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法國電影《人神之間》

(07-31-2011一無)
看了一部電影,《人神之間》。
這是一部1996年發生的真實殉道故事改編的電影。英文片名Of Gods and Men法文片名Des hommes et des dieux的「神」與「人」全是複數名詞,值得注意。
故事發生在阿爾及利亞,這個位在北非,西鄰摩洛哥、東接利比亞、北部隔著地中海與西班牙、法國遙遙相望的國家,中世紀前隸屬拜占庭王國,8世紀時阿拉伯人帶入了伊斯蘭教,一度曾為鄂圖曼帝國統治,1830年起法國入侵,1903年後全境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直到1962年民族解放陣線經過近10年的抗爭才完成獨立,不過獨立後的集權統治不為人民信任,1991年伊斯蘭救世陣線贏得大選,但軍方拒絕後爆發內戰。從人口結構來看,國境內99%為穆斯林,也因此伊斯蘭教成為國教,80%的住民操阿拉伯語,法語雖廣泛使用,但並非官方語言。電影拍攝地點在摩洛哥
法國傳教士在阿爾及利亞傳教,慘遭殺害,身首異地。
其中讓我動容的是,傳教士為已經死亡的暴徒祈禱,卻遭到軍政府的誤解與不屑,軍政府認為傳教士支持伊斯蘭教恐怖份子,所以軍政府也跟恐怖份子一樣,沒事就去騷擾教會,甚至開武裝直昇機,在教會上方盤旋。
什麼樣的生命,就有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心,代表生命的苦多苦少。
世人用世間思維,當然看不懂宗教。也不知生命的可貴。
軍人用武力強弱來看一切生命。
商人用利益盈虧與市場來看人生。
工人用工資與福利來跟世間比。
動物用本能來保全這條命。
這些,都不是用是非對錯可以講得清楚,說得明白的。

佛陀不講是非對錯,人間正義,只講苦多苦少。只因為只講是非對錯、人間正義,不一定能少苦。苦多苦少將是很好的校正。
這個苦多苦少的角度,運用到世間,也會遭受到世間的迫害。
此所以需要「梵行饒益」(多苦少)「義饒益」(世間公義)互相校正。

我們在乎,如何能走出世間苦難留在內心的陰影,透過慈悲,讓內心苦難流動起來。因為,世間苦,只有這一個答案,就是愛!
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一個真正的宗教行者,為了實現基督的愛,面對隨時遭遇到的死亡,仍能不改其志。終其一生的信仰,帶給生命力量,從中看到生命的光輝。生命很脆弱,若無此光照耀,活著,也如同死亡一般啊。
晚上靜坐,回想到這部電影中的苦難,內心感動,眼淚在眼框中打轉。
再回想到現在臺灣的宗教,對照這一位宗教行者,內心有一個聲音,臺灣鮮少有宗教家。
只要離開世間苦難,就沒有宗教的存在。


版主:
一般人以為宗教是求保庇,如《舊約》箴言16:17:「正直人的道,是遠離惡事,謹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如果真的有神,那麼為何不曾眷顧我;如果真的有神,這個世界為何還會有那麼多災難;如果真的神愛世人,那麼人性還會如此黑暗?」如果宗教信仰不能消災解厄,何必有信仰?
信仰不是為了免於苦難與危險,信仰是為了面對苦難與危險,心中沒有恐懼與不安。
在修士們預知死期將至的情況,晚餐時播放了柴可夫斯基名曲《天鵝湖》,並開了紅酒一起品酒聽歌,相視帶笑而笑,這場樸實無華的晚餐,只比平日清苦的生活多了2瓶紅酒與一具簡陋的錄放音機,播放著《天鵝湖,場景》。單簧管平靜祥和的揭開序幕,黎明薄霧下豎琴輕輕如水波揚起,每位修士飲著紅酒各懷心事,聆聽著樂曲,而後小提琴與法國號的曲勢逐漸昂揚,預告著多變的未來。鏡頭跟著音樂,輪流停駐在每一位修士的臉龐,俗世音樂似乎也喚起了修士們心中隱藏的紅塵情緣,未知的境遇與堅持的決心,矛盾又搖擺,修道院院長克里斯廷 (Christian)眼鏡鏡面起了霧氣,最老的阿米地 (Amédée)揉著老淚縱橫的雙眼,在這大悲大苦的時分,因籠罩在聖樂光輝中而有重生的大喜,其中天人不能兩全的交戰折衝,再度詮釋了《基督最後晚餐》慷慨就義的人性,堅定的信念與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