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聖母升天的性感

(2013-09-20 宥娟)
禮佛時感受著身體與空間的共鳴,肢體相觸時,皮膚和細胞互相打招呼的方式:既溫暖又清新、既熱情又寧謐。大地的支撐在與心跳相擁相吻時被感知,心跳博動的張力,是與大地擊掌而生的愛與友誼,支援我無盡的生命力。
今天的下腹部,海底輪的四周有很奇妙的震動,因為心的飽足而顯出空曠,心如工畫師,世間的美好來自於內心深深深的愛與寂靜。
當,心中滿注著愛,身體便跟著無比柔軟;當,身體無比柔軟時,微微微震動的能量就如同葛利果聖歌那樣幽微。身體是上帝的聖殿廟堂,相信這世界上,只有在這裏才能品味得到這樣清澈的甜美與愛情。
有感來自我的眼變亮了。讀作者的心,突然感覺進入了一座愛的殿堂,充滿愛與死、生與喜悅之美,比起過去記憶中的輕淡優雅,更多了一份熱度的散射飛揚,描述「性感」,也可以純淨純真若此,我想非她莫屬了吧!
忽然想到了十七世紀西班牙黃金時代繪畫大師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油畫<聖母升天(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怕旯犽的植物博士

(2013-09-20 郁曼
一位新來的專家說他在屋子外面的庭園有看到老鼠、室內有看到壁虎和高腳大蜘蛛(旯犽、蟧蜈),說他那天看到旯犽,嚇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去找住隔壁的同事,同事拿了一罐噴劑幫他對著旯犽噴,旯犽立刻捲縮起來,同事還幫他把旯犽拿去丟掉,他才魂魄回體。
我聽了真是很訝異,這位專家博士是植物學背景,難不成他所認識的「植物」與吃蚜虫的超可愛瓢蟲無關?與身懷兩支鐮刀的螳螂無關?「壁虎吃蚊子、旯犽吃蟑螂(蜚蠊)」,況且我們單位週邊都是田地,看到這些大自然的生物,體認到無一物件可以獨立存活,這才是科學啊!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我的眼變亮了

(09-19-2013 一寂)
閱讀著大埔張森文大哥的訊息,內心微微的苦,但是,卻有種身體(或是陰部)打開了的感覺,下半身,陣陣的酥麻,有種做愛的感覺。
很奇妙,我的心我的身,好像在吸收(或散放)兩種完全不同的訊息,在同一時間內。好像看見死亡的盡頭就是生
起身靜坐,感覺會陰感覺呼吸,彷彿呼吸是愛撫,每次的吸氣,好像在撫觸會陰。
用手,很虔誠的撫觸身體,感覺皮膚接觸的感覺,從手、胸到腹部,當手碰觸腹部時,感覺腹部有股很強烈的波動(不確定是不是想像的畫面),停下來,感覺,呼吸一次次深沈。
微微想哭的感覺,從會陰慢慢的起落,感覺著吸,感覺著呼,全身在呼吸。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那最美好的歌詠

(2013-09-18 宥娟)
面對崩壞中的世界,面對信息的紛雜,我祈禱在交出去之中,探入內心最深處真正的愛。尋找內在的聲音,做最真的自己,首先要能對自己充滿尊重和慈悲喜捨吧?!
對存在的本質充滿敬意,才有能力真正去愛這個世間,不帶一絲要求地,愛。
對生命無上的崇敬,是感恩的起點。突然發現想蘊的苦和用力,讓這些負能量一瞬間全部歸零、散滅。
收入,支出都是無量,驗證愛的本質是「不動」。
只有這樣的心才算是真心吧?!
只有這樣的觸,才能觸到世間原來、本來就是處處充滿善與美,充滿愛。
發現,我的「明」足以照亮全世間;發現,就連「明」都是世間沒有別人的無量。
觸和受之間,如何不想?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一首印度詩歌裏的悉達多

(09-17-2013 一心)
整理書櫃,想把一些舊書拿去讀冊生活賣。
撿起了這本Herman Hesse(赫曼.赫塞)的《Siddhartha(悉達多)》,實在想不起來有沒有讀過,於是,決定翻開來讀。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是《流浪者之歌》,蠻貼近原德文副標,eine indische Dichtung(一首印度詩歌),我讀的是英文版,節奏輕快地引讀者進入書中主人翁、悉達多的一生
跟佛陀同名的悉達多,跟佛陀生在同一個時代,卻有著不盡相同的人生軌跡:他生在婆羅門世家,人見人愛,卻決定離開家人追隨沙門,在叢林中過著苦行生活;幾年後,發現他所學的一切,不過是讓他暫時逃避自我的途徑,於是重返紅塵,跟美麗的Kamala學習男歡女愛,跟富有的Kamaswami學習經商,直到,他的遊戲人間使他痛恨自己,完全失去了存活的動力。正要投河自盡時,心底深處的那聲Om拯救了他,從此,他與船伕為伴,向河流學習聆聽。

陋俗:替兒子買媳

(2013-09-17 季菁)
朋友說,她大哥和大嫂才五十幾歲,沒讀什麼書,兒子也不是讀書的料,所以早早從高職畢業就在餐廳工作。爸媽因為看他不怎麼聰明,又長的胖大,怕台灣的女孩自主性抬頭,兒子會吃虧,所以兒子才二十出頭,就為他娶了一位印尼新娘。
他們認為開發中國家的女孩較溫順,會乖乖的在家相夫教子,孝順公婆。結果年紀輕輕的印尼女孩根本還不會照顧自己,生出的小孩先天就有毛病。生為婆婆者疼惜她的長孫,連晚上都還讓孫子跟她睡一起。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眾人眼中的惡魔其實…

(09-16-2013 一智)
「拒絕思考,讓一般人犯下巨大惡行。」漢娜鄂蘭
仔細讀完邪惡的樣貌,很有收穫。以前就看過漢娜‧鄂蘭這個名字,當時好陌生,沒什麼感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5年後的1960年,以色列綁架了納粹劊子手艾希曼19614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世紀大審判。逃過大屠殺的猶太女思想家鄂蘭,決定親臨報導審判。聽著艾希曼的自白,漢娜發現眾人眼中的惡魔,不是只有狂暴的希特勒,其實更多的是「依法行政」的平凡人。漢娜忍著曾遭迫害的創傷,冷靜刻劃對審判的觀察,不但提出「邪惡的平庸性」,更大膽指出猶太人也是悲劇共犯。
猶太人也是大屠殺悲劇共犯!鄂蘭第一手觀察報告在《紐約客》刊出後輿論譁然,為納粹分子辯護的功利化解讀與對猶太人缺乏愛的道德化指責,紛至沓來,讓她飽受攻訐與威脅,甚至連親近的友人也與她決裂。但她毫不畏縮,持續忠貞捍衛思想,當人們只關注艾希曼本人的罪責時,鄂蘭思考的則是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她終生論述邪惡本質,掀起20世紀思維陣陣旋風。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表達原來這麼重要

(2013-09-14郁曼)
西非內陸國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這次問題真不少,除了他們的航班又被取消(他們的來程也是如此,衣索匹亞航空改來改去的,惡名昭彰),總之,航班讓我們也忙成一團之外,其中一位申請要報銷的旅費,有兩項我們一致認為不應給,一是護照,二是疫苗接種,因為台灣並不是那些病的疫區,而護照,除非是我們自己的員工,不然都得自行付費。
這位與會者一抵達就把這些單據拿給我,我告訴他這兩項不能報銷,他氣急敗壞來了我辦公室好幾次,一再重覆說若不是要來這兒,他根本不需要這個護照。他的口音很重,我實在聽不懂他還有什麼更好的理由,他於是去找我老闆、找計劃主持人、也找另一位跟我一起籌備這workshop的同事,但大家都還是沒聽出為何該退款給他,因為我們都認為,有這本護照,你也可以去別的國家呀!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華人盲從教育的由來

(09-13-2013 一綸)
看法國紀錄片「電椅大風吹」(死亡遊戲)」。內容是一位教授將1960年代的米爾格倫實驗重現在電視上。
當年這個實驗「體罰對於學習行為(記憶)的效用」,從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被用來對照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追隨者,有沒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服從了上級的命令,結果發現65%的人會服從權威者的命令。而法國新拍的這紀錄片,導演想知道一個人可以服從權威到什麼地步?當自己置他人於痛苦中時是否有說不的勇氣,結果發現即使隔了五、六十年至今,人對於權威的服從仍高達80%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儒家典籍可防止霸凌嗎

(09-11-2013李日章)
儒家思想主要是君主專制的父權社會的一套意識形態,其核心則為一種用來維繫該社會的道德,這種道德的主旨就在伸張絕對的君權、父權與夫權。
儒者說這種道德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性則是天所賦予的,或就是在人身上的天。而天,在孔、孟,是指至上神,在宋明理學,則指宇宙本體,儒者就藉此把這種道德神聖化、絕對化、永恆化。
那麼,這種道德更具體地講,是指什麼呢?
講到最後,這種道德主要就是孝與悌。而這孝與悌是無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