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自由是宗教永恆的課題

(2013-10-24一止)
以下是開示摘要整理──
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鏡子,對象的存在是在幫助我瞭解我自己,不管對方有多少缺點,都是在幫忙照見自己。年輕人為何要談戀愛?目的是了解自己。
我是怎樣的人,我不知道,男性透過跟女性交往,才會知道:原來我是這樣的男人?!我原本以為自己心量很大,經過交往才知道自己心量很小,會忌妒!來往是為了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感謝對方願意幫我照見,感謝對方的存在,讓我更了解自己。
羅丹透過卡蜜兒瞭解女性元素,沒有任何的依賴。不論是去瞭解男性或女性元素,都是為了不再有倚賴,為了開展自由。
需要一面鏡子,不追求關係完美
人與人在一起,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照見自己,一是互相成全。
透過別人,我們看見自己還有不耐煩、不認真,接下來就要看看,是否有緣分共事,傳球作球能否到位。不管親子、師生、主雇、伴侶…,在一起就是為了共事,在共事裡成全自己的性情,成全心中嚮往的真愛。

關係完美可遇不可求,不需追求,重要的是自己愛過了,愛得毫無染著。如同釋迦佛跟妻子是否完美不重要。若要說典範,法國的沙特西蒙波娃已經同時做到最真的自己,關係很圓滿了。
最真的自己可以鍛鍊,能否配對要交給緣分
在一個團體中可以做最真的自己,叫做配對;若無法做最真的自己,就是不配對。做最真的自己可以鍛鍊,但能否配對,就要交給緣分、不需鍛鍊。只要能夠做最真的自己,愛得至純至性,就不一定要找到配對的人。
配對不能強求,因此,在關係中,我們需要給彼此完全的自由,可進可退,可分可合,尊重、而不是限制彼此。
就像上帝需要造人,然後給人完全的自由,才能證明「從自由裡會開展出最美麗的德行、性情」,這是神學所講的真理,這個真理要道成肉身,需要人被賦予完全的自由才能證明,只要直心行去就會明白,上帝的名字叫做自由。
失去自由的樣貌
社會之所以會出問題,是因為人沒有完全的自由,從小被框住,資源被分割,比如在原始社會沒有所謂的偷,原始社會所謂的偷是不能偷人家的勞力所得,採集野果,沒人可稱之為偷。但現在大地裡長出的東西,幾乎不再是大自然的,都某人的土地生的。一旦資源切割成「我的、你的」,就失去自由了。
海邊變成私人土地,不能去了,去了犯法,沒有去海邊的自由,
看不到天空,都被高樓遮住了,沒有看到天空的自由,
空污了,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水污了,沒有喝乾淨水的自由,
因為都被污染了,我們變成是很不自然的人。
宗教讓我們好好從根源反省、照見,到底什麼是自由,若從小有這樣的教育,就很容易懂,但因為教育扭曲了人性的真,現在要瞭解自由,反而變得好用力,學宗教才變得很困難。
宗教其實是在講自由,自由是宗教永恆的話題,佛法的無我,就是西方哲學的主體性,主體性,就是做最真的自己。
沒有主體性,就無法從根源上想問題,都是從現有的框架在想問題,人家說「一中」就跟著「一中」,人家說「中國的領土是屬於中華民國的」就跟著這樣說,人家說監聽是必要的也跟著相信,完全沒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不懂什麼是自由,無法做最真的自己。
以監聽為例,允許監聽就沒有隱私,沒有隱私,就會說假話做假事,人一旦虛偽,就不可能認真負責任,凡事抱著「反正不違法就好」的敷衍心態!只有當被允許做最真的自己時,人才會認真的去審查、追蹤、監督所有的政策、稅制、教育....

最真,一定也會是最好與最美的。在落實過程中,需要一一檢驗,我這樣做,是自己的最真嗎?討論時,完全地開放,不是為了做貶損的判斷,而是為了幫助自己做最真。就像五禪支的尋伺禪支,一定會導向喜、樂、一心(最好跟最美),相信,五禪支是自然的,離開五禪支,才是不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