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儒家典籍可防止霸凌嗎

(09-11-2013李日章)
儒家思想主要是君主專制的父權社會的一套意識形態,其核心則為一種用來維繫該社會的道德,這種道德的主旨就在伸張絕對的君權、父權與夫權。
儒者說這種道德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性則是天所賦予的,或就是在人身上的天。而天,在孔、孟,是指至上神,在宋明理學,則指宇宙本體,儒者就藉此把這種道德神聖化、絕對化、永恆化。
那麼,這種道德更具體地講,是指什麼呢?
講到最後,這種道德主要就是孝與悌。而這孝與悌是無條件的。

在孟子之前,國家是貴族的家產,家族中的父兄,就是國家中的君王,對父兄無條件地盡孝盡悌,也就是對君王無條件地盡忠。在孟子之後,帝王專制的大帝國成立,帝王未必是自己的父兄,於是儒者便主張「移孝做忠」,「以事父之道事君」,結果君臣關係就變成「君父—臣子」的關係,對帝王的效忠也變成無條件的效忠。後來官民、師生關係也比照這模式而成為「父母官—子民」、「師父—弟子」關係,規範該關係的道德自然也成為一面倒的道德。最後連男女關係、夫妻關係的道德也變成如此。
儒家典籍可防止霸凌嗎?剛好相反,它們表現的正是君對臣、官對民、父對子、夫對妻的霸凌!
(作者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台大哲學系事件當事人)
原文刊登於:儒家與霸凌


站長的話:

近代最著名的儒學名臣曾國藩諄諄告誡兒子的家訓:「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這個套在華人社會、天羅地網式的咀咒,取自儒家經典《禮記》的《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