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開策略會議,會前才傳出來的簡報資料,裡面有一頁是考績最差的5%,剛好是五個人,而策略採購入列已經讓我很意外,他的考績竟然還是敬陪末座。我是他的直接主管,這樣的考績分數怎麼出來的,我完全不知道。
心裡有點不懂,已經沒有時間澄清了,這時作意「知量」,沒有紛飛的想法。會議進行中,很單純、認真地聆聽每一個人的發言,沒有想說的衝動。會議進行到考績那一頁,回到謙虛歸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當初要求要檢討績效不佳人員的製造主管發現不對,他說我們不應該沒有檢討部門而檢討個人,行政主管沒有聽進他的話,兩位同事就在言語上互相交鋒,總經理在一旁似乎想說什麼,但見他忍著沒說。這樣的情境讓他們兩人的互動顯得有趣,好像在演戲,而我們兩人好像是觀眾。
等到他們談不下去了,我就表達說公司高層似乎還是應該針對部門的績效做檢討,而個人的績效好壞與去留,應該由負責的主管決定。這時我才轉而提出我對策略採購的考績的疑問,說不知道他去年考績怎會這麼差,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總經理也說對,他的表現不錯。行政主管說可能是當初設定的目標太高,造成分數過低。
以前自己的個性又急、又衝,還到這樣的狀況,衝動一出來,就會得理不饒人,常常把對方逼到牆角,弄到最後各執一詞,不歡而散。
當我們能夠用寂靜的心面對問題,就不會先入為主,不知以為知,這樣的聽和說,就有了空間,也比較能由衷入流地溝通,讓問題還原它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