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念念之間恍如隔世

(01-30-2012宥娟)

師說:「要讚嘆身體才會更安靜下來;如果我們對身體沒有感謝的話,它就不容易安靜下來。如果沒有感謝,我們就很容易對身體有不滿,不知不覺對身體發出很多不滿的訊號,只是已經習慣了,所以不自覺。」曾有一度,我是如此憎惡與抗拒我所感知的身體啊!回頭不禁悚然一驚!我曾拿著刀,想要剜下身上莫名而來的印記,我曾痛搥胸口,想要停止一切我不想聽到的訊號、波動、糾結,或是痛徹心扉的鈍擊…..當美好成為貪婪,就失去美好存在的意義,色身如此,文字如此,當欺罔毀滅一切的愛與信任,生命有如泥炭,或更不堪。

與他人肢體的碰觸與分享

(01-30-2012一心)

昨天,跟鄰居的哥哥聊天,他是美國人,住頭城鄉下,跟我抱怨說,在台灣,很多人沒辦法體諒他是外國人,學不會這麼多不同的方言、口音,而當他聽不懂,請對方講慢一點或再重複一次的時候,對方往往講得一樣快、甚至更快!雖然,他住台灣六年了,還是無法習慣,街上的小孩不記他的名字、只叫他「外國人」,到很多地方,還是會被人指指點點。

讓心常常跟身體在一起

(01-30-2012一恩)
一位年約八十歲的老媽媽,帶著她剛做完化療的兒子到門診要求戒菸。一位剛切完腫瘤被放療照得頭頸焦黑的大老闆,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戒菸門診…。
……我看到的病患,幾乎都是經由轉診或在不得已狀況下,才到門診做最後的求助。
每次門診結束,總是百感交集;浮現的還是那句話~~我能幫甚麼嗎?

把工作當成上座

(01-30-2012亭伶)

今天是無常的一天。
終於完成了一篇稿子,內心感到喜悅、流動。這篇稿子寫了好久,前天師新年開示,沒有去參加,感到自責,問自己可不可以用上座的心來寫,把工作當成上座,正知正念,注意姿勢、呼吸,注意起心動念,什麼時候起了念頭,感到消沈、抗拒,什麼時候可以一直保持專注、流動,沒有判斷,沒有掌控,沒有我要而要不到。在過程中體會到越沒有抗拒、沒有我,越能夠打開,起了一個不耐煩,跟這個不耐煩在一起,沒有不可意,自責,或是避苦,就越能夠保持能量,就像燒開水,綿綿密密的燃燒,如果中斷了,水馬上冷掉,重新再燒,又耗費更多能量。

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

(01-30-2012一湛)

今天前後有二個朋友打電話來說:過年期間跟家人相處的不愉快。請他們舉例,發現故事內容也許不同,可是核心問題都一樣,都是「主體性」沒有出來,注意力跑到外面,當能量不夠了,就很容易會有抱怨、委曲、受傷和生氣的感覺。

那年他才上小學

(01-30-2012玲真)

John依約前來「補救」英文。國二的男孩,他的爸爸八年前過世,留下他、二個妹妹和媽媽相依為命。
那年他才上小學。之後每年過年前我都會請他們吃飯、並給孩子壓歲錢年前和他們聚會,才知道John英文不及格,而且是連及格邊緣都談不上(據媽媽說,段考只有30)。過年前借了他一本文法書、規定了作業,今天驗收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茶道

 (01-29-2012 沐沐)
河面寂止
所以山能在其上湍湍浮流
羽翼不動
所以風能在其下暢意奔揚
唇齒頓默
那老者用眸光將故事演得更是鏗鏘

同理可證

眼中的樑刺

(01-29-2012季菁)
過年前買了一些大梨,直到今天冰箱才有位置放梨。以前最不會切這種大梨或大蘋果的,因為又大又圓又滑溜。但今天我發現,若把腳站穩,把脊椎打直,找到了中心線,然後將梨放穩,刀切下去時,會感覺原本就有一條與中心線相連的線在梨子上,我只是順著中心線勢如破竹的剖了下來,切的既平整、又均勻。
過年期間,家裡三個女兒玩起推理遊戲。那是在網站上刊載的一些故事,先敘述一點場景及人物,給一點線索,然後就可開始借問問題,來推斷犯罪的動機以及犯人是誰等。老二江鈺告訴我,答案常常是出人意料之外,甚至是有些驚悚變態。心裡有陰暗面以及犯罪意識的人比較會猜中答案。心理較光明面的人猜的答案就會比較正常,甚至有趣。

面對困難的態度

 (01-29-2012一三)
晚上觀賞澳洲網球公開賽的最後一場--男子單打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的塞爾維亞網球天王喬科維奇(Novak Đoković),決戰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蠻牛納達爾(Rafael Nadal)。這場比賽兩人打了5小時又53分才分出勝負,這個勝利,不只夾帶了汗水、淚水、還有一點點的血水。頒獎典禮上,在貴賓致詞的時候,已經快要累癱的納達爾,靠在網子上,而喬柯維奇則彎著身子休息,大會最後搬了兩張椅子給他們坐。

把呼吸當成托水缽

(01-29-2012一點)

7:30和一護、一丹及郭媽媽接了淑霞,前往高雄市三東社服中心辦一日生活禪。
9:20開始第一個托水缽活動,這個活動大家讓剛剛熱絡的現場立即收攝,此時只有莊嚴的樂聲在禪堂中輕輕迴盪。每一個人都專注在手中的水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