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說「講受用就好,為什麼要講有加分才在一起,沒有加分就不要在一起,這樣的態度會不會很功利,這樣是不是很有分別心」?
加分的典故來自以前我常說數學測驗100題只給100分鐘,答對一題得一分,沒規定依序作答,有一個考生說他沒有分別心,堅持從第一題做起,偏偏前40題每題都需要2分鐘,當他做完40題時,只剩20分鐘,後面60題,每題要半分鐘,這個考生頂多只能完成30題。即使全部答對,也只得80分。
如果先做後面60題,每題半分鐘,當他做完60題時,只剩40題,還有70分鐘,有時間做35題。全部答對,可得95分。
奧運會一支足球隊有18名隊員,上場11人,每場可換3人。教練選拔球隊成員或挑選球員上場,都需要揀擇,為了發揮每個人的最好與團隊默契,教練不能偏心,不能偏心的揀擇,我們稱之為沒有分別心的分別心。
做老師的回答學生問題不是有問必答,有幫助的才回答,沒有幫助的不回答,需要揀擇。有問必答,不會揀擇,我們稱之為沒有分別心的分別心。就像前述依序作答的考生不知在執著什麼?
學生很敏感人家不接受她,排斥她,她說就學習接受,對自己、對別人都全然的接受就自由了。事實上,這樣子的接受或自由是自圓其說,對準的是自以為是的「自由」。「自由」只有一種,我們稱之為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只有對準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可能無縛。
學生說「意見不同就要溝通啊」,溝通需要揀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溝通,不對準悲喜捨四無量心,不可能溝通。所做所想所說從慈悲喜捨出發,沒有任何理由偏離,沒有你自己!沒有你自認為的最真,因為你的最真就是慈悲喜捨,只要不是慈悲喜捨,就不是你的最真!千萬不要說我就是有情緒,情緒是我的最真!
像體重機一定要歸零,不然怎麼磅秤體重。體重機不準,不會越磅越準!只要沒有校正過,站上一萬次也不會準!
《大智度論》說:「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若分別有為法、無為法,則於有為、無為而有礙」。套入分別心,這句話可改為「有分別心實相即是無分別心……若分別有分別心、無分別心,則於有分別心、無分別心而有礙」。
學習要找對老師,什麼是對的老師?你不會對他起情緒。
講話不要有情緒,有情緒就需要離境,隔離或離境不是拒絕,就像開放性肺結核,要安排負壓隔離病房,等健康或能量高再接觸,再一起回到慈悲喜捨的交集,然後可以同心同事,這樣才有加分,才可能對世間有好的迴向,榮耀彼此,反之是彼此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