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信仰與社會流動的對應

(12-24-2012一心)
耶誕夜,師為法工們開示:
為什麼修行?為什麼不養生、照顧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就好?
會修行,一定是因為看到世間有很大的苦難。只有找到最好的「法」,才能解決世間的種種對立,不論是人與人、國與國、或黨與黨之間的爭。
為什麼我們的心很不安?就像1400多年前神光慧可,向達摩祖師求法時說的:「我已用盡一切方法,仍舊不安。」
一切的問題都出在心,在我們不認識心。問題來自不能空的心,總認為有境界在 妨礙我們,使我們不能安心,所以,我們會隨境轉,會被動,無法「看有不看無」。佛法講的一定是:找到心,就會找到信心。
禪修期間,就是透過呼吸,透過聆聽開示,很認真地來看,到底什麼是我們的心?是境界妨礙了我們,還是我們的心不夠清淨?
在每個呼吸,姿勢,動作,在禪堂內外,感覺空,感覺心。
聽聲音要聽到空,才是聽到聲音的心。
看東西要看到空,才是看到東西的心。
吃東西要吃到空,才是吃到食物的心。
嗅味道要嗅到空,才是嗅到味道的心。
身體觸要觸到空,才是觸到身體的心。

時時刻刻的接天接地感

(12-24-2012一心)

今天的佈達是:動作,思考,說話,時時刻刻有「接天接地」的感覺,單純受用當下的幸福、自然、與流動。這個佈達,就像是護身符,一整天保護我不受負向的念頭或情緒侵犯,好神奇!
早藥石後洗碗時,在洗手台遇到一無,他說:「妳和一三在關係補給站的觸境,很有意思,你們兩個根本是雞頭鴨講。」我試著解釋,他問:「有法的體驗練習,和沒有法的體驗練習,有什麼不同?」我再試著解釋,他再問:「這跟聞思有關係嗎?」...覺得當下沒有找到與一無對話的觸點,語畢,分道揚鑣、各做各的事情去了,感覺身體裡,有種話還沒說完全的感覺,不過,就先放著,純粹欣賞生滅、起落、聚散的現象,我倆是森林中的鳥兒,相遇又分離。
回觀,在那個對話裡,我太用力聽、太用力解釋了,窄化的注意力,當然不容易跟世界對上焦。大大的心,放鬆的心,才可以跟眾生結緣,結善緣啊。
午後,趁著暖烘烘的太陽,在前庭經行,用緩慢的動作,把赤誠的心,供養給天地。想到剛才的聞思:「不管是聽聲音、看東西,都看到無常,聽到無常,身體開始細緻化,好像X光的顆粒,顆粒細到非常精密的程度,心就很細,心細的時候,看事情很清楚,都不會亂想。」

身體是中空 心是空

12-24-2012對法工開示)
一個人為何要修行?
修行一定是看到世間有很大的苦難,只有找到最好最究竟的法,才能解決人類紛爭的問題,人與人爭、國與國爭、黨與黨爭,一切的問題是出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讓我們心很不安,所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有個法師,叫做神光慧可,聽說,印度來了一位禪師叫做達摩,他就去找這位禪師問說:
「我已經用盡了一切的方法,我的心還是不安。」
「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將心來,與汝安。)
「我就是找不到心啊」(覓心了不可得)
「你真的找不到心,就找不到不安了!」(與汝安心竟)
禪宗就是用幾句簡單的對話,聽說他就這樣開悟了。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切問題在於心,在於認識不認識這個源頭。
來禪修透過呼吸,認識這個心,也透過禪修導師的開示來認識心,認識了心,看到一切問題的根源在這個不空的心,不空就有對象,總覺得有人在妨礙我,有境界在遮障我,阻撓我們安心,妨礙我們放心,我們給世間不公不義、種種不尊重所迷惑、隨境轉、被動無法主動,無法看有不看無.....,表面上,我們都在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幸福,我們都相信因緣,其實我們很宿命,不知道世間不公不義、種種不尊重都屬於人為的造孽,不知道要去預防與處理。

左撇子的史丹利

(12-24-2012季菁)
下午把「史丹利的便當盒」這部影片看完。感覺小孩的眼光和大人眼光就是不一樣,在老師眼裡,調皮搗蛋,又常沒寫功課,常把全身弄得髒兮兮的史丹利,在同學眼裡卻是個受歡迎的大英雄,下課大家爭相要他講些有趣的、冒險的故事,大家儼然把他當成風雲人物,沒人嫌他沒帶便當,反而爭相把便當裡的食物分給他。而史丹利也是很願意分享的人,他會把老師獎賞他的巧克力、糖果分送大家一人嚐一口。也很願意把廚師後來為他準備的剩菜便當盒分給老師們享用。
還有,同樣的因史丹利的左撇子而常與鄰坐的同學相碰撞而吵架,老師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結果。有的老師用罰站的方式處罰兩位吵架的同學,有的老師命令史丹利必須改用右手寫,都只是讓史丹利更鬱卒,只有溫柔的女老師懂得用左右對調的方式,讓兩人不再碰撞,反而成了好朋友。
另外,史丹利雖然古靈精怪,但因為他不是乖順守規矩的孩子,又因為沒有帶便當盒,所以常是老師處罰、責罵的對像。但是只有作文老師看到了他作文寫的生動有趣,大大的鼓勵了他,史丹利馬上能洋洋灑灑的唸一首詩回送給老師。最後甚至毛遂自薦的當上校際音樂比賽的主角。當一切只有責怪、威嚇的時候,小孩只有收縮起他的天賦。當有一雙欣賞的眼時,小孩就能盡情的活出他的最好。

好喜歡這廚房

(12-24-2012一圓)

法工七位全提前到達,大家同心齊力開始打掃廚房,打掃完畢,陳幼:這才是我們的環境,華容:打掃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掃,宥娟:我們的要求真是高品味的,好喜歡這廚房,安惠展現她的招牌~單純的笑容!
一無將炒菜鍋底用菜刀一刀刀的刮除陳年之垢,鍋底展現出白金金的光彩。
一圓:你家以前就是這樣的刮鍋底嗎?一無:是啊!刮鍋底也是要看鍋的材質,像鋁鍋就不行,你看這個鍋也是好鍋,應該也是「安麗鍋」!
「是啊!寺方有很多好東西,只是眾人使用,每個人的習慣不一,真的是很難管理的」。
我没有讚美一無的用心認真,想要回頭讚美之際,感覺有造作而止,內心讚美他本來就很認真!
掀開廚餘桶,傳來陳年腐臭味與噁心之相~蛆蛹,第一觸起逃離避苦心。收攝,邀請一點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一點:我去拿推車,等會兒我需要有人幫我一起提。一圓:没問題!我都在這裡寫日記當下,發現他真是謙虛柔軟,語根善巧没有指名說「一圓幫我一起提」,而是說:「我需要人幫忙」,一個是點名,一個是邀請,自問:我喜歡那一種呢?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談轉型正義與廢死

(12-23-2012李拓梓)
課堂上的小挑戰
每個學期的「法學緒論」第二堂課,我都會讓學生看談蘇建和事件的「島國殺人紀事」紀錄片,然後第三堂課看鄭文堂導演的「眼淚」。看完之後我會要學生回家google幾個名字,比如誰是江國慶、誰是湯英伸。
我會提醒學生,這些影片有特定的立場,為師者如我,並不要求大家跟著立場走、或者因此改變立場,但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花點時間,想想我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那些事,是不是真的如我們想像那樣單純。
90年代距今並不遙遠,但即使看了四五次影片者如我,還是會驚詫於當時的高院法官水平,比如那段鄉音十足的「我高考第一名,怎麼可能會判錯?」講話,遑論課堂上那些年輕學子。
而「眼淚」所講的是更現代的事情,他所給學生帶來的衝擊,那種對每個人心中埋藏的醜惡記憶的贖罪,也總讓學生瞠目結舌。
期中考我總會出同樣一題,詢問學生看了這兩部影片,或者看了課堂教材中張娟芬「殺戮的艱難」一文後,對於死刑與廢死有什麼想法。得到的答案不奇怪,如同一般民調85%的人支持死刑,學生們也大約有七八成以上沒有改變他們的想法,有幾個人動搖未定,但也總會有幾個人,即使對死刑立場如此堅定,也想試著在考卷上寫出他們所經歷的動搖。每次改到這種考卷我都很欣慰,對一個老師而言,還有什麼是比讓學生有更深一層思考能力這件事,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認真用法檢省每一刻

(12-22-2012 宥娟)


隨時隨地接收、轉化、淨化能量,認真用法來檢省每一個時刻,透過了持續的觀察練習,才能真的發現了,原來法的威力有如此之大!
同是洗碗,平常的洗碗和今天有沒有不同?其實是沒有的。先用清水把髒汙沖過一遍,再用菜瓜布沾洗碗精刷洗,然後沖水洗淨。相信我的洗碗和別人的方法沒有二致。過去和今天也無不同。不同的應是洗碗的同時,是否也洗掉了業習。
但是,從開始作六度三箴和慈悲喜捨的回觀記錄之後,突然發現,這樣一個稀鬆平常的小事,竟也能對生命創造出莫大的啟迪!
首先是「想」不再亂飄。不再是身體的動作和想蘊分離,過去,可能是邊洗碗,一邊胡思亂想,除了因胡思亂想耗散能量之外,還失去了當下三際一時這絕無僅有的時刻才會發生的珍貴體驗!
如今從正知正念開始,心的焦點全然地放在呼吸的起伏、水的流動、手的觸感以及物件的變化,每一次都相同卻也每一次都可以不同,隨著每一次時空的交會點,無常將色、受、想、行、識轉變出有如萬花筒一般的多采多姿,於是,這些新發現就變成了生命中驚喜不斷的滋養,事後的回觀,更可以自我檢查和校正,很具體很有效率地幫自己增上,增上的喜樂除了可以自娛,甚至可以是與人分享充滿法喜的經驗!

蜷縮的觸角,張開了

(12-22-2012一心)

為了下午的半日關,昨天想來想去,準備了很久,因為,我很想要突破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帶領方式。上次,一寂帶領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她的主題很清楚很簡單──感覺真心,從頭到尾貫串,體驗由淺入深。過程中,她有兩三次與學員的簡短互動,她好放鬆,好沉穩,中心線好清楚!
跟她對比之下,我看到自己有時候會因為害怕空白,而表現得太多,好像變成一個台上的獨舞者,就算跳得再好看,跟別人的交流卻很有限。我希望跟人有更多的交流啊!我知道我目前還沒做到,但是,我深深嚮往在關係中,把自己完全地交出去,交給天地,交給至純至性!
「每一堂課,都要當成唯一的一堂課,一句法語要讓人一輩子受用。」
我練習選擇一個清楚的主題。聞思到:放心就是把注意力完完全全放在呼吸、姿勢,還有法(生命的最真最自然)。「放心」就是今天的主題。

30年前的虎媽猶在

(12-22-2012郁曼)

今天陽光很亮麗,一整天洗衣曬被,許多時間在戶外,也就聽得很清楚附近國中擴音喇叭的聲音,知道今天是運動會。雖然畢業30年了,當時教我們的老師也早退休了,但我常會以為我唸書時的老師都還在,因為擴音器傳來的,同樣是30年前的口氣和命令
30年,新化小鎮的景觀改變非常大,小時的綠地、平房大部份都不見了,國中小學的教學方式卻似乎沒什麼改變;這十多年來上班經過的國小,每天早上放的音樂也未曾有過變化…真是令人不寒而慄…我們要「傳承」給下一代的,難道是這個?想到以前很悶很不快樂的國中小學時期,不難了解,今天的孩子,還是一樣不快樂。
傍晚,運動會結束了,頒獎老師的台詞、語調也都跟30年前一模一樣…(!) 當聽到「第四名,XXXXX,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時,我也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不斷被迫爭排名的那種吃力又挫折的感覺。
現在想想,全校或全班那麼多人,但每一次考試或競賽,就是表揚那極少數的三、四個,長期下來,其他沒能被欣賞讚美的大多數,能不看輕自己、忌妒別人嗎?致詞的長官最愛說「勝不驕,敗不餒」,問題是,最在意名次的,往往是老師、家長(孩子其實很單純,只要沒有大人一直要求,孩子只想要快樂),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平常心,卻要孩子做到….原來我們從小就一直在耳濡目染「虛偽、矯情」,也所以,大家都很難快樂。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只是「想」出了問題

(12-21-2012 宥娟)

眼睛一睜開來,就不能不「想」吧!然而如果沒有遇見師,如果沒有學法,又怎會知道過去之所以產生「我不想要」的生命品質,甚而怪罪命運,只是因為「想」出了問題!
看到一心說:「我繼續用極緩慢的步伐走著,帶著身體裡面那頭受傷的野獸,一起走在當下。當呼吸變慢,也變深時,突然有種水的沉落感,沉落到底後,感覺輕安、乾爽,好像浮上了水面,親吻了天空。」回想自己的經驗,一方面感到深深的慚愧,一方面,深深感動著她對法對師那無比堅定的信!
而看到自己日記裡師的校正,更是充滿無比的感恩與感動,生命中有師的守護和護持,才能讓我們走過無知、在艱險中脫困,走向真正的寧靜喜樂,開發出更大更美的生命潛質!
加上一智分享的<如何守護六根門>,很喜歡這段話:「就像國王有很堅固的城堡而他只有一個門,守門者很機智、很精靈,不會讓不知不識的人進來,只讓相識的人出入,城墻上即使有一些小孔,頂多也只能讓小貓、小動物進出,任何大的動物不得進出,何況是人,一定要從這個門進去,所以他只要從這個門出入他就知道。他知道法是什麼,法就是過去的解脫者要解脫這個五蓋,未來的解脫者也是解脫這個五蓋,現在的解脫者也是解脫這個五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