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看到了自己的欲愛見

  (08-19-2011一智)


前天參訪高等法院後,對於整個司法制度有多一些瞭解。

昨晚看了1957年版,美籍的猶太裔導演,薛尼.盧梅(Sidney Lumet54年前拍攝的黑白電影《十二怒漢》,經典中的經典!好精彩!當年他才33,初出茅廬的處女作品!

找到了高畫質的影片,線上收看!劇情很吸引人,陪審團,從11票認為被告有罪,到一些合理的疑點逐漸被發現,例如在震耳欲聾的火車行駛時,老伯是不可能聽見少年的叫喊聲,陪審員的共識亦逐漸轉變。最後陪審員的結論是被告無罪。在論證的過程中,有人不耐、有人揶揄、有人譏諷、有人心不在焉…,呈現了生動的人生樣貌,在彼此照見的推理過程中,這些人都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脆弱,勇於承擔,放下自己的偏執,相較於審理『邱和順案』23年以來的法官、檢察官們,即使律師團提出種種的證據疑點,他們還是維持死刑定讞。

她的單純和認真

(08-19-2011一賢)

晚上新竹同修聚會,來過兩次的淑貞,跟大家分享她的體驗。

她是做印刷電路板的插件作業員,以前個性很急,常常出錯。最近才上過兩次課,學到禮佛、經行和靜坐。

每天早上會禮佛、走四步經行和靜坐半小時。感覺經行時,後一步比前一步還要平穩。靜坐後心情也寂靜不少。出門遇到紅燈,會看著吸氣呼氣,沒有急躁,感覺好享受。

工作上,經常觀呼吸,感覺身心比較寂靜,最近很少出錯;同組伙伴高中生看她動作變慢了,更優雅了,卻還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常看到她不說話,好像在想什麼,覺得奇怪,問她怎麼了,她也說不上來,其實她是在感覺呼吸。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如一尊凝然的雕像

(08-19-2011季菁)

早上一開啟落地窗,異常涼爽的涼風就穿越了進來,吹得我一身清爽。

前些天還和朋友說,不是已經立秋了嗎?怎麼還是炎炎夏日的氣候?但這時候,我發覺秋似乎已經悄悄來了。

出外散步,踩著枕木鋪成的階梯,枕木還含著昨晚的雨濕,腳一踏上去,有種沁膚的涼意。抬頭看著林中的樹葉,不知不覺間,已由鮮綠轉為沉綠了。回到家裡,由冰箱拿出東西來,手觸冰冷的食物,不再是先前的快意,而是微微帶點刺人的寒意。原來秋是一點一點的滲入早涼,滲入森林,滲入皮膚.......,然後在突然驚覺間,它已翩然的駐進整個大地了。

今天進入診所,經過擺放病床的房間,赫然看到一位面容瘦削,表情有點痛苦的老阿公躺在中間的病床上。護士小姐後來告訴我,這位阿公是癌症病患,因為有時實在吃不下,所以最近常來打點滴,補充營養。本來看到阿公的形容,心裡覺得蠻難過的。

後來看到一旁坐著他白髮蒼蒼的太太,手拿著一本書。因為要工作,我必須前前後後穿梭,才看清楚老阿嬤手中拿的是一本《阿彌陀經》,她如一尊凝然的雕像,不管病人或我們在她面前來回走動,只是坐在椅上輕聲的唸著,不因周遭的吵雜而動一動身體或停下來。偶爾阿公因需要她的幫忙,她也是輕聲回應著,不帶任何火氣。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不輕易論斷

 (08-18-2011 一止)

12怒漢劇照
看了54年前拍攝的黑白電影《十二怒漢》,才知陪審團已有200多年歷史,且早就在推動「無罪推定原則」。開始退庭商議,陪審團12人中的11人均認為被告有罪,一個孩子殺死自己的父親,且有目擊者作證,這孩子的生命最後就是交給這12位陪審員做最後的決定,且這12位做出的決定只能同一個答案。
透過這12位的討論,知道法官判有罪的最佳證據整理出有以下說詞:
1.          一個少年晚上與父親吵架,一怒之下離家而去。
2.          半夜,少年的父親被一把彈弓刀所殺。
3.          樓下的跛腳老伯說聽到少年大叫「我要殺死你」,然後看到少年慌張逃走。
4.          對面的女人親眼看到少年一刀插入父親胸口。
5.          商店老闆表示當晚賣了同款彈弓刀給少年,還表示這款彈弓刀他只見過一把。
6.          少年的朋友作證少年曾拿彈弓刀向他們炫耀。
7.          少年辯稱案發時他在戲院看電影,他的彈弓刀在途中丟失了。
8.          但當晚警方拘捕他時,他並不能說出所看的電影戲名和內容。
9.          少年在貧民窟長大,有犯罪前科,15歲曾進入感化院。
12陪審員主持人
畫面一開頭,一個非常燜熱的會議室,有人抽煙,有人沈默不語,來自各行各業,彼此不認識,總會有人帶頭主持會議,很欣賞主持人總是會說一句話:休息一下,等大家到齊再開始~~不會給人有逼迫的感覺~主持人有想法,但他同時聽取各方的聲音~不會強加自己的想法,而是讓每個人可以充分的討論~
當大家不知如何坐時,主持人馬上機靈決定就依照每個人的號碼一一坐下。
表面上這是一宗顯而易見的案件,大家都認為可以很快審結,有人只想盡快離開去看球賽,可以看出大家心情都很浮躁不安定,只有一位很深沈的思考著,這位就是8號陪審員。

過去都錯用力了

(08-18-2011坤山)

文彬方向感薄弱,像從台北要去花蓮,卻繞道高雄、台東;今天才跟他解說完要怎麼走法,明天就可以忘光光。

每回問路,都要花很多時間反覆解說,臨到了路口還要再問:是右轉還是左轉?

明明直線距離,搭一段公車沒有幾站就可以抵達;他昨天就花時間繞遠路,去搭公車再換車,多花時間還多花錢。重演過去的解說,他照樣不解方位;感覺雙方都在用力。

停,回看,回看整個事情的來去。
文彬就是沒有方向感,他已經很努力了!能接受?完全的接受?
發現過去一直都以自己的認知標準和常識框框,來要求他的「方向感」、來說明方向,然後要他接受,試圖改變他的認知,都沒有顧慮到他對方向感的先天不足。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身體突然變成了整個月台

 (08-17-2011一心)
宜蘭天送埤月台
晚上,前往大安路教瑜珈的路上,腹部陣陣絞痛,用呼吸推拿痛點,身體不再往內收縮,而是敞開地迎上去。下了車,大聲歌唱,深而規律的呼吸,按摩著疼痛點,聲波的振動,與腹部裡頭的眾生對話,一起禮讚生命吧!

上課一開始,用兩塊瑜珈磚,把身體擺放在一個仰臥、開胸、肩膀放鬆下沉的位置,請大家觀察、閱讀、感受此刻的「地形」,確認重量都交了出去,身體是大地。接著,感受地形裡吹的「風」,吸氣的風會把地表微微撐開,吐氣的風會讓地表下沉、更接近土壤底層。然後,身體大地的潮水開始退去,水面一層層下降,帶走髒汙。水退盡,身體暴露在空氣中,感受到光線的照射,和風的吹拂。

女儿安靜由衷的眼神

 (08-16- 2011一淨)


女儿在家,很喜歡和我聊天,說話是為了明白本心,為了打開生命,昨天我準備和女儿分享的重點是師開示「做自己的最好」,以及「主動帶路不怨路」的生命態度,女儿感動流淚的告訴我她的最嚮往。我浮現自己的過去,有師教導真愛,這是生命最美好的傳承。

我分享過去生命的最低潮,曾經每天晚上睡覺躺下來就開始哭,有一天讀師開示,「人生本來就是苦啊!愛別離苦,是最自然不過的了!你今天的悲傷,實際上世世代代你都是這樣子啦!你世世代代所流的眼淚,其實比四海還多啊!」
內心很震撼!「世間在裡面」,師就是佛陀啊!當下明白~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要勇敢走出來需要智慧。媽媽一定是前世有修,今生才能遇見佛師,你已經跟著一起學法了,希望我們能生生世世相遇。

女儿:「媽媽,我也要看。」
我從隨身包包裡拿出《佛陀的深愛》送給她,女儿認真翻閱著。祝福孩子能早日解脫煩惱。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別失去了對人的信心

 (08-16-2011一心)

早上在大安路教一對一瑜珈,許久不見的A,進入教室門關上,問她好不好,她回答:最近不太開心,是家人之間的問題,累積多年了,又再度爆發。像連續劇,新仇舊恨通通出爐,面對過去,大家各說各話、莫衷一是,深受過去包袱脫累的「現在」,則因為過度負載、失去彈性而終於斷裂,斷裂處參差不齊且極為尖銳,剛好用來刺傷彼此,每個人直喊,我好痛,我好累!卻又嚥不下那口不被理解的氣。

問:可以理解姐姐這樣做,是因為她沒有能力、不是她不想對人好嗎?
她:就是因為可以理解,所以,多年以來一直選擇包容。可是,這次到達界限了,我再也不能承受了,只好決定不要往來。但是,不能原諒姊夫,老實說,目前,我還做不到不恨他,好想把他刺回去。
問:對方把妳刺到流血,妳也還手,兩個人刺來刺去,血一直滴,這真的是妳想要的嗎?
她:不然,要怎麼做?
問:先替自己止血啊,不要把力氣花在刺人了,先保住一條命,生命很可貴!

看著她的眼睛、握著她的手說:「妳是這麼率直、善良的人,總是那麼自然地對人好,千萬不要因為這件事,而失去了對人的信心啊!不相信人,心底會永遠有一個無法彌補的缺憾。」她的眼眶濕濕的,臉頰和嘴角卻還是緊緊的。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聆聽虛空法界

(08-14-2011國華)

忽然聽到樓下在中元普渡的鄰居們在吵架,湊近窗邊看,兩位婦女生起口角,然後其中一位就拔掉另一位插在供品上的香,然後就扭打了起來。接著,一位年輕人(其中一位的弟弟?)也加入,大家見狀,趕快將他們分開。過一會兒,剛剛被打的一方不服氣,主動挑釁,兩個又打了起來,大家又過去將他們分開,直至警察來了,才漸漸散去。
看著整個諍→怨→恨→害(暴力),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完成,不禁讓人不寒而慄!所幸,善的力量還是比較大,大家很快的平定了此事件,回想整個過程,覺得那兩位婦女就像小孩打架一樣,打的當下,好像完全忘了法律的問題。也想起師說的,嗔與貪,都是身心太緊而已,放鬆就好啦!這樣的開示,簡單而深刻,令信的人,生命有了直接了當的出路。在放鬆的背後,是否需要有對「最美麗的心」深深的信呢?這個是比放鬆還要根本的東西?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五分鐘後出門

(08-14-2011坤山)

文彬宣布:「五分鐘後出門。」;
郁菁大聲的回:「好的,準備好了。」,聽到收拾、下樓的聲音。
我也不敢再怠慢,立即關上電腦,收好背袋,下樓;
文彬還在廚房,準備出門要帶的東西;「我還要換衣服,等我一下。」,……

宣布「五分鐘後出門」,而時間已經過了,卻還要換衣服?如何解讀?
喔!原來是出考題,題目:「如何聽?」
--- 趕快下來,不要讓我等!
---「五分鐘」,不是時間數字,是通知要出門了。
--- 我需要幫忙,你們都在幹甚麼?
--- 互相勉勵,「盡快」準備好出門。
我、我,不敢再用「耳識」、不敢「想」,我、…,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