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比理想更浪漫

(09-02-2012 宥娟)

師說我說話沒有給人「請益」的感覺,態度讓人感覺沒有在聽,所以沒有辦法有「謙虛」的表現,跟表達或言詞無關。寫的日記也不具體,沒有舉例,所以顯得空泛沒有內容。
「寫日記要能舉例,例子,是指寫出以前是怎麼反應,現在是怎麼反應,輪迴是一再發生,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事情是一直在輪迴?而妳可以透過法、透過師隨念轉出來的。紀錄以前和現在是如何多講一句、少講一句,看到自己身語意的加、減越來越清楚,有沒有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說了?想、做亦如是;寫出過去十年一直在輪迴的刺激和反應模式,同樣的刺激,以前的反應、現在的反應?過去你面對批評、稱讚等等境界是如何反應?現在又如何用法來反應?最好是可以和當事人演練,例如向一綸請益,因為腦子轉了,實際不一定做到,那就會變成只是概念轉了,卻沒辦法有實際的落實。演練,是在請益問答中讓人家覺得你的心量和態度變了,氣度變了。透過對話演練,才能將概念、想法透過落實而成長。」

「要很清楚,很接受別人就是你的鏡子,說話要能展現出對別人的欣賞和尊重,而不總是口行的衝動控制不住。」
針對日記夢幻,師說:「不是反對夢幻(浪漫),只是夢幻(浪漫)要有現實做基礎,要經得起考驗。」
很驚訝,問:「所以夢幻不是不好,是要有現實做基礎,是比理想更……?」
師說:「比理想更浪漫。」
哇!讓我整個感覺眼界大開!心也更開了!師的智慧和視野總是出人意表!一直以來,就常感覺自己寫文總是趨於夢幻,但是對夢幻二字又存著一些世間思維的憂慮,也真的擔心自己會變得不切實際、不踏實。聽到師的開示,顛覆我過去的世間思維,更重新定義了生命取角的彩度和向度啊!
另外師也校正:「布薩的練習是要準備好成功案例才能上場,布薩者要讓自己可以從態度和心量的展現,讓外身看到你對法已做到的理解,然後讓外身來挑戰。如果沒有準備好,之後就會變成要去尋求認同,感覺自己不夠好就會依賴同修的認同。」哇!知道了,原來過去就是這樣失敗的,當自己沒有準備好,身口意的展現不夠如法時就會心虛,接著,過去左搖右晃的習氣就會跑出來,輪迴就會上身啊!然後就會感到現實和理想總是距離很遠,而生起挫折。
師說:「會挫折是不夠謙虛,我慢本來就應該被挫折,挫折是好事,抗拒我慢的挫折才是問題!不抗拒我慢的受挫,接受挫折然後轉成慚愧,才是修行!才能學到法,而且要鍛鍊出瞬間就能打開,就能轉!所以要準備好才能上場。上場,是為了展現範例,展現學法後心量和態度的轉變,要讓人感覺你的態度和心量很讚,要六度三箴都很自然才能上場坐在那裡,才能被外身臨場檢驗、確定你是否已如實做到。這樣的布薩才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哇!又令我深深震撼!能量的激盪充滿了全身!還一層一層累加擴散著!
懂了!我說:「難怪師要用『法庭』二字,只是法庭常會讓人有『判罪』的感覺,有點嚴肅。」
師說:「法庭不嚴肅,是要很莊嚴,要很虔誠,那是封建法庭才會亂來,才會有法官在法庭上顢頇咆哮的醜態!外國的法庭是非常莊嚴神聖的,就連針對罪犯,都要很尊重!所以,斷身見一定是準備好才可以上場見證!」是啊!就連罪犯都很尊重!可華人社會的習性卻常常是未審先判,光是成見或輕易信受片面之詞就可以入人於罪了,多恐怖啊!
聽完師的開示之後,開始追溯當初走上修行的初衷。
學「佛」,難道不是一件近乎「夢幻」的想像嗎?
到底為甚麼要修行?為甚麼要學佛?大死後除了大生,我還能去哪裡呢?修行,除了離苦得樂,難道不是想要淬煉自己的生命朝向更精粹?接觸過許多成長課程,卻在20077月,讀完《楞伽經》當天,我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當天晚上做了一個「佛夢」,深深受到佛陀講述的內容撼動之後,我確定了我必須尋找上師。(實話是,在這之前,我未曾真正想過要學習「佛教」。)
無比幸運的,我越過了一切過去所知悉的教派僧侶!半年之後,直接遇見了摯愛的師!(是深植於生命底層,那生生世世從不曾退滅的直覺吧!)
初見師的文字,那超越一切框架的生命觀,就深深撼動我心,怎麼會有人可以把法說得如此深入淺出,如此淋漓盡致又充滿美感?!讚嘆呀!內心感到無比讚嘆再讚嘆!從第一次看到師的文字開示到現在,只有因為無盡受用而生的深深感恩和幸福,不曾真正有過退轉的心念。(哈哈,親愛的師,我必須坦承的是,過去半年確實有過來自業習的抗拒。)
是啊!如果沒有現實做基礎,夢幻就會流於虛無,而今日更是深深感恩生命中能夠得遇師,師的身語意所展現的典範,打破了世間一切思維,和種種框架制約,今日師的開示,更讓我深感師展現的身口意早已是超越理想的無比浪漫!而指導與開示,卻又是如此貼近人性如此簡單易行!學「佛」這樣的夢幻,竟是超乎想像的簡單和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