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開示直接切入「有對象」的苦,彼此成為有所求、情緒的出口。早都習慣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有對象、有所求,而不是與天地準,連求法都要特別待遇,師26年前就記說「以有所求之心求無所求之法,只得有所求之法」。
在師的引導下,又更深一層洞悉東西方文化傳承的基礎優劣。西方文明可貴的是平等觀,不歧視人(即使是罪犯),一切交給神;華人的陋習是分不清楚公領域和私領域,只在乎權力(power)和金錢。我們錯覺以為華人重視家族、重視血緣、是一種「親」,然而華人並不在乎真正「親」的內涵,多是想藉拉近關係來獲得權力罷了。我們錯覺以為華人重視倫理,其實華人倫理講的是「別貴賤,序尊卑」,種種親親尊尊的孝悌都只為了鞏固既得利益的秩序。這種沒有靈魂信仰的宗族封建文化,是工具性的算計,不是出於內在的覺醒,口惠實不至,只會隨境墮落,直到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