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生命中的第一原型

(07-12-2012 一心)

幫我做完療程後,治療師倫倫說她進入了黑暗期,她覺得自己都在依賴天分,混吃混喝,不求精進,所以,自我反省了一週。教室的另一位老師玻璃回應她說,那是因為,妳做到了一個「日日反省,時時精進的身體啊!」
我想,倫倫並不是在我身上看到什麼「精進」,而是感覺到「真」,就好像一片很純淨的風景,會呼喚我們內心的純真,當我們看見了「真」,就不想再「假」了。每個人都喜歡真,喜歡心地乾淨,如果不嚮往最真最乾淨,通常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機會看到那個可能性。

教室的老師們email討論著,到底什麼叫做「精進」?玻璃說,我們教室的學生,或者說,台北人,都很「餓」,不斷地想要吃進新的知識,看起來好像很努力很好學,實際上,卻是在掩飾內心的不安。
其實,再多的反省、努力,都無法徹底解決這種「飢餓」,唯有真愛的體驗才可以。被愛感動的體驗,就像一個胎記,那強烈的美感,會終其一生、不斷地呼喚我們,美感,才會提供真正的動力。當我們回應了愛的感召,而願意時時刻刻將生命對準真愛,亦步亦趨時,叫做「精進」。
師開示:生命中的第一原型很重要。如果,烙印在生命裡的第一個經歷是「欲」、不是「愛」,「欲」的模型就會被套用在生命中的種種關係裡,就算遇見了一個真正愛我們的人,就算遇見了可以教導我們真愛的善知識,我們很可能還會用「欲」投射。
以前一直不懂一句話:「心中有佛,看人便是佛」,以佛心看人才認得佛,以豺狼虎豹之心看人,人可能是獵物或天敵。德蕾莎修女曾經在聯合國大會演講說:「如果我們都能從彼此身上看到耶穌基督,內心自然充滿愛的喜樂;如果人人內心都能充滿愛的喜樂,世界自然和平安祥。」原來受難的耶穌基督就是德蕾莎修女生命中的第一個原型,原來真正的修行人,生命中第一個原型都有佛菩薩!
恍然大悟,「學法」或「修行」,就是讓真愛變成生命中的第一原型啊。不論之前的際遇如何,不論曾經歷過多少的傷害與不信,都不要讓過去變成成見,遮蔽自己的視線。
「學法」或「修行」更重要的意義,是在鍛鍊給愛的能力,淬煉最可愛的人格特質。倘若只是被動地等待真愛降臨,就算有一天真愛出現,我們也不會相信的。因為,沒有愛的能力,就像底片有問題,怎麼洗都洗不出真愛的畫面;當我們缺乏自己所嚮往的人格特質時,我們也不可能相信別人會有。自己做到了,才會相信!
狄更生在《雙城記》的第一段寫道:「這是好的開始,也是壞的開始;這是通往天堂的道路,也是通往地獄的道路;這是充滿希望的時代,也是充滿沮喪的時代;這是迎向光明的日子,也是迎向黑暗的日子」。
所以,生命中如果還沒有真愛的際遇或體驗,沒有關係,就從自己開始,一點一滴,耕耘出最可愛的人格特質,把握每個樸實的當下,創造出有強烈美感的真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