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法會小組,玲真做內身,提到與孔萍一起帶聞思班的感受差異性,讓她有收縮,懷疑自己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真的就像學員說比較喜歡一如、一脈的帶法。
玲真形容自己為當天滿堂的忙了一天,可以連續帶了七週,且從學員眼神中的欣賞,肯定自己,也覺得沒有辜負師的託付,但收到孔萍日記,有如踩到狗屎般的不舒服....
國華分享若遇到類似的觸境,會先肯定自己盡心盡力,不要老是「以他人之長」議「自己之短」,要「外身」公道、不說長道短,反而會讓彼此陷入有所求的對立緊張,不妨先回來放鬆身心。一湛提出:外身的照見,都當成滋養。
想起師在斷身見開示裡,有這樣一句話:以互相的信任為基礎 –– 討論給人家的印象(回向),沒有是非對錯,只是了解,談出來, 談出來就開始有交集、重疊,敢談、願意談,本身就是在拉近距離了,講出他給你的引力 (味:喜貪)、壓力(患:憂懼)。用內省的態度交心:以100%慚愧心恭敬心四無量心交心,以100%師隨念的心交心。
談出來就有交集,沒有對錯,只是瞭解,相信彼此有困難,對準師隨念,校正自己的不足,其餘就放下,參考參考,於是問她相信孔萍什麼?她說相信孔萍很認真....,再追問,若孔萍依然對你滴滴咕咕,你相信孔萍什麼?她說相信孔萍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大家哈哈大笑!
我用跟一智一路走來的例子,與她分享,當我們彼此都做到師隨念的時候,就是我們交集的時候,一智做到欣賞我,我做到入一智最美麗的心。
「世間沒有別人,每個人說的都是自己。」別人(外身)的所說所想,都是歷緣對境(自身)好惡的解讀。小偷在佛陀身上看不見法身,只看見有什麼可偷取的。每個人所說所想,都不離自己的要和不要。只看表象、不看動機,落入論斷就遠離真相。每一個想法、意見的背後都試著在成全,儘管大多不相應。在心意交會時,沒有我的想法,對準師的所說所想所做,那就是成全與祝福。
大組分享時,感覺一脈報告的身心越來越鬆了,她發現自己常跳入太太的角色撈過界,不懂尊重對方,還一直以為為對方好,有了這樣的發現,更懂得尊重對方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