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自己(相貌、身材、收入、社會形象等方方面面) 嗎?會怕孤單?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或過癮?喜歡親人(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喜歡老師同學好朋友?喜歡什麼樣的學校或學習環境?喜歡什麼樣的居住環境、社區?喜歡什麼樣的藝文活動、電影、大眾媒體?喜歡什麼樣的信仰(沒教條的智慧)?什麼是佛陀(解脫知見)與耶穌的遺產?(五禪支是作業力,禪定是功力。)喜歡什麼樣的台灣?
問出自己真正的喜歡,問出自己的真性情,就會呼喚出自己嚮往的至情至性。
你喜歡什麼樣的生命態度?嚮往什麼樣的宗教情操?憧憬什麼樣的人格境界?生命教育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夢想這種問題。
怎麼樣能夠讓基督徒更像基督徒、讓佛教徒更像佛教徒、讓回教徒更像回教徒,什麼叫做「更像」?我們要來面對並落實這個問題,什麼叫做更像?
你喜歡什麼樣的宗教信仰?什麼樣的宗教信仰叫做「沒有教條的智慧」,那會是什麼?我們喜歡這樣問,也喜歡這樣談論,在問與答之間,很自然的就會去落實。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再問,你喜歡什麼樣的佛陀?什麼樣的耶穌?到底什麼是佛陀和耶穌的遺產?你喜歡佛陀,你曾經從佛陀身上學到什麼?我們所知的佛陀遺產是上下座打成一片的五禪支,五禪支是作業力,禪定是功力,作業力比功力更重要,作業力是工作力,完成工作使命所需要的能力。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可以從尋伺,生起喜樂一心,就像童話故事裡的潘彼得,隨時可以想到快樂的事情,隨時飛得起來,隨時有能力微笑,這就是「喜禪支」,這就是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