燒藥沒效。
我們的叮嚀~~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退燒藥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