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唯此是皈依處

(06-17-2012 一湛)

昨天最後一堂課,跟學生輕鬆的對談。學生問我:「老師,聖脈是宗教團體嗎?」我說:傳統佛教用很多教條和框框來維護自己,提倡沒有分別心卻有一大串分別心,提倡無我卻一個個我我所,加上很多宗教有門戶之見、對世間公義不關注,只做你丟我撿式的慈悲募款救濟,這時候說自己是宗教團體,恐怕徒增世間對佛陀無諍的誤解。
我們相信真正的佛教徒是基督教徒,真正的基督徒也是佛教徒,所以我們不以宗教團體界定自己,只用生命教育協會,就好像先是一個好人、一個好公民,再來宣導佛法,這樣的含容更大,所有的教徒都可以來學習,事實上我們最重視宗教情操、最相信至純至性的愛,「唯此是,皈依處」。學生點頭說:這樣大家就沒有負擔了,可以充分的交流學習。補充說:沒有框框才是真正的解脫自在。

學生問:修行時,家人不會有意見嗎?我說:我的老師要我們在生活中修,不是跑去山上修,你是在學習如何慈悲喜捨對人,家人如果過不了關就還要修,另外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家人,只要有一個人你無法愛他,那就是你的「地獄」,你過不了的暗夜,就要繼續修,一直到清淨光明愛人如己,所以修行對家人是最大的福祉,他們不會反對。慈悲喜捨最基礎的功課是「尊重人是義務,受尊重是權利」,倘基本的權利義務都做不來,就奢談慈悲喜捨,也會變得不著邊際。
老師有時候會批評馬英九,不是對他這個人,而是他所的公職身份,我批評私德,我講的是公職的責任,身為公職,每花一筆納稅人的錢都要有所交代,政府每年花那麼多錢,到底花到哪儿去了?錢不發揮好的功能,決策錯誤全民都在受苦,所以一定要督導,我們要在體制改變,這樣才不會苦難一直延續,甚至於擴大崩坍,完全的對事不對人,權位越重責任越大,這是必然的。
另一學生問:「關係是一種藝術,這句話要怎麼理解?」
我說:「關係不只是藝術、也是科學、也是哲學、也是信仰。首先,他是非常清楚有理路可依循、可重覆實驗的、有清楚的因果關係和因緣的,只要你願意去分析,你會看到社會學、心理學、生理學、環境學、人類學的影響在裡面,而且他很現實,一來一回馬上見真章,你可以馬上從對方的回應中看到你出去的東西是否恰當,只要你願意帶著研究的精神,你就可以學到很多;至於他是哲學,是要你不斷的窮究本源,什麼是「本性」什麼是「個性」,生命從何來、將往何處去,什麼是價值,為何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最究竟的價值嗎?
「再來談藝術,藝術是想像、創意和美感,每個人已經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兩個人碰撞出來的火花可以是非常絢麗的,你只要願意再加上一點點,關係就會有神奇的變化,所以她是藝術。」
「最後老師最喜歡把他看成是宗教信仰,因為有信仰,你會相信每個人內在最純淨的本心,你會對人有無量的包容和尊重,你會願意在最困難的環境依然浪漫的看到希望,你會把每個人都當成佛陀上帝的孩子,你會在絕苦中找到絕美,你會見證沒有距離的愛,你知道最美的關係是兩個身體有一個共同的靈魂。(當下已經進入一種虔誠神往的禱告了)」
「難怪每一次上課都覺得是一趟心靈的神奇之旅,我們很努力的去想去做,覺得應該沒有了,一聽老師說,又把我們帶到一個我們沒想過的層次,好像永遠學不完,只知道真善美不是口號,是一幅幅的風光,謝謝老師帶我們走入這個充滿智慧和慈悲的道路。我們也慢慢發現自己變得有耐心、會站在高點全方位的看、人也比較細緻了。」
「這種感覺在跟我的老師學習時也有,所以學海無涯,課程結束關係可以繼續,我們來試試什麼是關係的最高峰吧!」
下課後,學生還圍著問很多身邊的問題,感覺我們非常需要大量的教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