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純手工打造的MIT

(01-09-2013一寂)
我很少逛街(即便在年輕時候),逛了也很少買,要挑到我真正很喜歡又很需要的東西,好像有點困難;市場,不在我的經驗世界裡,更何況市場裡的一群人。
今天特別找下班的時間,逛逛以銷售成衣為主的城中市場,我想看看商家、顧客群、還有購買狀況。

這裡的顧客以成年人為主,不多,年紀偏高,而且大都只看不買,雖然商品便宜,品質有一定水準,生意還是蠻冷清的。我在市場裡慢慢踱步,聽到身後比鄰的店家說著「人客都不見了」,「生理真害....」,「按呢落去,會敗了了....」,聲音很小,只要我在某個店門口略略站定,翻翻商品,所有的討論都會停止,老闆馬上笑臉迎人,推薦介紹;會詢問價格,就會有購買的機會,店家很珍惜,因為會在店面前站定的顧客真的不多,會走進店家,進一步翻檢考慮的,更少。
每每看到成衣上標示著「台灣製造」時,我都會有股想買下來的衝動,但是,我知道這個動作只是杯水車薪,我也知道,如果我站定、詢問、又不購買,老闆的心情也會隨之起落...
這些商家,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需要的是人氣,是顧客的購買力,只是,他們擺設的商品實在無法引起顧客的購買慾。
城中市場不大,但是,走起來還真長!
逛了一圈後,感覺內心些沈沈的,好像被表象的不景氣,壓低了頭壓矮了身。
停一下,看看巷道外灰暗的天空,身軀鬆了些,心情也開了些,繼續觀察市場外圍的商品擺飾,靈感開始在腦中運作,「為什麼都在販賣中國成衣呢?」
這些平價的中國成衣跟台灣成衣,設計上有什麼不同?
美感差距甚大!
對我而言,不用看標示,但憑經驗感覺,光是從衣物的花樣設計,就可以區分中國產品跟台灣製造。台灣製造樣式簡單大方,色澤淡雅,主客兩宜好搭配,很適合我這種不愛動腦筋的懶人,相較起來,中國成衣偏愛奪目的花花綠綠、式樣繁複,在我心中屬於上一個世代的穿著,阿嬤級媽媽級的美感。不過,如果邀請愛美的黃媽媽來逛城中市場,她應該也會唸著「人已經老啊!閣穿甲遐老款,我無愛。」
衣服是個性的延伸;台灣成衣的背後,有著屬於這塊土地的美感文化與成長歷程,已享有些許自由空氣的台灣人,講究著個人品味的凸顯,很難再把已伸展的軀殼,塞回綁手綁腳的傳統束縛。這些中國成衣再便宜,就是少了一道難以形容卻又最重要的台灣味,消費者買不下手的。
轉身再看看,那個店家最有生命力?
市場裡,最有人氣的商家,賣的是手工創意拼布包,每個布包都是獨一無二的商品。在旁偷偷觀察,顧客進出,三三兩兩,多多少少有成交。
跟老闆稍稍聊一下,拼布工廠在桃園,有好幾位拼布老師,從原料人工到成品,都是台灣製造,每位老師擅長不同創意不同,展現出每個布包的獨特性。老闆還會跟顧客說「不好意思,這個款式只有一件,你要晚幾天來拿貨,沒辦法,我們每個布包都是老師親手縫製,都是工,老師也是人,他們也要休息」,老闆的語氣裡,既有對拼布老師的守護與尊重,也有對產品的自豪與信心,一點都不擔心顧客因此走人,「我的產品無可取代,要就來,不要就算了」,我想老闆的心裡很清楚。
經濟再不景氣,還是有活路的,城中市場若干的店家,最明顯的活路是純手工打造的MIT,其他店家看到了嗎?