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我那叛逆的孩子回來了

(03-06-2015一綸)
初為人父人母,內心都會充滿喜悅,想盡自己最大的心力來培育這個小生命,向望(ǹg-bāng)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有自信、有愛心的人。孩童兒時期的照養雖然辛苦,但每當看到孩子單純的笑容、聽到孩子天真的言語,心總會感受極大的欣慰與滿足。
兒子在大家的期待中來到人間。小時候的他,活潑可愛,又非常貼心。小學一年級時,他和爸爸住在台北,我在南部工作。記得有一天,先生要去參加二日禪,必需在外過一夜,這時候兒子才剛得了腸病毒,正在復元中,先生很希望我可以請假回來照顧他。當我打電話給兒子時,我故意問他:「要不要媽媽回來陪你呀?」,想當然爾,他應該會回答「要」才對!但是,沒想到,兒子竟然很篤定地回我說:「媽媽,如果你也想要參加二日禪,那你就回來吧;如果你是為了回來照顧我,那就不用了。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聽了,好感動!
他,不想給媽媽添增任何的麻煩,一個多麼有自信的小大人啊!
人生的事有順有逆,它不是一直沿著一直線發展。孩子成長的路上,也許是遇到挫折,他又不善於溝通,性格就有些壓抑。原本天真又貼心的他,國中以後,不再是陽光男孩,他好像突然變了樣,很叛逆,脾氣不大好,還會講粗話。看到孩子的逆轉,和很多做父母的一樣,我一下子錯愕得不知怎麼跟感情疏離的孩子互動。

措手不及中,又覺得身為人母的,不能放任不管,我們有責任把孩子教好,於是我就用自己認定的道德標準來規範他,尤其嚴厲制止他講不符華人禮貌文化的粗話。結果呢,我的管教並沒有讓他的行為變好,反而引起他更大的反彈,讓我們親子之間的距離拉得更遠,到後來,我所有想給出的愛,竟都「到不了」了。
感恩學習的因緣,讓我有機會能夠聽到院長智慧的法語。有一次聽到院長說:「一個人不讓你講他的缺點,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要先接受,才可能改變!」這些話,強而有力地把我敲醒了!孩子內心那道堅固的防衛,原來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個失去信心的人,怎麼可能有喜樂?!當媽媽的,不就是要在孩子失意時,給他溫暖,幫助他建立信心?因此,我決心調整自己---改變不可能從別人開始,只能要求自己主動帶路。
院長的另一段話:「不輕易出招,出招一定要贏」,也大大幫助了我親子關係的流動。在和孩子言語的你來我往中,就好像比武練劍一樣,出招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才有打贏的可能。我不斷練習,在每次要開口糾正缺點前,都先確定自己的身心是否安穩,問自己是否看到孩子的優點,有信才開口。
某天的晚上,我請兒子將他房間的東西收拾好,他卻以粗魯的話語回應,聽到時,感覺心跳加快,過去的成見又出現了:「這孩子。」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會說:「你怎可以用這麼不禮貌的態度對媽媽說話?」但這一次,我沒有隨順衝動反應,我不想再硬梆梆地接收境界給我的苦受了、不想再硬碰硬的走輪迴路了。
當下,我停止說話的衝動,院長的叮嚀猶在耳邊:「先接受,才可能改變」,我先回來感覺呼吸,在一呼一吸中安靜地感受身心的波動,當身體回穩了,內在有含容境界的空間了,我再以柔軟的語氣告訴兒子:「媽媽相信你可以把事情做得好。」他似乎有點意外我對他的頂撞,不是窮追猛打,而是輕聲細語,感受到我的善意,他原本僵硬的態度也就柔軟下來了。

關係的修復不是一兩次就可以到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演練,感覺自己應對間由負轉正的力道越來越快了,而兒子得到信心的鼓舞,臉上的笑容自然也就變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