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綻放

(2013-12-01沐沐)
寄一朵思念在季節的夾縫裡
我的愛
很輕
呼吸著蜿蜿蜒蜒
落石不是耽誤
驚豔出芽
小徑汨汨滲出
煙的血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自由選擇家人

(11-30-2013一湛)
如果家人可以選擇,你會選擇跟怎樣的人住在一起成為家人呢?能互相尊重、支持、談心、成全的人,沒有人可以理所當然的對你大呼小叫,告訴你一定要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一起是為了分享喜樂,讓世界變大變亮。
華人文化以父權為核心,血緣是唯一的家人來源,婚姻是擴充家族的方式,家成為唯一認同和效忠的對象,如果不聽大家長的話很容易會被剝奪權益和受到排擠,所以孝順和養兒防老,成為最重要的價值,在這樣權威式的教養中,很難發揮個人的自主性、獨特性和創意。

人類社會對「差異」的處理

(11-30-2013一心)
坐捷運時,用手機收看安德魯‧索羅門TEDxMed(醫學)的演講影片「愛,沒有條件」。手機的螢幕很小,不論鏡頭怎麼取,他的整個人,不會超過我的手掌大小,然而,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能量,卻是如此巨大,如此溫柔而完全地包覆了我。
起先是被他自信的台風所吸引,他的聲音清晰卻不尖銳,講話速度算快、卻不會給人壓迫感,他和觀眾保持非常自然的互動,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停,讓觀眾笑、或讓觀眾沉澱,停下來的時候,他那雙清亮的大眼睛,篤定、沉穩依舊。
就像在讀一本敞開的生命之書,因為每字每句都如此真摯動人,於是,彷彿也找到了打開自己生命的鑰匙,對最深沉的愛與痛,不再避諱。
坐在車廂裡,我隨著他的演說內容又笑,又哭。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三場一日禪回顧

將近兩年前的某一晚,我和兩位推廣樸門的朋友深談,告訴他們,聖脈真的很希望能夠跟台灣的NGO、社會運動者連結,為他們提供安定身心、補充能量的實用方法。沒想到,過了不到兩年,我們似乎真的朝這個夢想,邁進了一小步。這次的一日,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志工──民間司改會、反核部隊、台聯青年團、天主教育幼院。
這兩年來,我們很認真,先努力充實自己在社會議題方面的「常識」,記得剛開始讀那些文章,實在吃力,什麼審檢分隸、無罪推定、信息倫理、程序正義、票票等值、轉型正義、量能課稅、憲法精神、普世人權、住民自決,簡直無法消化。同時,親教師寄來的東西,又不要我們照單全收,而是要練習追蹤文章的來源、判斷其可信度、辨別其背後的中心信仰。
因為很生澀,所以,剛開始練習跟人討論這些議題時,不但像鸚鵡只會把讀過的句子生硬地搬出來,還常常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激動了起來。要說服我家人選蔡英文的那一次,應該是我記憶中唯一一次跟哥起衝突啊。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鄭仰恩:神學能擁抱苦難?

(11-25-2013一寂)
鄭仰恩牧師相約在士林捷運站,找了一間咖啡廳,我們就在鬧哄哄的角落聊了起來。
我們從「還原長老教會的歷史定位」談起。
70年代,神學院的畢業生相當於大學程度,可以成為社會中堅份子,領導教會,現在社會整個程度提升了,神學院的程度並未提升,相較下,教會在社會的領導力量就在往下滑落。」
「長老教會在台灣,曾經居於精神領導地位,但是,70年代快速都市化,80年代的解嚴,90年代政權轉移,這些事情都在衝擊長老教會的主體性,尤其是90年代的政權轉移,長老教會也曾迷失過,跟政治權力過於靠近,失去監督的立場。」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女運動員的身材

(2013-11-23季菁)
看眼科醫師兼攝影師Howard Schatz11年前拍的「女運動員」,發現同是運動員,但身材環肥燕瘦各有不同。
有的是因應運動項目本身的需要,譬如籃球就需要極高個子的人,韻律操就需要輕巧嬌小的身材,舉重需要有粗壯的四肢。而運動本身又可再加強素造出特別的身形,像游泳選手就普遍勻稱,有流線型的身材。健美小姐則雕琢出筋肉噴張的身型,打拳擊的手臂特別健壯有力,打排球要有一雙有彈力的腿。而跳韻律操的女孩因為習慣優美的舞步,在擺姿勢時也特別有美感。
看到運動員的身材,會覺得注重了哪裡,哪裡就滋養茁壯。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死亡,看見生命的莊嚴

(11-22-2013一心)

電影《遺体:面向明天的十天(遺体 明日への十日間)》故事改編自記者石井光一的筆錄著作《遺體-地震、海嘯的盡頭(遺体震災、津波の果てに)》。(線上收看請點選上集下集
本來在午藥石的時候,打開來看,但才沒看多久,就覺得很悲傷,於是決定不要一面吃一面看,留待之後專心看。
整部電影描述的,是311大地震發生後10天內的故事,場景,就在日本岩手縣釜石市作為遺體安放處一所學校體育館內。片中的靈魂人物是由西田敏行飾演的殯儀館退休老人相葉常夫

跟不丹人介紹臺灣人

(2013-11-22郁曼)

這禮拜有個工作坊,講師是位不丹人,聽說娶了位美國太太,在bar檯遇到,寒暄了一下,他的穿著果然很美式,英語也很清楚,因而溝通相當順暢,我們幾乎一開始就聊到政治,原來他會講圖博話(可能是移居不丹的藏人後代),他說中國的年輕人過得很不快樂,都在互聯網發洩…,我問他也會中文嗎?他說是去圖博時,聽那裏的朋友指著電腦翻譯給他聽的,他說中國非革命不行……
也聊到水資源的問題(中國把少數民族的家園納入自己的版圖,在那些地方建了一堆水壩攔水),我說這樣中國旁邊的國家很可憐ㄟ,都已經很乾旱了,他嘆了口氣說中國太powerful了,大家都拿他沒辦法…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第一特獎的感覺

(11-20-2013一恩)
小組討論,坤山分享他失敗的觸境,我問到如何練習打開心量?一智分享她最受用的法語是「無常」,無論生命的境界如何波濤洶湧,她說師教導要常常有「中第一特獎的感覺」的喜樂。真正學法,一定是悲喜交集,心量變變得好大,世界變得好大,一定是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可能退轉。
語言文字真的很有能量,當我聽到「中第一特獎」這幾個字時,內心突然有種大放光明的感覺,莫明地開始雀躍了,好神奇啊。
一個舒服的呼吸,一個正向的念頭,一個感恩的眼神都讓我有中獎的感動,只要有生命的存在,時時刻刻都在中獎,不是嗎?存在就是喜樂的來源!幸福無他,就是體會存在的感動,體會自由的無價,感受每個人內心的需要與交流吧。

原住民的文化困境

(11-20-2013桂春)

欣賞13分鐘50秒的影片〈台灣不見了.迴盪在山谷間的傳奇古風國小布農族〉,失落的原住民文化傳說,借著小朋友說自己的故事,而慢慢呼喚出屬於自己部落的文化傳說
原住民的文化困境代表台灣人的困境,幾百年來的歷史看起來都似曾相識。
台灣人的祖籍大多來自大墾戶與官員的編派,1915年《台灣日日新報》的人口統計把所有台灣平地人歸為熟番(即平地原住民平埔族)400年前的平埔族外貌與福建人差別不大,福建人絕大半是百越族後代,日治時代的台灣人絕大半是百越族與南島族的混血族。也許可以說,台灣平埔族閩客化得非常徹底,徹底到完全不在乎真正祖先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